【卫星班】让“星”光闪耀 ----杭州聋人学校职业高中融合教育“卫星班”开班了

 

精诚合作,互融互通

发挥优势,互惠互利2017年3月1日,杭州聋人学校6位职业高中的同学在校领导和老师...



精诚合作,互融互通    发挥优势,互惠互利


2017年3月1日,杭州聋人学校6位职业高中的同学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参加我省首个职业高中融合教育“卫星班”开班仪式。出席本次开班仪式的还有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领导及师生百余人。
《浙江教育报》2017年3月3日第一版以《学在一起 玩成一片——我省开出首个职校“卫星班”》为题做了专题报导。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高志刚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高校长首先对对6位特殊学生进入中策学习表示了诚挚的欢迎,欢迎他们融入中策大家庭、融入职教大家庭、融入社会大家庭。同时也希望双方师生在互助互爱中携手共进,一起成长为更加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杭州聋人学校严丽萍校长对中策职业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无私接纳深表感谢。她也期待我们的聋生努力学习,克服沟通上的障碍,相互支撑,共同前行,以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融合为起点,向更深、更远的融合教育发展,开启杭州的特殊教育“中策-杭聋”样式。

接着,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高志刚校长和杭州聋人学校严丽萍校长签订了职业高中融合教育“卫星班”共建协议。
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孔永国处长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宋小华副处长共同为“卫星班”授牌。



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章金魁向两校融合教育“卫星班”的开班表示了祝贺。他表示职业高中融合教育“卫星班”为高中聋生与普通少年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是一次新的探索,更是落实特殊教育多元安置机制的新路径,能够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少年回归主流学校,获得最大的成效。希望两所学校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设置课程,有效开展教学;加强班级管理,合理配备师资;落实支持保障,做好专业支持,构建保障机制。
最后,杭州市教育局马里松副局长发表讲话。他说我市积极响应省特殊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以创办“卫星班”的方式着力解决残疾程度处于中度和中重度之间的这部分孩子,同时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学生实行“双学籍”、鼓励职业高中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建设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等具体举措,努力为特殊孩子提供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融合教育环境。他也对两校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两校精诚合作,争取把卫星班办好,把卫星班的孩子培养成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劳动者,为他们顺利融入主流社会,幸福生活,体面工作,实现生命价值奠定基础;二是希望加强研究,探索总结出一些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惠及更多残疾孩子;三是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互惠互利。希望双方除了课堂融合之外,还可以在活动融合、实践融合等方面做更多的探索研究。
此次职业高中融合教育“卫星班”的开班,为杭州聋人学校的“融合教育”工作又添了浓重的一笔。杭州聋人学校自2009年开始探索“聋健合一”的学前康复教育,在普通幼儿班中安置1-3位听力障碍孩子,为他们提供与普通幼儿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融合环境,在坚持“医教结合,注重沟通交流,强化口语表达,突出实际应用”的康复教育理念下,通过集体口语教学和个别化语言训练,结合课内外、校内外的生活与活动,科学系统地、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实施康复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聋儿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聋儿的全面康复。
2015年3月,杭州聋人学校在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设立的“卫星班”开班,先后6位聋生通过综合评估,进入“卫星班”学习。学校还配备了专业设施设备和两位聋校老师进行跟踪支持,结合“大课”加“小课”的形式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让聋生在与普通师生相互交往、合作中,真正回归主流社会。同时,杭州聋人学校不断加强对聋生综合评估的研究,探索建立适时转衔体系。下沙二小“卫星班”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学校正积极与下沙中学取得联系,力争创建初中“卫星班”,让每一个聋孩子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
卫星班是特殊教育走向融合的新路径,是特殊儿童从特殊教育学校回归主流学校的桥梁。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杭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20年)》,杭州聋人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安置模式,通过开展学前部“聋健合一”康复教育,小学、初中和职业高中“卫星班”的“一校多点”融合教育,逐步完善融合教育体系,力求让聋生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与普通学生一起成长。
供稿:杭州聋人学校


    关注 浙江特殊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