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古城里最“古老”的店铺挂的画,就连深圳大芬油画村都无法模仿,然而……

 

这可能是古城里最“古老”的店铺了。300平大小的两层纳西院落,仿佛穿越一般,满院子都摆放着少有人看懂的纳西族东巴文和东巴画。还有30多年前摘抄的东巴经书和另一位纳西民间艺人杨金凤的纳西刺绣作品。...







▲位于现文巷28号的体验馆
这可能是古城里最“古老”的店铺了。

300平大小的两层纳西院落,仿佛穿越一般,满院子都摆放着少有人看懂的纳西族东巴文和东巴画。还有30多年前摘抄的东巴经书和另一位纳西民间艺人杨金凤的纳西刺绣作品。

馆长和闰元每天清晨,都会穿过此时还稍显寂静的四方街,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再走几步路的距离,就到了这里——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随后,熟练地开馆,再等待古城喧嚣起来。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的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练习表
▲向游客讲解东巴文的和闰元
1.

“你知道《西游记》里的对联是用东巴文写的吗?”和闰元站在他的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里,介绍他那些满满当当的藏品。其中有两张照片是他亲自从《西游记》电视剧中截图,再打印出来的,“看西游记的时候,肯定很多人都没有发现!”

如今,这两张照片就贴在供游客学习东巴文的大教室内,有游客前来学习,和闰元都要介绍一番。“一般过来体验绘画我们都只是收点东巴纸的成本费。有些游客学得特别快,半小时就可以在纸上画出她想要表达的东西了。”

可系统的东巴画学习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从13岁时开始学东巴画到现在,和闰元画了整整27年。学东巴画不像学国画和油画,要从线条开始学起,和闰元先学了东巴文、传统故事、纳西族的历史,之后师傅才开始教他绘画。“在过去,东巴画更多的是用于祭祀,像祭天和祭自然神所用的东巴画不仅在内容上有所不同,甚至在规格上都是不同的。”

▲传统东巴画《战神优麻》
▲传统东巴画《和谐》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传统的东西,我们也得创新。”基于这个想法,当传统东巴画画到第16个年头,和闰元开始在绘画上做出了改变:更加注重线条和色彩的搭配,概念的元素更多,故事性降低了,“是现代东巴画的东巴画”。“以前在国外展出时,他们说这是东方的抽象艺术。”和闰元有些自豪。

由于这几年陆陆续续都有人跟和闰元买画,“一万,两万,甚至三万一幅都有人要”,于是他萌生了批量复制画的想法,希望能解决体验馆收入的难题。他将自己的作品寄去深圳大芬油画村,这里以手工批量复制油画而闻名海内外。“没有想到他们说复制不出来,他们画出来的跟我的原画差距很大。要是一模一样地画出来,怕是要重新学。”

事实上,不光大芬村复制不出和闰元的画,就连和闰元也没法完全复制出自己的作品,“去年我卖掉了三幅画,总觉得墙上像缺了点什么。后来我又重新画了三幅,但还是跟以前画的不一样了。虽然我自己也不喜欢画一模一样的作品。”

▲和闰元卖了的三幅图
▲“新画的这三幅怎么也没有原来的感觉了”
也许就像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

2.

想来学东巴画的人也有一些,但都中途放弃了,“现在的人做什么事都讲快,讲速成。这些都是老祖宗花了几千年的时间累积下来的经验和财富,哪有半年,几个月就能学成的道理。我学了27年都还在觉得真的很难学透。”

去年9月底开馆以来,馆内招收的年轻人,最后都以压力大,太辛苦了,工资不合心意之类的理由离开了。

因此,和闰元更分身无术,他的作品也随之减少了,“并不是我画不出来了,而是我现在没有时间去创作了。”

就在10几天前,馆里又来了一位年轻人和灿峰。这位出生在鲁甸新主东巴世家的年轻人,从2006年起开始学习东巴文、东巴经、东巴舞、东巴画等。在学习期间,和灿峰每年都至少要完成一套东巴经的学习,画一幅卷轴画,还要学会四至五种舞蹈,“其实光是东巴舞都有四五十种要学。”

▲和灿峰有时候会给游客写写简单的平安符
▲“脸画得有些圆了,趁着还能改我得赶紧提醒他修改一下”
“如果说起传统文化的话,我还要叫他一声和老师的,他学的比我系统,我就只学了东巴画。”和闰元说这话时,和灿峰正在给他画的东方战神“gala”(纳西语发音,类似这个读音)上色。

和灿峰边上色边讲解,东巴画在有些地方的上色是很讲究的,比如说,根据东巴经书的记载,“gala”骑的是一头白毛的狮子,“你就不能画成一头红毛或者黄毛的狮子。”

虽然和闰元也不清楚和灿峰会在馆里呆多久,但是他希望和灿峰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学透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我现在苦一点无所谓,但是不能委屈了他。”

3.

在和闰元眼里,如果没有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我们在外面是没有自豪感的,但是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我读书的时候别人一听我是云南来的,就问我你们那里是不是特别穷。”和闰元在哈工大和北交大读书时,常有同学询问云南是不是特别穷,此时,他就写出东巴文的“天”要室友猜这是什么。

“有人说这像个锅盖,我说这就对了,在古人眼里,天就像一个罩在地上的锅盖。”之后,和闰元再围绕这一点点展开,从古人对黑暗的恐惧,讲到智者将这个代表“天”的符号画在洞穴内,一旦夜晚来临,在火光的照耀下处于黑暗中的族人看到“天”字,就会知道“天”一直在庇佑着他们。

和闰元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

▲来馆里体验学习的小朋友,他们是未来发展传承东巴文化的希望
▲教室内为游客学习东巴画准备的颜料和画笔
▲智慧树:木质的树叶上写满了五彩斑斓的东巴文
随着东巴画的深入,和闰元的故事也越攒越多。就连一个传统的纳西八卦图,和闰元也能讲得兴趣盎然。“你看一只箭自东向西射过来,箭头是铁做的,代表金,箭尾是木头做的,代表木,青蛙肚子里有土、嘴里喷出来的是火,撒出来的尿代表水,这就是五行。外围的12个小动物,就是十二生肖。相传过去啊,纳西族的大东巴就是用这图来预测姻缘的。小姑娘你属什么?属马是吧?那么跟你相冲的就是老鼠。”

“周易的八卦只能算六十四卦,但是我们的纳西八卦图据说可以算三百六十卦。可惜现在应该没有几个人会算了,我也不会。”和闰元有些遗憾。

▲纳西八卦图:相传过去纳西族的东巴用它预测男女姻缘
“过去这些东西都是在东巴家族内世代相传,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现在东巴家族愿意打破传统观念,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外人了,能够沉下心来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的年轻人反而很少了。”和闰元显得有些无奈。

4.

事实上,不止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在古城里做文化产业也比过去艰难了不少。“现在不比十年前的游客对文化类消费的意愿更高,现在是越便宜的东西越有卖点。如果不是因为古管局在古城里扶持和鼓励民族文化产业,免了房租,不然光是每年高昂的房租都够我头疼了。”

▲现代东巴画《爱》
 ▲现代东巴画《天佑》
在和闰元眼里,古城里流行的东西总是一阵一阵的,一会是螺旋藻,一会是牦牛肉,一会是披肩,一会又是手鼓,一会又是鲜花饼,“你看这两天古城里到处都能看到拿着一桶串串在吃的年轻人。”

相比周围的小商铺,和闰元店铺的生意看起来确实冷清不少,“现在来丽江品味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了,市场已经改变了,人们消费的重点都转向了吃。像我们这样做文化产品的,如果跟着周期性商品经营的话,实在是太难了。”

为了吸引游客进店,和闰元有时候还会琢磨在店里放什么音乐比较合适,“有时

候放特别原生态的歌来的人反而少,放些洋气的、流行的反而会有人进来问你这是什么歌呀,挺好听的。然后看见店里的东巴文,就会来跟你问问,但是真正感兴趣的人确实不多。”

▲国画风格的东巴画
其他时候和闰元也在琢磨着要怎么走出一条路来,“我们就是缺乏一个专业的团队,缺乏真正意义上开发的资金,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纳西元素产业化,走出古城,走出丽江,形成产业化的影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个人去战斗。”

也有游客跟和闰元建议,他的店虽然很有趣,但是总感觉还缺少什么让人一进来就感觉特别震撼的东西,比如说一幅巨大的、神秘的、充满原始感的画。

“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过东巴画,就像我当时去读研学了人力资源管理,就只是因为有人告诉我,如果你要走艺术这条路的话,可以学一下人力资源管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要对得起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遗产。”和闰元说。

文图 寸万顺




    关注 丽江古城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