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护)是以提高企业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生产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护的活动...





.认识TPM

狭义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护)是以提高企业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生产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护的活动,它的目的是达到设备的最高效益,以小组活动为基础,涉及到设备全系统。

广义TPM以建立健全效率化企业体制为目标,构建盈利的企业体制;从生产系统出发,构筑能防范于未然所有损耗(灾害、不良、故障、浪费)为零发生的机制;包括生产、设计、规划、采购、销售、人事等在内所有部门;通过公司上层到一线员工的全面参与;自主的小组活动,最终达到零浪费的目的。

.TPM特点

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
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

   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即是PM、MP、CM、BM等都要包含。

   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 TPM目标  

TPM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事先预防、并消除设备故障所造成的六大损失:准备、调整、器具调整、加速老化、检查停机、速度下降和生产不良品。做到零故障、零不良、零浪费和零灾害,在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费用消耗的合理化。



   TPM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零”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

    ①停机为零:指计划外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零。计划外的停机对生产造成冲击相当大,使整个生产品配发生困难,造成资源闲置等浪费。计划时间要有一个合理值,不能为了满足非计划停机为零而使计划停机时间值达到很高。

    ②废品为零:指由设备原因造成的废品为零。“完美的质量需要完善的机器”,机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而人是保证机器好坏的关键。

    ③事故为零:指设备运行过程中事故为零。设备事故的危害非常大,影响生产不说,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严重的可能会“机毁人亡”。

    ④速度损失为零:指设备速度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为零。由于设备保养不好,设备精度降低而不能按高速度使用设备,等于降低了设备性能。

.TPM三大要素

推行TPM要从三大要素上下功夫,这三大要素是:
1.提高工作技能:不管是操作工,还是设备工程师,都要努力提高工作技能,没有好的工作技能,全员参与将是一句空话。

2.改进精神面貌:精神面貌好,才能形成好的团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3.改善操作环境:通过5S等活动,使操作环境良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兴趣及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设备事故。现场整洁,物料、工具等分门别类摆放,也可使设置调整时间缩短。

.TPM管理技巧

首先,创造生产现场的变化.

企业在推行管理策略中,要想让员工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要创造局部的变化,并消除员工的认知盲区。也就是说,管理者通过在现场部门创造出快速的变化,让员工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些变化,从而让他们增强改善活动的信心,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改善.

如何引导员工参与企业的改善一直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企业在改善中仅仅依靠几个管理者的力量显然不能够实现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改善中,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员工呢?其实,要想让员工参与到改善中,就需要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发展动力,以及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如果员工在企业中看不到发展前景,或者自己的价值无法在企业中得以体现,那么他们就不太可能和企业一起进行改善。因此,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这样才能激发出员工的热情,以便让他们加入到改善的行列当中。

最后,企业应该不断地提出更高的目标.

想要让TPM活动执行的效果明朗,企业应该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却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一开始就将目标定得非常高,员工不仅会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还会丧失改善的信心和动力,最终企业的改善活动也以失败告终。其实最科学的方法是,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而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企业应该根据改善执行的情况,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不同的目标,逐渐提高目标层次,从而提高效率。

.现实推行中可能失败的原因

1.缺乏相应技术企业中缺乏TPM技术人才,遇到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例如:并没有真正掌握TPM的一些必要的实施方法、控制方法、测试手段等。2.缺乏管理手段。这包括来自企业高层的支持,正确的TPM推广策略和宣传,以及相应的人事政策配合等。无法将TPM融入到日常管理当中,就无法实质上进行持续改进。

3.TPM当做“运动”,做运动战。急于求成,缺乏“TPM思想”,严重违背TPM持续改进的基本哲学,TPM的推进策略和切入点都不正确。

4.过于强调“工具”。并不深刻了解TPM,只是照搬工具,把工具本身当成目的,致使工具与企业现状无法完美融合。正如用勺子喝咖啡,但勺子本身并不是咖啡。

--- THE END ---


    关注 控制器分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