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樱最伤春(2/2)

 

很匆促的后半段...



庆长三年(1598年)3月15日,丰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举行了盛大的赏花会,赏的什么花?樱花!这就是历史上以豪奢华丽而闻名的“醍醐花见”,开启了日本人每年一度赏樱的习俗。当然,这种习俗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则是江户时代之后的事了。

为何在今天写出这一段,真的不是因为消费者权益日,我怕你们举报我不更新啊!



  • 日本人为何喜欢樱花?


其实昨天半夜我就后悔了,这个题目太大,若“从南北狭长的日本列岛四季变化分明,日本人具有独特的季节敏感性,时刻在意与自然和谐共处”说起,似乎就没完没了了,怎么也得写成一本《日本文化史》才能罢休,关键我也得写得出来啊?而且这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嘛!若正在阅读本贴的您,恰好是日本人,又恰好看得懂中文,偏偏还恰好不喜欢樱花,也请别打我,我也只是泛泛一说,大家其实也是草草一看,做不得准的。

我们先从樱花这个词的词根开始说起吧!(词根是个什么鬼,你还不如说日本列岛呢

樱花的日文是“さくら”(Sakura),其中这个“さ”(Sa)是指稻田神,而“くら”(Kura)是地方,场所,所以“さくら”就是稻田神所在的那个地方。因此樱花最初是稻田神的象征。(这真不是我胡诌的,参见日文Wiki中的さくら语源:春に里にやってくる稲(サ)の神が憑依する座(クラ)である)古代日本是典型的农耕社会,稻谷收成的好坏是一年中头等大事。若这年的樱花花期长,不易凋零,那么也就预示着这年的收成好;若雨多温度升高过快,樱花的花期就短,极易凋谢,那么这年的收成也一定不好。樱花的花期就是这一年最重要的指标,老百姓成群结队地去赏花,不仅是为了找个地方吃饭团喝清酒,更是为了祈祷,祈祷樱花开久些,今年的收成好些。

然而,无论如何祈祷,樱花总是要凋落的,开得再长,也不过七日,日本有句俗语“樱花七日”(桜は七日 or 花七日)便是这个意思,这便正好契合了日本人的“物哀”情节。说到物哀,我就有一种一脚踏入了烂泥潭无法拔出的感觉,实在有心无力,很难说清。它是很多日本人的世界观,简单地说是对生命须臾,岁月无情的悲观悲壮悲悯,是对外物的真情流露,是一种对物的“懂得”。(以上只是我个人胡说,并且不能全部表达出来,有兴趣可以看看本居宣长的《日本物哀》。

被认为最善于描绘日本美的文学泰斗川端康成曾经说过:“死亡是日本美的源流,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死亡。”一个执着于死亡情结的民族,要盛赞的便是死之前的“短暂之美”。这个以自杀终结一生的川端先生还有一句著名的话“花开即死亡”。樱花便是这种短暂美的最佳代表。

到了幕府时代,樱花又被与武士道联系到了一起,逼格再次得到提升,上升到了民族精神的层次。有句话说“花是樱花,人是武士”(花は桜木、人は武士),樱是花中极品,武士是人中翘楚,在樱花树下,伴着“秒速两米”(参见上一篇)的落樱切腹,结束自己一闪而过的一生,才是生命的顶点。(有空时我也许会专门写一个“切腹”的种类和方法篇,不是教学哦,只是技术讨论



关于武士道,请参考明治时代学者新渡户稻造的著作《武士道》。

  • 为何日本皇室的家徽是菊花,而不是樱花?
众所周知(不知道也无所谓),日本天皇家的家徽是“十六瓣八重表菊纹”,为何不是我们刚才说的代表日本民族精神的樱花呢?



其实和中国有很大关系。奈良时代,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和中国人一样,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喜爱成为贵族社会的主流,所以在《万叶集》中咏梅的有118首,而描写樱花的却只有42首(书上抄来的,我没数过)。可惜梅花这种“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大概和日本气候多变,潮湿阴郁的气质不大相符,慢慢就被摒弃了。然而也还轮不到稻田之神樱花,毕竟不够贵族。

其实最开始,日本皇室的装束用的是牡丹,到了镰仓时代,后鸟羽天皇(82代)才把自己喜爱的菊花作为了皇室的象征。

为啥其他天皇的私人喜好没流传于世呢?这里倒确实是有原因的。

后鸟羽天皇即位的时候,象征天皇权利的三件神器——铜镜,宝剑和勾玉中的天从云剑,在檀浦之战中遗失了。这就和中国皇帝丢了玉玺,武林盟主丢了号令天下的信物一样,没的玩儿了呀!



后鸟羽天皇一想,这不行啊,没有三件神器,我怎么召唤神龙?不是,我怎么巩固王权?重铸吧!于是就请来了当时的铸剑名家则宗为自己锻剑,并把自己喜爱的菊花作为纹章镶嵌其中。后世的天皇,就算你喜欢喇叭花也没用了,只能继续沿用这个“十六瓣八重表菊纹”。(最近在读《日本天皇家史》,很有意思,小小推荐一下

今晚写得非常仓促,因为前面光顾着玩儿,电脑马上就要没电了……对不起大家!我偷偷遁了吧……


    关注 高小薇碎碎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