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不得不上百度下微信而求索!

 

吃瓜群众 不明真相...





关注 学者荟享传递价值

微信号:xuezhehui_bj

合作邮箱:497436836@qq.com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民生,亦传播系统化的理论,学术论文,偶发一些时事人文观点以示读者。

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学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不得不上百度下微信而求索!
-- 对网络流行词的喜爱与反感
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应与时俱进,针砭时弊,直抒胸臆,这也是文字和语言本身魅力的体现。

每个年代都会产生具备那个年代烙印的流行词汇,比如八十年代的“下海”,九十年代的“大款”,以及网络时代造就的层出不穷的新兴词汇:偶、屌丝、土豪、国民老公等等。不得不说,2000 年以前流行词语的传播除了口口相传,还得“傍”上纸媒才能确立其江湖地位,才有可能流行得更快更广。也不得不承认,那时的“小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审美把如今的某些“小编们”活活“甩出了好几条街”。有了纸媒的把关,那时的流行词汇带给人们的是新鲜的、心有灵犀式的愉悦感。不论什么职业和身份都能坦然地现学现用,毫无“违和感”。

网络时代的流行词汇亿民造亿民用,没有了纸媒等专业权威机构的审度,某些新词的爆红也充分暴露了其拥趸的“三观”和趣味。

先说说好的吧,我把这些词叫作“情趣词”,这类词无伤大雅,最多有“卖萌”之嫌,比如“偶”、“肿么了”、“有木有”等。以后卖萌的人少了,这类词也就慢慢成了“浮云”了。

我觉得,发明得最妙的新词前三甲当属:“屌丝”、“基友”和“闺蜜”。

逐个说来,第一名给“屌丝”
“屌丝”似乎是从英文“失败者”loser 翻译而来的,必须给翻译的人“点赞”,该词从音、形、意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悲壮感,“屌”本意指男性的生殖器,原本是不应直说的,可偏偏却选了这个字,译者也许本人就是个“耿直 boy”,认为一个 loser 就是除了“屌”一无所有的男人?再加上周杰伦喜欢夸人云:“屌,好屌!”所以此词的进一步意思是:“即使我一无所有,还是很屌!”这样不以己悲的宣告是不是很“牛掰”?听得人不得不抚掌称快 -“厉害了我的哥”!翻译贴切、合适,“没毛病”。

这个新词还妙在,一切尽在不言中。当你用“屌丝”形容他人时,基本上就已经泄露了那个人的当前生存状况:大概就是“宅男”+ 普通收入 + 无房无车甚至无工作 + 无女友。这种总结不一定全面准确,但至少无女友这一项靠谱,不然就不叫“屌丝”了,就会晋级为“暖男”、“妈宝”、甚至“霸道总裁”了。当你用“屌丝”形容自己时,除了自嘲,还有暗暗抹一把辛酸泪的“即视感”。因此,我给新词“屌丝”第一名。

第二名我颁给“基友”一词。



也许是香港人翻译的,符合港人的口音,音从英文 gay,译者同样选字如有神,似乎再没有比“基”更适合的字了,隐晦、低调、戏谑感十足。即使很多非“基友”的男网民也喜欢用该词形容自己的男性好友、发小和死党。我常常听女性朋友津津乐道自己老公的好基友如何如何,所以真的基友可以安心过日子了,因为每个男人都有好基友,仅凭这个称谓,安能辨我是雌雄?跟“基友”一样传神的新词“娘炮”只是输在有人身攻击的意味,如果当面称一个俊俏柔媚的男孩子“娘炮”,“伦家”一定会不开心的啦。

“闺蜜”是当之无愧的探花第三名。



不难理解,闺中密友嘛,可是恰恰就是把“密”换成了“蜜”,所有的女性友人都因为此字一下子变美了,这就是文字的 PS 功能,文字的“美颜”功效。不论是打字的无意选错字造成的,还是成心的,结果都是一样“美美哒”。还有“美眉”一词,也是具有升华功能的好词,不论“女神”还是“女汉子”,谁不乐意被称作“美眉”呢?这样的好词新词可以一天“来一打”,“呵呵”。

在我看来,有些新词则反映了心理不对称。

比如,“帅锅”,如果想夸某男而某男的确不帅,此时可用此词,算是小机智,说了瞎话还不亏心;对于真的很帅的人不宜用此词,有抬高别人又往下摁点儿的意思,嫉妒对方帅?也许还不至于,但对方应该不会很受用。另一个词“怪蜀黍”也要慎用哦,如果你说你要去跟一个“怪蜀黍”吃晚饭,只能说明你目的不纯,明知这个老男人不是“你的菜”,甚至还有点变态,可你还欣然赴约,不拒绝,你是太寂寞了还是太缺钱了?难怪大多“怪蜀黍”都是“备胎”的命。

最后说说我无法接受、无法理解、更无法操作的新词:“然并卵(然而并无什么卵用)”、“尼玛(“不解释”)”、“你妹(也不用解释,字面意思的骂街体)”、“草泥马(三字经的变异体,更不用解释)”等乌合之众,明明是脏话连篇,竟然也能堂而皇之地在网上四处高频出现,敢问素质低下的网民知多少?还有一些三观不正的词“喜当爹(懵懂中欢欢喜喜地接盘了一个负心汉的前女友和她肚里的孩子而不自知)”,以及毫无美感却足够夸张的词“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集合体)”,都没有存在和使用的必要性,呼吁网管将此类新词屏蔽,为越来越多上网的青少年提供一个集文字荟萃语言精华的网络世界,呈现给孩子一个干净的文字环境,让家长们心里也清静清静。

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感触?因为我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对母语文字和语言的热爱、不容汉语被歪曲、篡改的“初心”外,我还担心我熟悉的文字变得面目全非了,不再精美了,低俗趣味替代幽默诙谐了,更担心有一天我的学生去了中国回来问我,“老师,为什么她说她蓝瘦、香菇?”说实话,如果不请教“度娘”,老师我也是一头雾水啊。//关于作者


北卡粥


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定居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十年,高中中文老师,热爱文字古诗词。
推荐阅读

知学】6000年前的时光长河里,世界文字的逐步形成

知学】张五常:教你一点有实用性的思考方法

【知学】俞敏洪:生命是一种勇气和姿态

知学】人生最大的冒险,是不敢冒险


    关注 学者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