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欢乐颂》:故事怎么讲,女权怎么谈

 

估计大多数人第一眼看《欢乐颂》,都会很容易有“这剧太平凡”的感受:只是一部风格明快的生活剧,像一潭映着阳光与...



估计大多数人第一眼看《欢乐颂》,都会很容易有“这剧太平凡”的感受:只是一部风格明快的生活剧,像一潭映着阳光与轻风的清水,再令人惬意,也是一眼就能完全看透了,实在缺乏引人入胜之处。特别是,如果有人忍不住拿《琅琊榜》《北平无战事》这些男人戏来比,《欢乐颂》里既没有家国大义的厚重,也没有权谋争斗的诡谲,更不见生死偕忘的悲壮,有的只是五个女人最日常,最细碎的“生活”而已——这有什么值得人着迷的呢?

但我一直认为,“生活”本身才是最复杂,最深邃,最值得“观看”的题材。一切超然的神圣和美丽并不需要存在于另一个遥远的时代或空间。不需要在别处,最超越平凡的伟大往往存在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我们难以想象的,最触动人心的启蒙。

如果一部拒绝陈词滥调,真正精心制作的现实主义题材“生活”剧,可以做到像一潭清水,也已经足够“有深度”了。因为清水虽然看似乏味,却也是最智慧的存在——每一个观众在面对这潭“清水”的时候,都可能在倒影中看到最复杂,最真实的自我。它能清晰地放大生活中那些被人轻易忽略了的动人细节。

可惜真正不俗的“生活剧”实在非常难见。《欢乐颂》现在还没出完,还不能判断它是否真的对得起“生活剧”这个名号。但仅从放出来的这些,我觉得它已经引发了至少两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关于“生活”的故事必定琐碎零散,要怎么才能讲得好?

其次,女人的“生活”故事要怎么讲,女权要怎么谈?1. 生活剧节奏的中心是人物

现在的观众看剧,特别流行评价剧情的“节奏”,有的爱嫌快,有的爱嫌慢——但很少见人真的掐表细读文本的,大多数都是靠主观感受在笼统地评论。

是的,一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叙事节奏至关重要。不过所有空谈都是耍流氓,要真正落实到剧本剖析才行。《欢乐颂》作为一部讲生活的剧,必然很难围绕着一个核心戏剧冲突来展开主情节和次情节的网,也就是说,不可能像比如《琅琊榜》那样的剧一样有一条等待完成的中心故事线。

《欢乐颂》的剧情核心是人物。琐碎的生活细节,要靠人物的成长发展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来串起,所有故事也将最终为刻画立体的人物和人物关系而服务。就这两集的剧情来说,《欢乐颂》做得还算不错,但仍然有进步空间。

第一集:介绍五个主要人物出场一共花了30分钟,虽然占了第一集时长的一大半,但还算是有效率。这些人物介绍的内容和顺序看似随意,但实则构思精巧。每一个人物的出场介绍,都触及了这个人物身上最主要的戏剧冲突,具体来说,她们的“欲望”:樊胜美,想要相亲成家找“大款”;邱莹莹和关雎尔,不同阶段的职场新人,一个渴望考证升职,另一个正努力成为正式员工;曲筱绡,从哥哥那儿争得家产;安迪最后的意外出场,符合她的神秘人设,关于她的欲望我们也只得一瞥,一个短暂的她手拿着一份儿童档案的特写,加一句模糊的“我是为了找到他而回来的”台词,具体想找到什么却让人不得而知。

有意思的是,这五位女主角身上的戏剧冲突都暂时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求而不得。不过现实中的我们,尤其是女性,谁的生活不能被这四个字概括呢?

这30分钟五个人出场中,曲筱绡的部分最长,占了接近15分钟,不可否认,有些地方确实有些拖沓了。幸好小曲线的相关配角都还不错,尤其饰演小曲爸爸的虾酱大大戏是真好,很吸睛。王子文的演技也比预告片里看起来好,她演小曲吊儿郎当的样子,有点儿让我想起来她少女时期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演那个杀马特毁容女网友的样子了,很有灵气。许鞍华是有眼光的。

第二集:这一集真正有记忆点的有效剧情只有五个人被困在电梯里那一段,时长大概15分钟,正好在45分钟剧集的中间。前后的剧情虽然剪得零碎且戏剧性不算强,但好歹不算是注水,基本都是还算有趣的日常,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刻画。比较精细的地方是,在电梯被困前,特意花篇幅渲染了曲筱绡和樊胜美以及安迪的矛盾和误会;电梯被困时,她正好站在这两个人中间,三人牵手的情节就涉及了一个从“矛盾到和解”的价值转换。而这样的价值转换,通常是有效情节的核心(罗伯特麦基如是说)。一个生活剧,平淡的日常之外,这样起伏的调剂是必要的。

不过我也尤其喜欢这集电梯被困之后几分钟对每个角色早上起床习惯的混剪,这几分钟就绝对算得上是生动有趣的日常。每个角色起床后的程序都十分符合人物性格:尤其是安迪做早餐的井然有序,曲筱绡大喇喇地挑衣服。

第3-4集:第三集毛病有点儿多。最大的毛病在于主线不突出。整集就樊胜美和安迪拉近关系这一段是有记忆点的剧情,本来应该好好处理,对话台词应该再雕琢一些,时长也应该相对拉长。可惜实际展现出来的效果太不尽如人意了。主要因为演员说着并没有什么笑点的台词,却仍必须表现得谈笑风生,这就有点儿尴尬了。尤其是车里对话那场戏。樊胜美关于追车男人的打趣评论,一模一样的意思重复了3遍,然后安迪就表示很欣赏她了,实在是很莫名其妙。樊胜美此处的台词,能拿出前一集说教关关一半的真诚动人,这里都会显得自然很多。此段关键剧情,编剧明显有点儿没拿住台词。

除此之外,其他诸如安迪的职场戏份,曲筱绡向父亲表决心要项目,都是过场戏,篇幅却过多。特别是曲筱绡和爸爸哥哥这一条线,台词太累赘了,显得注水。幸好这集的最后,从曲筱绡找安迪撒娇耍赖抱大腿开始,还有点儿意思。

相比之下第四集就紧凑很多。前半段曲筱绡和安迪做报告,后半段5人加渣男白主管聚餐,都算是比较精彩的有效剧情。中间也就只有安迪去找谭宗明算是一场过场戏。不过因为这个谭总太苏了,苏得本少女一看到他就只想躺地举心.jpg,所以这种过场戏给我来100集我都不介意。

槽点有两个:第一,安迪和曲筱绡写企划的时候,BGM的歌词太糟糕了, “不知道爱情如何开始” “当她的疯狂碰上她的理智”到底是what ghost。。。没关系,我早就想到了你是这样的山影。第二,安迪和奇点这网恋谈的,感觉开始有点儿没完没了了。这真的不是魔都人民在炫耀只有他们可以上脸书么?

迄今为止,结合第二集出彩的电梯戏,可见这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群戏是真好看。期待后续。

第5-6集:这两集观众已经能撕起来了,尤其是针对邱莹莹和曲筱绡两个人的行为。观众能撕起来,就是戏剧冲突足够饱满最好的证明。特别是第六集邱莹莹回家哭诉那一场戏,三个人都演得太好了,小关没什么台词,但那种温柔的心疼表现得非常到位,实在是需要点明表扬。最喜欢樊胜美斩钉截铁说完“不能(原谅)”,之后邱莹莹立马执着地用哭腔接了一句“为什么”,这里还残留的对真相的抵触,像小孩子一样,没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立刻胡搅蛮缠,都实在太真实了。其实邱莹莹直到这个时候,内心还是希望她们俩可以说点儿安慰她的话,好让她能再自欺欺人下去的。

既然不用挑剧情结构的毛病,我就想谈谈两件比较有争议的事儿。

第一件,关于【旁白】:非常多人吐槽旁白,大概都觉得旁白出戏,毁气氛,太正经,不适合现代轻喜剧。

我自己关于旁白的看法是这样:旁白这个形式,除了衔接剧情,解释人物内心活动之外,还有它其他的意义。它的出现不一定是因为镜头语言太弱,必须依靠文字来解释剧情。

很多时候,它最大的效果就是阻止观众太入戏。是时刻给观众留出一个抽离的机会,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傻x吗,看个电视剧还不让人入戏,这肯定说明剧烂。但其实很多时候,观众太“入戏”,不一定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太入戏,有可能导致看剧的体验只局限于感官上的刺激,看完就忘了,而缺乏理性的批判和思考。而旁白给人留出的距离感,恰恰冷却人的兴奋,能拉人出戏,让人再站回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完全感性的【感受】。毕竟我们整日都在【感受】自己的生活,却很少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现在有机会看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被别人演出来,恰恰是反思的好时机。

我举个现代剧里旁白非常成功的例子,《蜗居》里的旁白效果就非常好。特别因为本身是有些沉重的,讽喻现实社会的剧,旁白的抽离效果就尤其的好。《欢乐颂》虽然总体基调轻快许多,但我在文章开头也议论过,作为生活剧,绝对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复杂,更深沉些。除了能看着剧下饭,笑过闹过之后,里面肯定还可以有别的回味。

但《欢乐颂》的旁白遭到这么多的吐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最大的毛病在于:写旁白的人文学功底太不稳定了。旁白本来是需要文艺,严肃,文学感强的,但这剧里有几处旁白,语言很不优美,非常俗套幼稚,像很多人吐槽的一样,神似小学生作文。

比如,第二集电梯戏结束后的旁白,就因为文笔白烂而非常毁气氛;还有这两集里樊胜美回家照镜子的旁白,太满了,简直像给演员布置表演作业。但第四集,在安迪家吃饭,旁白说“有烟火气升起”,以及第五集,安迪看到邱莹莹为爱投入之后那段心理活动的旁白,就非常的有味道。

所以总结起来:我觉得不是旁白这个形式的错。是旁白写得不够好的错。

第二件事,关于【角色人设】不好的问题:我始终觉得,现在的国剧很难做好,就是因为观众对人设这件事太不宽容。尤其一些观众爱把现实生活中憋屈了的尖酸刻薄气全撒在影视角色身上,我实在是不能理解。我听说过一些传言,说看中人气的小生小花,进剧组都爱带随身编剧,人人都想着把自己的人设改到完美无瑕,这样才能大爆吸粉,直至把一部剧闹得乌七八糟。

我是这样认为的:完美的人设都是套路,有缺陷的角色才是真诚。一个角色完美无缺,说明这个角色塑造得太平面化,这是失败,不是成功。《欢乐颂》里,曲筱绡和邱莹莹的缺点最明显,所以观众对她俩的恶意尤其的深重。如果演员自己吃不透,也容易彻底把这两个角色演得单薄,纯粹讨人厌,但庆幸这两个演员都能领悟到自己获得非常珍贵的机会:去塑造复杂立体的角色。

这些虚拟角色身上的缺点,在生活化的电视剧里展现出来,不是给观众站道德高地,痛骂碧池的机会。而是一面镜子,让人照照自己,反思一下自己有可能会犯的错误。比如,邱莹莹的恋爱脑是在警醒女孩儿以后千万别恋爱脑,毕竟感情的事,陷进去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再比如,如果我张嘴骂曲筱绡嘴毒刻薄,趾高气昂,盛气凌人。。。我会发现,我在骂曲筱绡的时候,自己就正变成了我正在骂的曲筱绡。这是很有趣的,其实有时候你最恨的恰恰是最真实的你自己。

耶稣路遇群情激愤的人们正要以投石处死一位与人通奸的妇女,他说,“自问无罪者,可投石砸之。”结果那群道德卫士都溜走了。2.每一个女人都不同——她想要的自由和她获得自由的方式都将不同

人们对女权主义总有许多的误解,包括我自己。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我也不能说我完全理解“女权”是什么。有关女权的知识习得越多,思考得越多,只会越来越不能定义“女权”——因为越来越体会到“女权”是复杂的,任何定义都沦为一种轻率的简化。

女权的复杂是必然的。

因为女性不可能是一个没有分歧的,完全同质的群体。事实恰恰相反,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女人都是独特的,彼此之间有无数微妙的不同。

如果我们谈女权的时候,把女性当做了一个绝对和谐统一的群体,认为她们永远有一模一样的诉求,这种抹杀个性,自贴标签的行为本身就是反女权的。如果女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那怎么可以没有自我批判?

《欢乐颂》对女性生活的刻画最让我感动之处有两处。第一处是,它触及了女权问题的核心矛盾,因为它告诉我们每一个女人都不同:每一个女人都有不同的欲望。迄今为止大部分国内的女性剧中,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都是趋向同一的。比如讲媳妇生活的剧,一群女性角色全是媳妇;讲母亲的剧,女性角色全是母亲。像《欢乐颂》这样,五个女性角色形象差异如此之大的剧是相对少见的。

《欢乐颂》中所刻画的不同还尤其根植在女性群体中的阶级区分上,就显得更有深意。就像美国5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中产阶级白人妇女把女权纲领狭隘地局限在“不当家庭主妇”上,而那时候普通的底层女性连饭都还吃不饱。这两个阶级的女性显然有不同的诉求,也不应该共用同一种女权纲领。

影射到剧里,樊胜美所面对的生活的困境显然跟安迪的所面临的截然不同。如果有人非把安迪对自己的要求安在樊胜美身上,告诉她这才是真正的女权,我实在是想不出有比这更“何不食肉糜”,站着说话不腰疼的KY了。

《欢乐颂》打动我的第二处是,它告诉我们,即使每一个女人都各有各的不同,她们追求的自由和权力也不尽相同,但她们之间仍可以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情谊。她们的不同不会影响她们的共鸣。

无论是需要周旋在各种男人中的樊胜美,无视众人嚼舌根质疑她能力仍当着职场女强人的安迪,还是不甘心自己是女儿就要被哥哥抢走家产的曲筱绡,在大城市奋力当着底层小白领的邱莹莹关雎儿——她们女性的身份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麻烦,但她们都一样在奋力反抗任何既定给女性的命运。

电梯里五人牵手的特写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她们是那么的不同,但有再多的矛盾和误解,却仍是能手牵着手给予彼此支持和安慰的存在。

我想来想去,总觉得这样的不同又相同,手牵手走着不同道路的她们,才是对女性主义最好的诠释。(来源:豆瓣影评)


    关注 韶华映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