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个小问题,却可能促成你的孩子的代沟

 

不管你多讨厌tfboys,但是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恶语相向,否则只会加深你和孩子的隔阂。...



本文为《少先队研究》刊载的完整版本

猴年春节,年度IP代表人物六小龄童落选春晚,同时入选的TFBOYS就一夜之间成为了大家声讨和争论的对象。基本上就是年长的网友骂,年轻的粉丝爱,为此造就无数争议。无意间在网上瞥见一个评论:不管你多讨厌tfboys,但是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恶语相向,否则只会加深你和孩子的隔阂。我觉得这句评论才抓到了重点。

一、什么是代沟

我们经常会挂在嘴上的代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代沟广义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所著《代沟》中提出。狭义指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代沟主要存在于一般成人与年轻人两代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如果我们放眼中国的话,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连续的高速增长,导致这30多年来出生、成长的几代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审美情怀都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老一辈的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价值观正在逐渐消失,同样的,老一辈的审美更倾向于集体主义(想象一下大合唱、广场舞),而年轻一代的审美则更加独立和个性化。

二、审美差异和文化生活差异的影响并不相同

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对于代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生活习惯、文化的不同,在知网上搜索关于代沟与生活习惯的研究,得到2万3千多条记录,而搜索代沟与文化的研究,得到3万多条记录,而搜索代沟与审美,只有不到8千条记录。但是我却认为,审美差异是几代人交流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彼此的隔阂感的冲突点。本文发表前我曾在微信公众号中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请朋友们投票判断这些情况里让大家感到最为不适的场景:

以下场景中,选出让你最为不适的情况(单选)

1.你的父母不会使用手机支付或网购

2.你的父母在家中播放革命老歌

3. 你的孩子不到上学的年龄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智能设备了

4.你的孩子喜欢播放和哼唱TFBOYs的歌曲

5.家里的老人不识字

6.家里的老人喜欢在电视里收看曲艺节目

7.你的弟弟妹妹一辈经常说一些奇怪的网络热词

8.你的弟弟妹妹辈穿着古怪的服装服饰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选项中选项基本是成对出现的,每一对中的单数选项是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而双数选项是审美类的差异,所以这份问卷调查的目标比较明确:你会觉得是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让你更为不适,还是不同的审美让你更为不适?

由于这份问卷并未进行非常严苛的抽样调查,仅在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调内进行了调查,因此结果也仅供参考。上述选项中,引起不适排第一位的是弟弟妹妹穿古怪的服装,占总投票数量的37%,老人收看曲艺节目和老人不识字并列第二,各占16%。如果按照审美差异和文化与生活习惯差异分类的话,审美差异选项引起不适的投票的比重占了68%,文化和生活习惯引起不适的比重为32%。



上述的结果基本验证了我之前的判断----审美上的差异所造成的代沟使得双方造成的心理隔阂要明显大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同时,如果我们认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小时候的偶像团体(随便举几个例子:小虎队,草蜢,林志颖,周杰伦)被大人,或者学长们瞧不起的时候。在那个青春逆反的年龄,你会怎么做呢?多半是在心里竖起中指吧。

和生活习惯差异相比,为什么审美差异更容易造成摩擦和隔阂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审美行为的影响是外向的、放射性的,而生活习惯的影响是内向的。举个例子来说,你对服装的品味源自于你的审美情趣,但是观众却是所有和你接触的人,因此,穿着审美这件事情就对所有和你接触的人都产生了放射性的影响;但是,你的节衣缩食过苦日子的生活习惯只是苦了你自己,对你生活中其他人的影响较小。

2、审美行为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性,并且这种主观性又是存在认知偏差的。继续举穿着的例子,每个年代的人都有每个年代人的偶像,你的服装品味在潜意识中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年轻人学习体育偶像、或者影视明星的穿着,在内心深处就会觉得自己向他们一样炫酷,而通常来说,现实又是残酷的。当其他年龄层的人无法读懂你的服装品味里的偶像崇拜时,只能对此嗤之以鼻;与之不同的是,文化与生活习惯的差异则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成因没有太多的主观性,我们可以通过理性的思维来解读并形成理解。例如长辈年轻时经济文化条件较差,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这样的情况,年轻一代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样的,年轻一代的信息化接受程度高,非常习惯采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沟通等行为,长辈们虽然不太愿意接受,但是大多也能够理解。

3、审美行为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话题,极易发生评论的场所,而文化生活习惯等等极少作为社交中的话题被直接谈及。很少有人在一起谈论你会不会用电脑,看什么书,尤其是长辈和小辈之间,这样的社交话题几乎会直接阻断整个交流。但是审美问题则不同,经常会有人谈论你的穿着,你爱看的影视作品,爱听的歌曲。在这些存在代沟评论中,虽然彼此当面未必说破,但是内心的矛盾冲突就会更加凸显。

三、情绪共鸣和社交需求是影响审美的重要因素

那么,为什么审美会由于年龄不同而产生代沟呢?那是因为艺术作品通常通过情绪感染来打动你。从最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如电视剧、小说、流行音乐到较为高雅的艺术形式,个体对于艺术作品优劣的判断极度主观与情绪化,我们对大部分优秀艺术作品的褒奖中,也经常会提到它“容易引起共鸣”,所谓的“共鸣”指的就是通过情绪的感染使欣赏者能够领略创作者的心境。不过,由于年龄不同,你所能感知的情绪状态就会有较大的差异。我们都有体会,少年人听不懂李宗盛罗大佑崔健,老年人听不惯小虎队周杰伦TFboys。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越年少的人越是无忧无虑,年龄越大的人越是看世事无常,云淡风轻,只有中青年纠结于各种世事情怀。因此,艺术作品从年龄层上面就有很大的差别,很少有少年人爱听伤感情歌,在他们所爱的音乐里就是年轻快乐向前冲,对爱情最多就是懵懂,我们听现在的TFboys,当年的小虎队,无非都是如此;同样的,青年人爱听的就是两个极端,要么情爱纠缠,悱恻缠绵,要么热血沸腾,与世界为敌;到了中年以后,爱也爱过,与世界为敌也打不动了,则逐渐开始看淡、怀旧,听听自己年轻时听过的歌曲,回味一些从前的味道。

如果我们看美术作品,同样也是如此,小朋友画画用的颜色热烈,直接,年轻人画画讲究情调和细节,年长者则是不拘一格,手到擒来。这些审美的取向都会不同程度滴反映到生活的细节中来,包括穿着,配饰,选择小礼品等等。

不过比较杯具的是,在我身边很多家长往往认为审美情趣是容易教育的,并且有对错、高下之分。在不厌其烦的纠正过程中,失去孩子的信任。要我说,每个年龄段的审美倾向,都是这个年龄段心性的展示,孩子们的审美取向只要和同年龄的孩子们保持一致即可,如果你的孩子有和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非常特殊的审美取向,反而更加值得家长关注,心理上的过度成熟和审美个性化,极有可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出现了异常的波动,社交行为也会随之遇到障碍,使得孩子在学校中被孤立。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孩子存在较高的审美水准,但是为了满足在学校中的社交需求,他也会迫使自己接受更为流行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孩子们的天性使然,因此,家长如果试图强行对此进行干预,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孩子或者疏远你,或者被其他孩子疏离。

四、尊重孩子的审美,警惕过度崇拜

奉劝我们的家长一句,在审美这个问题上,别看不惯,随他去吧,他自己高兴就很好,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孩子的世界更广阔,经历更曲折,情感更丰富,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喜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作为家长而言,只要控制孩子不要将单纯的审美喜好发展到过度的偶像崇拜即可。简单的说,我们平时可以更孩子更多的交流可以集中在你喜欢听哪首歌,爱看哪部电影,而不是你喜欢谁的歌。如果孩子会把问题执拗于我就是喜欢谁谁谁,家长也不妨可以跟孩子讨论,你喜欢这个谁谁谁的哪些作品,为什么,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这些作品的词曲作者是谁,让孩子了解他们的偶像通过一整个团队才完成了这些艺术创作。你不需要了解太多,只需要用问题来引导他们,和孩子一起去发现,给孩子一个可以在家里宣泄和讨论的渠道,千万不要动辄对这些偶像横加指责。

公平的说一句,其实TFBOYS真的也不是那么糟糕,你可能只是不适应孩子崇拜他们多过崇拜你自己罢了。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旅行摄影师Nafis微信号,听Nafis杂谈摄影、旅行、音乐、体育……

如果你觉得说的还不错,记得请帮忙转发哦,点开右上角的三个点即可选择转发!!


    关注 旅行摄影师Nafi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