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生活——乡村老师纪事(上)

 

龙安乡距离泰宁县城70公里,是僻处全县最南端也最远的集镇。整个乡面积127平方公里,被群山重重...



龙安乡距离泰宁县城70公里,是僻处全县最南端也最远的集镇。整个乡面积127平方公里,被群山重重包围。乡名龙安,是由于过去这里易旱易涝,村民们渴望“龙王降福,百姓安居”之意。对我与家乡的很多朋友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少听闻,更不曾去过。

周日下午3点,我与提着大包小包的杨在约定的地点坐上了一辆开往龙安的顺风车。杨是我高中同学,也是多年的闺蜜。她在龙安小学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刚好满1年时间,每周她都会像今天这样往返于龙安与泰宁之间。对于不会坐车的她来说,这曲折而又遥远的山路成了必须克服的难关。杨特意带上了刚买好的新棉被,山里晚间的阴冷并不好受。

我则显得有些兴奋。自从杨成了乡村老师,去那儿看看的想法一直盘踞在心里。前几日向杨说了说想要去探访乡村教师的生活,并写一篇反应他们真实生活的文章的想法,因此想跟着她去龙安生活几日,杨爽快地答应了。

开车的是杨的同事,教数学的郭老师,此外还兼职学校的采购。他与杨和学校大多老师一样家在泰宁县城,每周五结束课后回到县城,周日下午再返回龙安学校。平日的工作与生活都在龙安村,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都集中在短短的周末。学校连校长在内一 共23个老师,其中几个有车的老师会接送其他没有车的老师。而杨就是每周做这顺风车来往于泰宁与龙安。

车行驶了大概半小时后我们开始绕山路,一个接一个的弯道转得人头晕,看着杨紧蹙着双眉,想起她曾经和我说起在湖南读书,寒暑假坐火车回泰宁时那生不如死的经历。怕坐车的她偏偏每周都要忍受两次的颠簸。

沿途的景色,无人之处多了些闲趣。







得益于泰宁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龙安乡与紧邻的大布乡的自然风光得到了部分开发,平整的水泥路比起以前安全方便了不少。

龙安乡很小,一条街道贯穿整个村子。老旧却坚固如初的石头房显得独树一帜,是曾经的供销社、乡政府、卫生所、学校等机构,有些已废弃,有些已做它用,有些仍继续着自己的使命。

























创建于60年代的龙安小学,现在整个学校只有200多名学生和20多名老师。不管有没有调皮的孩子在操场上追赶,这里总显得格外的宁静、祥和。







老师们的办公楼,与食堂成为学校最古老的两栋石头建筑。六七十年代简洁的设计风格,阳台上的花儿、刷着绿色油漆的木门、代代相承已显得陈旧的桌椅,静静地立于斜阳下,岁月无声,春去秋来。



















学校的一个小角落开辟成了个小菜园子,喜欢种菜的老师每人分一小块地,种上自己喜欢的菜,闲来无事时浇水施肥。等到收获的时候互相比比谁的个头大,摘些周末带回城里家中,送一些给没有种菜的老师,或在食堂煮了与其他老师一同分享。可惜的是朋友杨是个怕麻烦的人,因此放弃了可以拥有一块小小菜地的机会……





老师宿舍是两栋5层高的建筑,龙安小学、幼儿园以及几个从县城其它学校调来这儿的支教老师都住在这里。杨被分配在其中一栋的顶楼宿舍,一人住着一套两室一厅一卫的套房,从任何角度看外面皆是群山环绕的自然风光。我笑说,这样的豪华公寓,不知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住所。

从阳台往外看,左前方就是学校的教学楼、办公室与操场,从门口往外看远处是红军崖与八仙崖,开阔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顶楼宽阔的阳台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便可看见漫天繁星,天气凉爽时望着星星,喝着啤酒,吹着山风,定会飘飘然不知此时是琼楼还是人间。





景虽好,屋内却是陈旧与简陋了些。





宿舍楼已有些年头,脱漆斑驳的墙面、褪色的木门,门口贴着的残缺不全的对联,仿佛显示着它许久未有人住。只是走过那扇门,从里面传出的欢乐笑声使这安静的空气立刻流动了起来。



屋内依稀存留着之前主人的痕迹,废弃不用的灶台与留下的液化气、锅与开水壶。杨只从家里带了一个炖锅,平日里都是与其他老师一同在老师食堂里吃饭。除了洗漱,厨房空置着。杨打算下周从城里带来个电磁炉和锅,这样偶尔可以自己开个小灶,煮煮爱吃的食物,做做营养早餐。







宿舍没有热水器,因此杨与其他老师都使用电热棒加热桶里的水。







因为我的到来,许久不煮东西的杨特意趁着墟天买了肉与土鸡蛋加餐。除了逢四与九是墟天的日子,平常很难买到肉与菜。可能是乡中食物特别的鲜美,又或是食物的紧俏,在龙安的这些日子,觉得每一顿饭都很香,甚至是馒头、鸡蛋与泡面,都让人觉得食物之美好。怪不得来这教书一年的杨胖了不少。





墟天市场上3元的粉干,杨特意带着我来吃。乡镇的墟天总是热闹而又充满了人情味。等着阿姨添柴烧火下锅煎蛋放料起锅,蒸汽蒙住我眼,肚内食指已大动。等到端上桌时刻,还未下肚,已然觉得自己若是大老远跑龙安只为了这碗热腾腾的粉干也是值得的呀。我边吃边叫着好吃好吃太值得了,杨看着我浮夸的表情笑了又笑。


虽然是个外人,但杨把我领进学校食堂和其他老师们一起吃大锅饭。对于我说的不好意思白食,杨爽快地说尽管吃,大家都很随意,不会介意……

老师们分成两桌吃饭,吃饭时便不用像上课面对学生时的严肃了,大家时不时说些笑话,或是调侃在场的某个老师,活泼开朗的杨一出现常常就成为大家娱乐的对象。心里记住了大家叫我多吃点,多吃点,虽是不好意思,那些日子还是把自己喂地饱饱的。晚上再继续吃杨给我煮的宵夜。







下完课,备完教案,剩下的时光便可以做好多事闲事了。杨前段时间开始学画画,底下这副画便是在她教美术的朋友的指导下完成的。此外,散步、看书、聊天、打球成了他们的主要娱乐。



阳台上的小酌



天气晴朗时,无限美好的风光,杨常常与其他老师一起从这头走到那头。冬日的夜晚虽然寒风瑟瑟,但一同走在只有漫天星光的路上,依然美好。













杨说,在乡村里教书的日子没有县城里的热闹与方便,但是简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激烈的竞争,其实也是很好的。我提醒她,别忘了,你这里有那么美的田园风光呀……


    关注 红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