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亭皋木叶起,意兴遄飞至

 

植树节,是一个节日,是一种精神传承。它与树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跳出生活之外。任它萍碎,任它苔绿,愿我们心中之树常青。...









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性的树,不断吸取智慧的养料,才能枝繁叶茂。又是一年植树节,“有思”为你添绿意。愿你的灵魂,植根土地,向阳生长。



古时“木叶”多描写秋景,《楚辞·九歌》中写湘夫人那一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此句表思念。此后“木叶”二字因文字洗练,多被后代诗人化用。木叶萧萧,“木叶下,江波连”,意境越来越美。
陈寅恪诗集中多有旧诗习语,木叶、海棠、青鸟等词常见。“木叶”即树叶,然而古诗词中树叶少,木叶多,二者区别在一个意境上。古代人对草木是有特殊的情感的,木叶葱茏,却多出现在秋景描写,常出没于黄昏日暮,要不怎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又多情的民族呢?在这里,草木皆有情,情则由心生。

作家林清玄少时离家,父亲送一份礼物为他饯别。他此后远行千里,一路上从不敢轻易打开看。几经辗转,终于要安顿下来。他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原来是故乡的一抔泥土。路上风雨兼程,泥土早已风干,林清玄却认出这事故乡种植稻谷的泥土。眼前仿佛一片郁郁葱葱的水稻,幼年贫困的记忆,树叶是什么,是水稻、是粮食。是父亲提醒自己,命脉何处根何处。这时,在作家眼中,水稻的泥土是他的故乡与思念。  


中国丝绸之路,张謇用骆驼和马车将茶叶运往中亚、西方,然而最讲究茶艺的国家,是在日本。日本京都有个院子,叫今日庵。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每次访问日本,无论多忙,总要来这里喝碗茶。今日庵属于日本最大的茶道流派里千家。央视记者水均益曾访问过里千家第十五代掌门人千玄室,他问这位老先生,茶是什么。老先生有句话说得漂亮:“人通过做繁琐的事情,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烦恼,而通过繁琐的点茶做法,就可以使人忘记这些心外的琐事,变得心平气和。”茶,是一种特殊的树叶,中国的茶叶流传海外,成了怡养性情的艺术品。


若说树木在中国古代,是诗意、是意境。到近代,中外文化激荡,树木与人的情感更为密切。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树艺牧畜”,他在《上李鸿章书》中强调,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海外留学回国后,经常回故乡种植桑树。民国四年,政府设立“植树节”。

1928年3月12日,为纪念孙先生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此后,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并一直延续至今。“植树节”作为一个政府法定节日,开始更多地被赋予了环保意识。两会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打响蓝天保卫战”让人印象深刻。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国民面对突出环境问题付出惨痛代价。树木在国人眼中,已经更加务实:绿化面积、森林覆盖率、氧气释放量,以及贯穿日常的每个力所能及的行动。
世界各国也都有自己的植树节,也有各自的植树法令。几百年前的南斯拉夫规定每对新婚夫妇必须先种植油橄榄70株;日本有添车种树的特殊规定,因为树木阻隔噪音;而在非洲坦桑尼亚有“添丁种树”的风俗,希望小孩能像树木一样茁壮成长……这样的特色植树风俗,不胜枚举。但都是世界各地人民,对树木的一种敬畏、对生命长青的祈祷。



而在植树节前夕,泛起的不止诗意、思念、环保、艺术,我想起了云南葛洒那2000亩橙园中的老人。企业家王石有次专程去探望这位老人,那青绿色的冰糖橙的爽口清香味让他久不能忘。离开时他只想用巴顿将军的一句话来形容七十岁高龄仍承受不幸打击的褚时健先生:“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他事业顶峰的表现,而是看他从顶峰跌下低谷后的反弹力。”而在这时,我认为哀牢山漫山遍野的橙林,给予我的是力量,是对过去雄关漫道羁绊的洒脱,是从头攀越的勇气与力量。
 
植树节,是一个节日,是一种精神传承。它与树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跳出生活之外。任它萍碎,任它苔绿,愿我们心中之树常青。
【作者介绍】
 
湖北工业大学 石宇

2016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夏峰会优秀志愿者

学生记者

热爱新闻,辗转于《武汉晨报》、《长江日报》实习,曾在校内外发表多篇稿件

喜欢金庸武侠,金庸书评首推倪匡

善辩论,喜欢思想交流,有趣灵魂碰撞

曾经立志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地记者,后来想做混迹现代节奏的散文家
作者 | 石宇

编辑 | 毛豆 龚雪梵




    关注 有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