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锦官城,传承好家风 “一门七进士”的新都杨家

 

整个明代,四川只出了一位状元,他就是写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临江仙》)的新都人杨慎(号升庵...

整个明代,四川只出了一位状元,他就是写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临江仙》)的新都人杨慎(号升庵),他的父亲是明武宗时期的首辅。新都杨家总共出了七位进士、若干举人,人称“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杨家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优良的家风家规是重要的“催化剂”。
清白传家 谨守“四重”“四足”

杨升庵是“明代三才子”之首,一阕脍炙人口的《临江仙》被后世传唱数百年。杨升庵出生的新都杨家“一门五世七进士,四举人,一贡生,两朝宰相状元家”,显赫一时。

杨家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其优良家风密不可分。保存至今的光绪乙未本《杨氏族谱》和民国辛未本《新都杨氏家谱》中,记录着杨氏先祖清廉为官的事迹,也记载了杨氏的家规家训。其中最重要的家训是“四重”和“四足”。

“四重”家训为杨慎曾祖母熊夫人所留:“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熊夫人对杨家族人的工作、产业、礼仪和教育等作出了规定,教育子孙亲善和睦,兴家立业。

“四足”家训为杨慎流放云南前夕与妻子告别时亲笔所书:

茅屋是吾居,休想华丽的。画栋的不久栖,雕梁的有坏期。只求他能遮能避风和雨。再休想高楼大厦,但得个不漏足矣。淡饭充吾饥,休想美味的。膏粱的不久吃,珍馐的有断时。只求他粗茶淡饭随时济。再休想鹅掌豚蹄,但得个不饥足矣。丑妇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只求她温良恭俭敬姑嫜。再休想花容月色,但得个贤惠足矣。蠢子是吾儿,休想伶俐的。聪明的惹是非,刚强的把人欺。只求他安分守己寻生计。再休想英雄豪杰,但得个孝顺足矣。

“四足”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强调淡泊名利,节俭持家。

杨慎贬居云南期间,竭尽全力传播中原文化,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滇士从者如云”,其中有著名的“杨门七子”,对当时文化落后的云南产生了深远影响。杨慎临终前,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告诫子孙应坚守原则、重义轻利、见义勇为。

报答桑梓 建桥修堰筑城

新都杨氏还有一条不成文的爱乡族规:杨氏子弟凡入朝为官,均不能忘记乡亲父老,每次回乡,必捐资为故乡做一件益民的善事,以报答桑梓。杨氏子弟坚守这条家规,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不少名胜古迹还留存至今,成为杨氏行善爱乡爱民的历史见证。

新都桂湖公园风光秀丽,以荷花和桂花闻名全国。这里原本是杨升庵的故居,他曾在花园中“沿堤遍种桂树”,经过后世的修葺和扩建,慢慢形成今天的桂湖。

桂湖公园中有明代修筑的城墙,也与杨升庵有密切关系。明朝正德年间,23岁的杨升庵高中状元,其父是大权在握的当朝首辅,当地官员纷纷送银相贺,打算为杨氏建石牌坊以永垂后世。杨升庵祖父杨春再三婉拒:“与其只宠一个新科示子,何不移银修建城墙,可保一方平安。”之后这笔贺银被用来加固新都城墙,新都城墙的雉堞上因此都盖有两层红色石条,当地人戏称为“城墙戴帽子”。发生战乱时,老百姓为躲避兵马,扶老携幼涌进新都县城避难,加固后的城墙为保护当地民众安全尽了一份力。

新都城南护城河上还有一座清源桥,由杨升庵的祖母捐资修建。桂湖公园饮马河上,有座古堰学门堰,是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捐资修建。此外,杨廷和、杨升庵还捐修了新都古刹宝光寺,现今在山门殿内侧,还立着杨廷和、杨升庵父子的塑像,纪念他们捐修寺院的功德。

杨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传承百年,对族人廉洁做官、勤政爱民、勤俭持家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杨氏子弟为官者大多清廉自守,口碑颇佳,由此可见优良家风对家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注 建工直属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