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病”了,却只想给孩子“吃药”…

 

如果真要找到根治的“药物”,首先要“吃药”的也是父母。...



文 | 朱雪琴(幸福双翼家庭大学导师)

插图 | Lett yice

写在前面
最近接触到几个案例,孩子各种“问题”出现,父母“病急乱投医”之后,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

孩子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一些“问题”发生,仅仅用固化的“有病吃药”的眼光,希望孩子改变,几乎是无解。当父母从自身、从孩子的成长更全局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才是帮助孩子改变的最大支持。
1
● ● ● ●


近期上心理学的一门课程:《生理心理学》——主要从生理学、生物学层面来分析心理学。

上课的老先生德高望重,曾经在《百家讲坛》上主讲过“大脑的奥秘”系列主题的讲座。

课间,同学们都仰慕地围住老师请教。其中一位从事心理咨询的咨询师,请教了自己新接待的一个案主情况。

来求助的是一个17岁男孩的妈妈,男孩从初三开始,出现“被迫害妄想”、频繁洗手的“强迫症”情形。

父母带孩子去医院,开了药物。症状的确因此减少了一些,但随之而来,孩子精神日渐萎靡。

近半年,父母逐渐降低孩子的用药剂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但孩子萎靡的精神毫无改善——每天除了饿了吃东西,就是嗜睡,总是睡不醒。

妈妈开始着急,她说,“我宁愿他像以前那样迷恋玩手机,也不想他这样啊!”无奈之下,妈妈来求助。

妈妈说,现在已经准备带孩子,去尝试中医针灸的方式来治疗了。



老先生听完咨询师描述后,又问了孩子的症状表现。然后深思了一下说,“那孩子这状况,已经进入晚期了。”

咨询师一愣,“啊,这么说孩子没得救了吗?”

后来老师需要休息,我便跟咨询师单独交流了一下,我问了下那孩子父母平时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父母都是事业比较成功人,从小就怎么看孩子怎么不顺眼。妈妈也坦诚跟咨询师说,“都说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有什么值得欣赏的。”

看到咨询师那么着急,我也将我了解的几个类似案例,分享给她。

往往是父母开始将改变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之后,不再盯着孩子、想法子改变孩子之后,孩子慢慢开始有力量。

2
 ●  ● ●


之前有一个妈妈来学习。16岁的儿子待在家里一年不肯出门,整天打游戏。她和爸爸每天想办法,想把孩子“赶回学校”,均以失败告终。

无奈之下,妈妈自己先来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妈妈从内心接受孩子目前的事实后,便开始积极寻求一些外部支持——

我们机构有一个年轻的男老师,曾经也酷爱打游戏,那位妈妈想办法安排儿子跟老师吃了一次饭。因为对游戏都很热爱,他和老师聊得很投缘。

而后,这位老师从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和电子产品入手,帮助孩子从只玩游戏,转向学习怎么自学做视频;而学做视频,又需要学一些英语……

如今,这男孩每个月都要约老师见面或者电话一次,状态越来越好,爸爸妈妈也随之放松。



听完我的分享后,那位咨询师长舒一口气,“刚刚听老师那么说,我心里一紧,十几岁的孩子就这样被定义为‘晚期’,多让人惋惜。你这样一说,我就有信心了。”

原来,听到妈妈这样讲述孩子的情况后,她隐隐感觉父母的方式,也是孩子目前状态的重要原因。但请教了这位生理心理学的教授后,反而拿捏不准了。

生理、生物及医学的从业者,往往从他们最擅长的“治疗”方向分析。例如,身体内什么化学物质过多或过少,会引起怎样的言行;治疗这些 “症状”,也往往是从药物、治疗等方面,给出建议和方案。

但,人往往是一个身心脑复杂的系统。身体的症状、心理情绪、大脑思维,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充满爱的流动,还是过多的评判、否定,抑或是过少的关注,都影响着孩子心灵的健;长期累积的情绪,也会影响到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这时,父母如果只认为孩子“有问题”,只想孩子“吃药看病”,往往就陷入前文那个妈妈一样的无奈——药物可以抑制某些行为,却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灵和精神;药物可以缓解某些症状,却无法疗愈心灵的创伤。

3
 
● ● 
● ●


如果真要找到根治的“药物”,首先要“吃药”的也是父母。

然而,这对很多父母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首先,发自内心承认 “不是孩子病了,是我给的爱错了”,对很多父母来说都是挑战的第一步。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承认“我错了”,就意味着“我不够好”、“我没有价值”。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价值”的感觉。

其次,迈出“我先改变”的步伐,是很多父母的第二大挑战。当自我改变开始时,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要重新面对自我成长的一些东西。

可能有美好,更可能有伤心、难过、愤怒和绝望。很多父母,自己也曾是“未被充分爱过的孩子”,疗愈自己的创伤,一开始必然有沉重。

一旦父母从自己开始,把没有传递到孩子心底的爱,尝试重新传递过去;或者,当下无法传递,但至少给孩子以空间不被打扰,允许孩子有一个安全的自我修复的过程。孩子,也才有了改变的可能。
4
 
● ● ● 
武志红在《醒醒吧!孩子已经命悬一线,你却还问他什么时候上学!》一文中,强烈呼吁孩子厌学的父母们,不要只关注孩子表面言行“不上学”,更要看到孩子岌岌可危的内心。

我近些年接触的案例中,毫无例外地印证着以下规律——

孩子出“问题”,父母从自己改变的觉醒越早,孩子“问题”得以解决的速度越快。

相反,那些只关注“解决孩子问题”,而自己迟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行动的父母,孩子的“问题”却不断恶化。

去年有一个向我咨询后没来学习的妈妈,最近跟另一个在远见学习很久、自身和家庭都有很大改变的妈妈说,“早知道去年我就来参加远见的课程了!”

她当时觉得自己先学习一下“国学课程”就可以了,但她家孩子的情况,过了一年没有任何好转。

这位远见资深粉丝说,“现在开始学习也不晚啊!”那位妈妈依然有很多“可是”——可是老公反对啊!可是我没有时间、没有钱啊!

父母自己的状态不改变,成长在家庭土壤中的孩子的“问题”,又怎能凭空消失?

你“生病了”,未能给到孩子真正健康滋养的爱,却一直想给孩子“用药”。

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给孩子用的“药”极具杀伤力——继续用自己以为可以“警醒”孩子的方式,催促、唠叨、质问、批评甚至打骂。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爱孩子,至少,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至少别逼着孩子“吃药”。


幸福寄语

2017.03.08

稍加留意,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父母,因为不懂而“伤害”孩子的情形。以下是我近期公众场合发现的几个场景:

5岁的孩子,被妈妈当街骂的大哭;

孩子地铁上好奇跑来跑去,被大人一巴掌打下去;

甚至有一次等地铁时,看到一个妈妈,把年仅2岁多孩子的裤子脱下来用棍子打……

而更常见的情形,可能是:不耐烦的跟孩子说话、情绪波动中给孩子一顿责骂、对孩子步步紧盯…..

试想,最亲近的父母,都无法带给孩子温暖的感觉,又如何指望孩子未来成长得自信阳光、勇气十足呢?

做一个从自己开始觉察、改变的智慧父母,跟随幸福双翼,带领孩子,翼起幸福!
幸福双翼《平衡情绪》课程,正火热报名中!
点击此处了解本课程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

马上报名


    关注 远见家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