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记忆(1):安东尼.霍普金斯

 

他的面容是平静的,而眼神却如一口深潭,蕴藏着所有你能想象到的聚散悲喜。...



第一次看《沉默的羔羊》时,我还在读大学。作为一名近心理学领域的学生,如果不看这部经典心理分析的电影,似乎显得脱离主流。然而我当时对这部电影带着既惊且惧的心理,更有部分镜头令我不适,所以看过了也就看过了。虽然虚荣之下,偶而当别人提及时,我也会附合一两句:嗯,真的太好了。但是心里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地牢里的血手印,以及我随及捂住的眼睛。

现在想想,年轻时看太多经典书藉或者电影有时也未必是好事,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在很多情况下,你的理解能力很难匹配这些作品的深度。不过我很幸运,在开始对电影有更深的兴趣之后,选择了复习这些片子。于是重新认识了安东尼.霍普金斯。



在《沉默的羔羊》中,霍普金斯贡献了教科书级别的表演。他没有过多的动作,只是一些简单的坐下、站立、凝视,完全靠眼神和表情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残忍的心理学教授汉尼拔变得介于神与魔鬼之间、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形象。虽然整部电影中霍普金斯的出场只有20分钟,但是却让所有观众难忘,并因此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帝。

我真正感觉到霍普金斯超乎寻常魅力的一刻,是在汉尼拔被克拉丽斯的故事所感动,眼里含着泪水,而后制造机会与她手指相触时。这一接触极具象征性,它意味着汉尼拔和克拉丽斯之间从此有了精神上的连结。那一碰触,也让我的内心深受震动。



后来陆续看了《沉默的羔羊》其余两部,以及他的其它作品诸如《影子大地》、《长日将尽》、《亚特兰蒂斯之心》,还有被人熟知的《燃情岁月》等,越发喜欢他的表演。霍普金斯似乎很擅长诠释内敛的、克制隐忍的、充满智慧的角色,他处变不惊的淡然、微笑着的优雅、明亮的眼神以及台词的腔调都使他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虽然有时候你分不清这是因为角色和故事的魅力,还是演员本身的浑然天成,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有了安东尼.霍普金斯,这个世界上多了许多好电影。

很多独处的时光,我是看着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电影度过的。虽然所有情节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但是情绪却能在那些表演中被抚平。因为他,我也多做了很多事,比如去查阅C.S.刘易斯的背景资料、整理英国二战前的绅士政治以及管家传统、重新分析崔斯汀与父亲的关系、认真为每一篇他的电影写评论,以及追求忠实于内心的生活。



这其实是很私人的感受。我之所以写出来,是因为它实在太强烈。很多喜欢看电影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到,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好故事、好情节、好表演,但并非所有的都能打动你——你熟悉了套路和规则,它的魅力会随之减弱,但霍普金斯对我来说却是个例外。

我有很多欣赏的演员,其中有两位与其他所有人对我的意义都不同,霍普金斯是其中之一。其实观众喜欢演员并非喜欢他具体的人,而是喜欢他们所塑造的形象、或是他们对这些形象的演绎方式。那些角色的特质符合了观众的审美期待,让他们感受到美好事物的样子,所以形成了共情。

我喜欢霍普金斯,本质上是因为他的表演展现了人类感情中,感性与理智交错着的微妙平衡。这就像巴赫的音乐中秩序与律动并存的乐章,充满克制和想象力。(事实上霍普金斯的代表作《沉默的羔羊》中,背景音乐确实也一部分来自巴赫。)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你能从中阅读到时代文化、传统在个体身上的沉淀和彰显:他的面容平静,而眼神却像深潭,蕴藏着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得失悲喜。





霍普金斯已经79岁了。几天前我看到《西部世界》剧照中他苍老的面容,觉得非常难过。时间已经在2015年带走了伦纳德.尼莫伊,而与霍普金斯的告别,即使这是必然的,我也仍希望它可以慢一点。因为对我而言,在电影的世界中遇到他,便有如遇到了爱情。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沉默的羔羊》影评。


    关注 燃烧的远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