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硕士毕业买不起魔都的房…我出国留学到底为的啥?

 

为了有更大的可能以后买得起。...





近日,知乎上有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某公认不水的专业毕业的硕士感叹道,自己的学历成绩都不俗,在纽约big name也工作了几年,回到上海却未能获得满意的岗位,买不起房和车。想到自己当初去留学支出的高额学费生活费,TA很不甘心。



有人回复说,自己在藤校读的教育,毕业后工资微薄。之前为了付在美国的学费生活费卖掉了一套房,现在房价翻了一倍,以后还会继续涨……肠子都悔青了,肠子都悔青了,肠子都悔青了……

2000年,中国的归国留学生人数不到一万;2014年,这个数字是36万;2015、2016、2017年,人数还在不断增长……有实力出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即使条件并不宽裕的,也有不少人想出国门外走走。而学成归来的人和有意出国的人都感到困惑——留学到底值不值?



留学算是对自身的投资。投资必然有风险,比如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何预估留学值不值,评判指标因人而异。大致有这么几种观点:

1. 常青藤的值,常青藤以外的不值

2. 金融、IT等方便进入高薪行业的热门专业值,liberal arts不值

3. 开心就好,能增长见识就值



理论上说,读书是为了求道,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有的就是为了读书求道,完全是因为热爱,因为渴望在世界顶级的学府彻底地学习自己所爱的专业;而有的,是为了使自己的学历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甚至用毕业证换房产证,因为大多数人的“理想”其实包含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这和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不谋而合。



到国外学习热门专业,君君觉得固然十分有意义,但学习纯文科也是很有价值的事。文史哲等专业做不到像热门专业一样挣快钱,出国学习纯文科的学生多是所谓的“富学文史”,有资本追求超越金钱的价值。人一生中能完全用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追求知识、追求精神的时间少之又少,能充分享受这段时间,无需向世俗的考量低头,是非常好的事。

而持第三种观点,似乎和到国外学习liberal arts类似,是更为纯粹的。当然,不可否认,这种纯粹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条件充裕,无需考虑功利性的回报。毕竟同样是60万,对有的家庭是倾其所有;对有的家庭来说,只是一年的收入而已。应不应该为增长见识而留学,还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和车,是年轻一代十分正常普遍的现象。这和出不出国读书没关系,可能和爹妈是谁,比较有关系。而远赴海外,花费高昂的学费和若干年光阴,读个更好的学校,是为了增加以后买得起的几率

让出国值回票价的,不只是眼前的经济回报,更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君君的一位高中同学,人非常聪明,也一直自视甚高。但同样有天赋且自视甚高的人也数不胜数。所以,他进入高中时只排300多名,高考时也离梦想的北大某专业有一分之差,最后去了人大;不过令我佩服的是他的进步——从高一到高三,他已经从300名一跃到第4名,从大一到大四,他又从年级中等水平上升到前几名。

他说,多数小世界里的“第一名”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里,便发觉自己只不过是洪流中的一粒沙子,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于是失却了以往的锐气和干劲,渐渐衰落下去。

而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体系,到了国外之后,却重新认识了自己。二十多岁是一个人三观逐渐成型的时候,留学让他到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空间,构建更为成熟的三观。外国大学密集的测试、论文,文化的冲击,高压的环境,让他脱胎换骨。他不是花父母的钱出国玩乐,而是真正的学习



除了提升自己,国外更大的平台也是出国留学的价值之一。

一位现就职于世界经济论坛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生说,宾大的招牌是他所接触到的每一个新世界的敲门砖。他能在2013年进入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回国后加入WEF的北京代表处,和宾大给他提供的平台、人脉密不可分。



无论是什么时候的、哪里的留学生,都是有优有劣的。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回报,也要考量一下自己是否足够优秀。即使学习的是热门专业,热得太离谱,竞争会很激烈,如果学不到精通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再说……在上海买不起房是社会性的现象。在上海买不起房?在旧金山还租不起房呢→_→





还是住在卡车里比较实惠……







以此类推,以后上海的公园,就是我的家,坐拥上海市中心百亩地,面朝黄浦江,春暖花开!

说明:我们希望建立渠道了解大家的身边事,推送更多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新闻。无论是你的学校、你的圈子发生了什么大事,还是你有什么灵光一现的想法、有什么无法排解的感情,都欢迎向我们「爆料或投稿」。你可以在后台直接留言,或发送邮件到:tui@lxhelper.com



    关注 北美留学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