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陶老师新传专业问题集中解答(18考研必看)

 

陶老师是上海大学新传系最受欢迎的老师,没有之一。...

99%的上大新传考研学子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作者| 老陶
编辑 | 行哥
本文来源:传媒实验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陶建杰老师写给上大新传考研学子的一篇文章。陶建杰老师是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最受欢迎的老师,没有之一。大一通识课《风云人物采访记:法拉奇的智慧》主讲教师。曾在《南方都市报》做过三年记者,新闻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激情,学生特别喜欢,总之就是666……

下文是陶建杰老师2015年写的文章,有些数据比较陈旧。小伙伴们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回复“历年数据”,查看行之记者统计的最新数据。

又是一年分流时。自从2011年上海大学实行大类招生改革后,我经常收到大一同学关于新闻系专业分流方面的咨询,也收到其他各专业同学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比较集中且每年基本都差不多,特将这些问题及我的回答整理在此。

特别说明:所有回答,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问:上大的影院开设了两个新闻相关的专业: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2014年开始改名为“广播电视学”,但这里仍然沿用“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叫法),请问两专业有何差别?在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答:新闻和广电的区别在于,新闻学专业,一般以培养报纸等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为主,广电以电视的从业者为主,所以除了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传播研究方法等基础课程一样外,其他专业课程都有差别。广电的课,可能摄像、编辑等用机器的相对多一些,新闻的课,深度报道、人物报道、财经报道等细分的领域相对多一些。

以上是教学中,新闻和广电的区别,从就业的角度看,两个专业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单位用人,知道你是新闻系的学生就行了,不管你到底是新闻还是广电的。也就是说,电视台招人,不会因为你是新闻学的人,而故意不要你;报社招人,也不会因为你是广电的学生,而故意不要你。这个区别在就业中基本不存在。

资料:上海大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主要课程
(重合课程 不同课程)
资料来源:整理自上海大学本科生“教学一览”,整理人:夏梓宁


二问:上大还开设了其他新闻相关的专业吗?编导专业是干什么的?答:上大目前就这两个专业与新闻有关。另外影视学院还有编导专业,这个专业的情况,请具体咨询影视艺术系的老师。另,从14年开始,编导专业只招收艺术类考生,不参加大类分流。

三问:如果我想顺利进入新闻系学习,绩点大致要在什么范围内?大类排名要保持在什么位置?答:至于绩点和排名,我不清楚。从11年、12年、13年的情况看,新闻系两个专业总人数每年都保持在120-125人的规模,每个专业基本保持在60人左右。具体排名在今年你们分流前,社区学院有专门的信息提供给你们。大类招生以前,新闻系每年本科招生人数是60人左右(包括新闻、广电两个专业),根据新闻系的实际教学资源,以及上海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新闻系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今年研究生招生预计将超过100名),目前每年120人的本科生规模过大,恢复到大类前的本科招生规模,是比较合理的。但具体人数的决定权,在学校层面。

资料:近年来新闻系大类分流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大学大类分流网站,整理人:夏梓宁
四问:听其他人说,现在媒体更喜欢招其他专业的人,那我为什么要进新闻系?

答:小概率事件没有讨论的意义,那新闻系还有人进航天局工作的呢。我们只能从整体上来讨论问题。如果从就业的角度说,进新闻系的意义,在于你接受过这方面相对比较专业的教育且之前有大量的媒体实习,以后去媒体工作的可能性,比其他专业的同学要大一些。

资料:近年来新闻系大类分流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大学大类分流网站,整理人:夏梓宁
五问:什么样的人适合进新闻系?答:我曾把这个总结为:好奇心+行动力+学习力+一点理想主义。学新闻的人,首先得有好奇心,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点得学学上海的那些老阿姨。一旦有事情,老阿姨都很积极,一个劲的问“啥事情啥事情”。其次得有行动力。光有兴趣不够,这个世界上,想看新闻的人太多,但新闻是靠人写出来的,没有人从事新闻生产,新闻哪里来?行动力体现在多想、多写、多练、多编、多拍等各方面,仅靠课程的作业,一学期写几个稿子根本不够,还得参加《传媒新观察》等学生媒体或去社会媒体实习,保证有大量的采写实践。第三是学习力。比较之中见高低,我们经常遇到同题竞争,这时候就要琢磨,我的稿子和别人比,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好。要有大量的阅读、观摩,学习优秀编辑记者的新闻作品。最后一点是理想主义,新闻是个很苦的行业,钱也不多,这个苦也体现在专业学习中,为了写好一个稿子,你往往得花很多的时间精力,遭受各种挫折。如果你是个没有理想主义的人,比较物质和现实,或者你的抗挫折能力较弱,或者你比较小资……不建议你来新闻系。

六问:新闻系的男女比例如何?我如愿以偿做了一名记者或是一名编辑,我又能坚持一直做下去吗?

答: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我一直是这个观点。目前新闻队伍,绝大多数是女生,从新闻系的情况看,女生占了90%以上。能不能一直做下去,适不适合干这个,现在没有人能回答你,所以需要你不断尝试,比如大三、大四去实习,以便检验,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某个工作。

资料:新闻系男女生性别比例
资料来源:整理自分流数据,整理人:夏梓宁
七问:记者这个工作是什么样子的?编辑又是什么样子的?

答:记者的工作是什么样?这个很难回答,因为记者的具体类别又有很多。简单说,记者是职业采访、写稿的人。记者主要的工作就是联系采访、把采访的情况写成稿子,或者把拍摄的材料做成片子。编辑主要参与后期的工作,以及对记者采写过程的跟踪、协调。大部分编辑,都是记者出身,做了一段记者后,转做编辑的。编辑一般采访较少,对选题的策划,对稿子后期的加工较多。

八问:如何获得去媒体实习的机会?应不应该很早就去实习?

答:关注微信、微博、BBS、校园网站、校园媒体上的实习机会,现在去媒体实习机会不少,你可以找机会去实习感受下。当然,我不建议低年级的同学去外面的媒体实习,这是大三以后应该考虑的事情。目前,还是在学校多看看书、多上上课,多到处走走看看,多积累点知识,更重要。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先在校园媒体先实习,感受下。

九问:新闻系“阴盛阳衰”,在应聘时,男生是不是比女生更占优势一些?

答:是的。招聘求职中的性别优势,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必须得承认。绝大多数岗位,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男生的确要比女生有优势一些。这个和新闻系没有关系,和你具体的专业也没有关系。就媒体行业而言,因为工作的性质(比如经常熬夜/出差等),单位的确也往往更倾向于要男生。再加上新闻传播类专业本身男生就少,使男生在就业中的性别优势一定程度上更加明显。但性别优势,只是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才可能体现。如果一个男生很“渣”,就算是男生,也没有用。关键还是你的实力。

十问:新生担心新闻系学生“供大于求”,就业不对口,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就业不对口,太正常了。这个现象,任何专业都存在。你可以去了解下,学物流管理的人,到底有多少去了物流公司?学金融的人,到底有多少去了银行……个人认为,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会一种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什么专业都一样。新闻系每年的毕业生,如果有1/10能进媒体,从事所谓的“对口岗位”,已经蛮好了。新闻系对学生对训练,除了常规的采写编评摄等技能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批判意识、训练学生与人交往、沟通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个人面对困难的处理和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各行各业都需要。

资料:2014年就业对口率排行榜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整理人:夏梓宁)
十一问:新闻系学生毕业后,考虑哪些就业方向?

答:这个不好回答,我认为,你的专业,和你未来的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理由就是,你大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你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这些能力比较强,去任何岗位,都能适应,都能很快成长。我觉得,新闻系的学生毕业后,除了去传统媒体(这几年能去传统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少)外,新媒体、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公关/媒体沟通部门、各种文化传播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去完全无关的行业,银行/公务员/物流/销售/hr……只要符合你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的,都可以。我上个月刚和一个08级广电专业的男生聊天,他现在的工作是理财顾问,天天见客户,帮别人做理财咨询。我问他,你曾经的专业,对你现在的工作有没有帮助?他的回答是:“有啊。比如我现在天天就是和人沟通。以前学校里面练习采访,也就是找人说话、沟通的过程,现在我根本不怕和陌生人打交道。”所以有时候考虑问题,不必太短视、太功利。

十二问:如何看待新闻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

答: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有时候差距很大。各行各业,都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比如法官、律师、公务员、白领……你可以去问问这些人,谁没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啊。有理想的人,并且能够一直保有这种理想的人,毕竟是少数。先解决生活/生存,再谈理想。理想的实现,有很多方式,比如你有新闻理想,尽管无法选择当下中国媒体生存的大环境,但可以选择小环境,比如去风格、理念和你比较接近的媒体公职,如果能做到这样,已经蛮好了。

十三问:专业分流,你最想和大一同学说什么?

答:大家分流的时候,一般总喜欢把专业与未来就业紧紧联系起来。我想特别提醒大家,就业与专业没有必然的关系。影响你未来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你的专业,充其量也就是10-20%的比重,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你本身的实力,这种实力,包括软实力和硬实力。大家目前的认识误区在于,考虑专业的时候,放大了专业对就业的作用。一句话,你本身是个实力很强的人,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你都强。你本身就是个实力较弱的人,就算你去了那些所谓“热门”专业,你出来还是很可能找不到工作。所以,与其想这个专业到底好不好,不如想,我喜不喜欢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到底适不适合我?除了专业学习,我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实力。实力就是自由,千真万确!

案例一:老师你好,我这段时间很茫然,因为快分专业了。我本以为自己目标很明确——按照进这个学校的初衷报*****专业(虽然我不怎么喜欢),这个专业如果回老家就业,家里还有点关系。其实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以前我想当个翻译,其实现在也还有这个想法,但是如果学语言就很有可能要考研继续读书,我不知道是不是一毕业就找工作会更好些。现在我是理工类,如果学语言要转专业,我父母不一定同意。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想过学口腔医学,但是报不了好的学校,所以听我爸的报了*****专业,说以后就业没问题,说要看的长远,维持生活是第一位的,所以就报了上大,计划大一结束选*****专业。但现在越接近我越动摇,选这个专业,如果以后想留在上海,本科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很可能要考研。其实这些我都不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知道这个专业我不喜欢,而我又找不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开学听一个上海的同学说她想考插班生,我基本上了解这个政策,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看到复旦、同济的那些专业,说好也不是特别好,但确实是名校。我跟高中的同学交流了一下,很多同学都跟我说有机会到更好的学校去就应该积极争取,我妈妈也支持我。但我爸爸说现在上学,就业就是唯一衡量的标准,上再好的学校,专业不行,出来找不到工作也是白搭。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选择才是对的。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好就业的专业?学名校还是选好专业?……这些问题困扰着我,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应对。老师您有什么建议呢?

答:同学你好,首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1、关于专业选择,我一直认为,个人兴趣第一。但你现在最大的难题,不是不选什么,而是你不知道自己想选什么?换句话说,你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喜欢什么,这个最要命。我们可以有很多梦想,但梦想必须与现实结合,我们就是要找到中间的一个平衡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既然你来了上大,既然你是理工大类,你就必须要在大类里面选一个专业。所以问题就变成,大类里的这么多理工专业,你喜欢什么?如果你喜欢数学,那就去数学系,喜欢生物,那就去生物系。如果你说,理工大类的专业都不喜欢,或者说,没有特别喜欢的。那从兴趣这一点,所有专业对你没有差异,那么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就业,比如你家的关系……

2、至于插班生,根据我的观察,插班生比较尴尬,主要是复旦、交大等比上大更好的学校,开放的插班生名额不多,专业也有限。所以如果这些学校今年的插班生专业中,没有你喜欢的,你可以试试,但仅仅是试试而已,看轻松这个考试。且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复旦”、“同济”这个牌子,去强迫自己换个不喜欢的专业,或者是痛恨的专业。

3、从长期看,你的教育背景,只能管你毕业后的前3年,或者毕业后的最初几份工作。也就是说,放长远看,学校不是太重要,甚至某些时候名校的背景,会成为你的负担。比如你毕业几年后,如果工作还是平平,这时候再拿着名校的文聘去换工作,HR很有可能想,为什么你是这个名校毕业的,还混得如此一般?是不是你的为人或者其他方面有问题……HR自然会有很多联想。况且你现在就读的上海大学是211高校,全国排名30-40位,已经是很不错的学校了。

4、另外,如果你的确对某个领域有兴趣,那么我建议你以后跨专业考个研究生。为什么?说实话,我们不指望通过跨专业考研,学到多少知识,光从学知识的角度看,不考研也可以。主要是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圈子,你可以通过考研,迅速进入这个圈子。通过考研,你有这个圈子里的老师、同学、师兄师姐,能较快的获得一些资源,这些对你的个人发展,非常重要。重要性远远大于考研从知识上能给你带来的东西。

5、你现在比较年轻,年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有时间,还可以尝试。但你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时限,比如大学毕业后3年,或者5年。如果没有什么起色的话,那就老老实实立足现实,回到你父母能帮助你的轨道上来。如果这样,你也就不遗憾了。

案例二:老师你好,我感觉到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了,大三的专业课程也让我觉得很有压力,虽然说如果硬逼着自己学也可以学进去,但是觉得很不开心,常常觉得很累,学习时也不能全力而为,我觉得这样下去实在是很浪费时间。我个人比较想学新闻学,但我现在也有一些疑惑,说到底自己适不适合,或者说到底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一行,而且大三如果想要学新闻学是不是只能跨专业考研?暑假的时候我也想通过找些实习来积累经验,用经验来弥补专业上的欠缺,但是我发现很多实习也是有着相关的专业要求。所以,想听听您的意见及建议。

答:同学你好,关于你的问题,我想说几点:

1、无论学什么,兴趣最重要。这一点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那么既然你现在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且发现了你可能的兴趣所在——新闻。那么还是算比较幸运的。最不幸的情况是,只知道自己对什么不感兴趣,但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一晃,大学毕业了,还是很茫然。

2、你现在的专业,离开新闻的确较远。尽管我所知道的新闻从业者中,有从气象学、生物学、物理学、光学等理工专业快速而成功转型的,但这样的个案并不多,没有普遍意义。所以我们只能讨论对一般人有参考价值的发展路径。对你而言,如果真的以后想从事新闻相关工作,跨专业读一个新闻传播类的研究生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主要有两方面的价值:第一,通过研究生的备考和学习,弥补你新闻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足;第二,让你“入轨”,如果读完新闻的硕士,那么你就有了相对比较专业的学科背景,对你找工作有好处。因为你本科专业离新闻实在是太远。如果用本科专业去媒体求职,你很难有说服HR,让HR充分信任你的能力和水平的理由。

3、如果不是跨专业考研,鉴于你现在是大三,转系/转专业好像没太大可能了。如果退学重考,也划不来。所以还是先把工科的学位拿到手,再图其他发展。

4、现在就要想办法去实习。最好先通过一定关系,去小的媒体实习,比如你家乡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过实习,掌握实践知识,同时可以更好的检验自己到底是否真的喜欢新闻行业,是否适合搞这个行业。为什么要从小的媒体开始?因为小的媒体,相对要求稍低,竞争不激烈,加上你有一定的关系介绍,更容易接纳你。如果你有了在小媒体的实习经历,再以这个经历去面试大媒体的实习,则有一定的把握。否则还是这句话,你直接去大媒体,因为你的专业离新闻太远,很难让HR信服。除非你有非同一般的能力,或者非同一般的运气。

5、如果你以后真的从事新闻行业,可以考虑与你的本科背景相结合。工科背景是你的一大优势,或许现在连你自己都不这么认为。相对纯文科生,工科的训练,使你有较好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想事情更严谨。这些都是新闻工作所需要的,也是很多从业者所欠缺的。另外,有些行业媒体,如《中国工业报》,往往需要既懂专业,又懂新闻的人。就像我当年很想去《人民铁道》报,但他们说,更希望招有铁路相关学科背景的人;我的同学想去《中国国家地理》,但他们更希望招地理相关专业的人一样。如果去这些行业性媒体发展,你的本科背景就是你的优势。

案例三:

老师你好,我今年暑假在某传媒公司实习。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做一本免费杂志,其他也做一些活动宣传、地产、旅游等等的推广和活动,总的来说感觉就是做文化产业运作。我实习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做过一些策划,还有写一些广告宣传词等,接触的比较多也比较杂,感觉自己受到了一定的锻炼,也受到了带我的师父的肯定。但是接触的多我反而不太清楚今后的方向是什么。。。起初我是不太想进纸媒的,但是这家公司又不仅仅是做纸媒也做很多活动推广,公司也有做美编的实习生在做网站,现在对比之后发现好像网站又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纸媒也没有多么没落。。。我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侧重点在哪里。。。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也关注了一些资讯,有些不是即时类但是我感觉可以做专题,还有一些话题可能适合发一些报道,我大学里没有写过具体的报道或者专题稿件,所以也想借这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采写能力,但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可以。

答:这个同学的表述不是很清楚。我把他的问题理解为四个: 1、实习的目的是什么? 2、经过实习之后,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3、各种媒体的前景到底如何? 4、对目前实习内容外的领域有兴趣,怎么办?以下是我围绕上述四个问题,谈的几点想法。先说明下,都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实习的作用是什么?我理解大学期间的实习,好比今后要确定一家饭店长期吃饭前,自己先去试吃。你现在不知道自己喜欢吃川菜还是湘菜、还是广东菜,也不知道喜欢吃甜的还是辣的,那么就先去试吃看看。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习可以也需要广泛的尝试,每个单位、每种媒体类型,一般呆上2-3个月,基本就明白,自己适不适合,喜不喜欢了。如果觉得不合适,一段时间(2-3个月为宜)后果断换,不要一棵树上吊死。如果觉得蛮合适,一见钟情,当然也可以考虑继续呆下去。

2、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各种媒体将长期共存。你不要去听现在社会上有些耸人听闻的说法,比如报纸再过多少年消亡,电视也不行了等等。每一种媒体,覆盖面都会收缩,越来越分众,这个是肯定的,但要说消亡,不太可能。另一个方面,媒体产业归根结底是内容产业。没有内容,形态再好也没有用。比如很多官员有微博,但从来不发微博,这样的微博有什么用呢?所以,如果你喜欢做报纸就去报社,喜欢杂志就去杂志社,喜欢网络媒体就去网站,各有各的前途,没有说去哪种类型的媒体就一定有前途或者前途渺茫的。这好比专业,没有什么热门和冷门之分,关键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3、根据你说的情况,我推测你目前所实习的地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报社”或者新闻部门,其实更像广告公司或者公关公司。现在很多媒体,把非新闻的版面和业务外包给下面的部门、公司,所以会遇到又做内容,又做经营、又搞活动的情况。至于这样的情况好不好,我无法回答,要看你个人兴趣。比如我,我就不喜欢这样的情况,我只喜欢做内容,而且只喜欢做内容中的硬新闻,对于活动、网站等毫无兴趣。

4、大部分网站,目前生存也艰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赢利模式单一的问题。团购网站大量的倒闭,也说明了这一点。大部分网站目前还是处于烧钱阶段,很多网站就指望着做大、做出名了,能上市,去资本市场圈钱。但能做到这一步的,又能有多少呢?这就是现状。

5、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定位。你想写报道,还得要看你目前的部门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你的部门也有写稿方面的任务,你完全可以主动请缨,要求尝试。实习的时候,要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尽量和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只有说出来了,才有机会。

6、至于你说的未来的个人方向和侧重点在哪里?这个我实在无法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能回答自己。各人的兴趣、擅长、社会资本、机遇等差异很大,只能根据这些条件,综合考虑了,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兴趣最重要。没有兴趣,干不好事情。


    关注 行之记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