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搜索引擎都懒得用,你配不上月薪5万的野心

 

两周没更文,久违了~听说有些人老想着月薪5万,所以,来点独立的新思考...

我想起以前表姐和我说过的这么一个故事。

时间回到2010年,她的公司需要招聘一个人,给了面试者地址和时间。公司坐落在鸟语花香的小区里,每栋楼都起了好听的名字,还有什么苑什么阁这样的划分。

这位应聘者眼见快迟到了,就打电话给我表姐:“你好,我到了小区花园里,不知道**苑**栋**楼怎么走?”于是表姐指点了一番。

估摸过了2分钟,表姐的电话再次响起,这位应聘者还是提出同样的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早已超出约见时间,这位应聘者前后打了4次电话,好不容易才找到公司所在的楼房。

结果显而易见,可怜的应聘者失去了一份offer。表姐和我说,那人打第二次电话时,她就不想录用了。

这人没啥毛病,怎么就不要了呢?
表姐叹了一口气说,只要问一下小区工作人员就能解决的小问题,他要电话四次!他连最基础的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都没有,有什么资格做得了这份工作。

我不由得想起上周的一个热点话题:咪蒙的助理月入5万。

5万月薪,93年的助理,太辣眼睛。做自媒体的咪蒙,自然懂得挑逗读者的心理,可谓一文激起千层浪。有人从“老板”角度论述跟对人的重要性,还有人从“工作强度”说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正确性,也不乏多人从“炒作”角度来抨击咪蒙。众说纷纭,从职场人的角度看,不可忽略的是我们自己打铁还要自身硬,修炼内功,不然机会宠幸,也无法把握。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看的见别人的好。

与其抱怨别人的不好,不如好好分析,那些不错的人,都有什么可以值得学习的,有什么毛病应当避免。

在职场上,如果像开篇故事里的那位应聘者,只管做一名伸手党,对不起,你配不上月薪5万的野心。不好意思,5千都不值。

当然,我没拿过5万的月薪,也不敢大放厥词,更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只想聊聊一些感想。
别问答案,先想
高手过招,多比拼的是内力,而深度思考、分析能力、洞察市场……,这些才是职场冰山底下被忽视的内力。

要想锻炼好分析能力,最基础的一点,一定是不做伸手党。能用搜索引擎的,别懒得用,不要未经思考就去问人。

以前我一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时,不经过自己大脑思考,就会不由自主地问人怎么做(现在偶尔还会)

人的大脑有两套系统。一套“快系统”,运行时是无意识且快速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不费脑力,但无法做复杂运算和决策。另一套系统——“慢系统”,则需要耗费人体大脑很多葡萄糖转化的能量,具有逻辑性,通常和行为、选择、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快系统虽然好处众多,但在面对难以决策的问题时,是需要借助“慢系统”来解决的。

我们面对困难,忘记了慢系统,下意识地用快系统判定此事不可为,直接求助他人,看似更省事了,实际上错过一次“大脑系统升级”的机会。或许,我们通过思考的想法未必准确无误,甚至遭受冷嘲热讽,但不妨碍尽力思考后,我们熟悉了问题模式,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不懂,拿张白纸,画个图呗
从学校出来后,我发现越是在职场成功的人,他们的思考都呈现结构化的。比如写文章,他们有自己的方法论或者思考体系。一般来说,思考路径是这样的:要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弄清原因——提出建议。

这个分析问题的环节,就是和别人拉开差距的时候。越懂得分析的人,决策的正确概率越大。呈现思考的工具颇多,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可视化图。最近这几年比较流行思维导图,定性分析工具鱼骨图、问题拆解的逻辑树、梳理工作的流程图,作为战略分析的象限图(如SWOT、波士顿矩阵),都是可以呈现个人思考的。

自从去年参加宸帅的萃取营,我意识到可视化思考不仅只有思维导图,还有更多形式。更重要的发现是:哪怕一点想法都没有的情况下,我胡乱在大白纸上写上一些想法,画多几个圈圈,思路便入潮水般涌入大脑。虽然都是凌乱、无组织的傻想法,但总比在脑子里空想好。

有趣的是,赤羽雄二在《零秒思考》里提过他的A4白纸笔记法。这种方式是在1分钟内,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你4~6种的想法。这种方式很适合前期混沌的思考,如果结合可视化图形使用,我猜想其效果会翻倍。二者合一,说不定我还能创造一个思考模型(吹一下牛,万一实现了呢)

所以,面对问题毫无头绪时,宁可把胡思乱想记下来,画个图,也不把想法烂在脑子里。
有思考的行动
有这么一个人,大专应届生。大学三年,他在校园里做过培训,开过小超市,干过二手招租,还倒卖过袜子,琢磨过旧手机回收的事。代理培训业务把人家老板干掉,自己带团队,赚了十多万。除此外,他还善于思考,卖袜子还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销售理论教给团队:敲开宿舍门一定要光明正大喊话——5元3双。销售过程中,遇到老乡一定要用家乡话聊(天啊,沟通中找沟通对象的个人特征),成交后到隔壁宿舍卖货要强调上一间宿舍某某某买了多少双。帮他卖袜子的这波人,居然就是和他一起做计算机教育培训的。
此人为“非你莫属”求职真人秀节目里其中一期的参与者。台上12位企业老板争相抢人,希望他来自己公司工作。看完后,我也是感触良多。他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会思考,关键还有行动。其实很多人也看到机会,但缺少行动力。

我们习惯了“不思考,慢行动”,三分钟热度,懒惰的冰终究战胜了行动的火,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循环看着别人拿五万月薪。每个人都有很大的野心,当我们的野心大时,行动总是唯唯诺诺的,那就只是贪心,而这不是野心。

当我们不再是行动的矮子时,我们才有资格释放我们的野心。

当我们思考不够别人多,行动不够别人快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资本叫嚣和鄙视别人呢?

我还记得13年陈欧体走红时,那段广告语如是说: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当别人意气风发时,我们只能咬牙切齿地说上一句:“他只是运气好”。李笑来有一期栏目也提到:我们要进步,就要看得见别人的好。

大部分人与月薪5万,中间不止差了咪蒙一个助理的距离。
美国经典电影《教父》里有一句话,每个人都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变得伟大。而我们,如果不行动,便不会成长。

 

羽翼尚未丰满时,潜龙勿用,待到羽翼丰满时,飞龙便在天。往期思考类文章回顾:

你真的会抽“二手知识”吗?


花了4个小时,我用项目管理方法拆解2017年度读书计划


思考罗胖演讲丨现在到未来,谁能存活在“时间战场”


用思考的技术,打开解决工作难题的思路


知识体系:让他人的万丈光芒,照亮我的黯然无光
今日互动话题


大家平常解决问题,或者思考、决策时,有没什么好的做法?欢迎到下方评论。
 小辉 专栏  


飓风小辉

—喜欢记录生活感想的华农人

—标签:深度思考/策划/十点读书

—内容:读书、成长、商业
 关注公众号  


飓风小辉

和你一起

在深度思考的路上远走越远

让生活和工作6得飞起


    关注 小辉语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