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Uer在海外  我在肯尼亚买了一座农场

 

武大学生刘文佳,那年夏天,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假.........

1

学霸女孩的勇敢梦想
已经是武大研究生的刘文佳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武大就读护理学专业本科的四年里,她参与过两次科研项目,拿过两年国家奖学金,在昆山杜克大学交流过一学期。

毕业的时候,刘文佳是HOPE护理学院8个优秀本科毕业生中的一个,并凭借专业第一的成绩拿到了武汉大学15300元的学分奖励。当然,她也顺利地保研了本校护理学专业。

这个看上去很安静的女孩子心里却满是勇敢的想法。崇尚军人想去前线的刘文佳在填报志愿时报了军校,不过却因体检没过而错过了。后来选择了武大的她学习的是护理学专业,也正是因为她很羡慕部队里那些可以照顾军人的医护人员。
刘文佳
大二时,来自美国的外教Kelly让她有了一个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MSF)的梦想。Kelly是个护士,一直独身到处做志愿者。刘文佳从她那里得知了无国界医生这个组织并深受感动,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她一样加入无国界医生或为其他人道救援的非政府组织(NGO)工作。此后,刘文佳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去年暑假,刘文佳通过AIESEC海外志愿者平台来到肯尼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Mathare贫民窟从事志愿者服务,而Kelly也正在相邻的卢旺达支援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抗争。两人有相约见面,但后来因为工作和签证的原因,刘文佳最终没能前往卢旺达和Kelly见面。

采访中,刘文佳说:“我一直特别期待在非洲跟自己当年的导师,为了共同的目标相遇,让她看到当年受到她鼓舞的我,如今可以跟她并肩作战了。”
-- 刘文佳返校后分享见闻
2

贫民窟里的志愿者生活
“当我们几个中国志愿者刚刚来到非洲的时候,曾以为只有东非草原上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和赤道上美丽的的乞力马扎罗雪山能让我们激情澎湃,却未曾预料在Mathare贫民窟发生的一切如此深刻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带给我们强烈的愿望去为这里的人们做些什么。”

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的天空一片澄澈,然而天空之下,人们的生活却没有那么美好。刘文佳工作的Mathare是肯尼亚的第二大贫民窟,34平方公里土地上,蜗居着60-80万人口。这里,超过一半的人都是艾滋携带者。这里有横冲直撞的Matatu和Boda-boda(当地交通工具)和数量众多的乞讨者、遍地的垃圾和经常断水断电的铁皮屋……街道上拥挤,行人在车缝里匆匆穿行。一切都显得这么混乱,让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 贫民窟景象

在Mathare,她要为“社区改造者”(CommunityTransformers,以下简称CT)项目工作六周。每天,他们乘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到达Mathare贫民窟,在那里照顾艾滋病人、关怀艾滋病家庭的孤儿、帮助毒瘾少年、提供教育和培训等。内罗毕相当不安全,他们每天在外面都要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走在路上都把包背在前面,手机是不敢拿出来的。
-- 贫民窟景象

当然日子也并非总是暗淡无光的。这里有许多热情的人们:路边的人看到中国人会边叫着成龙、李连杰或李小龙的名字,边比划功夫来打招呼;孩子们看到她时会伸出小手向她问候Sasa(斯瓦西里语)。这里有从贫民窟走出又创办NGO帮助其他人的人。刘文佳还有了一个肯尼亚名字——Wanja,意为夏天。刘文佳说,虽然肯尼亚的物质条件很差,但是那里的人们都很热情,很热爱生活,人与人之间距离很近,让她觉得很温暖。
3

“一个农场,一个希望”
CT在Tree House(当地孤儿院)收养了34个孩子,他们都是被遗弃的、失去双亲或者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孩子。同时,CT还关注着350多个生活困难的艾滋病人,为学校的孩子们提供同伴教育,为成人提供性教育与技能培训。

--刘文佳与Tree House的孩子们在一起

然而刘文佳很快发现,CT的成员全都在义务工作,不持续的收入来源并不能切实保障孩子们和艾滋病人的生活。刘文佳和同伴想帮助CT实行自给自足,更长远地帮助Mathare贫民窟里的人。

综合考虑了当地实际情况后,他们提出了“一个农场,一个未来”的计划,希望通过众筹将不远处的一座小农场买下来,由CT来经营。这不仅可以为贫民窟的人们提供一些工作机会,还可以替CT省掉购买食物这一项大开支,甚至盈余的粮食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样,CT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有了持续的收入,也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了。
-- 农场的预算表

在确定了这个想法后,团队去实地考察了农场并了解到了经营一个农场所需要的详细预算。之后,团队的大家分工合作,一点点地推进着这个计划:人大的伙伴懂新媒体运营,来负责项目的微信推送;南大的伙伴,刚好认识腾讯公益的老师,帮团队解决了基金来源的问题;东华大学的伙伴,英语很棒,承担了视频剪辑和字母翻译的工作。正如刘文佳所言:“我们这个团队很强大,少了谁这个项目都做不起来。“

通过Dreamore和腾讯公益两个平台,刘文佳的团队筹集到了农场计划的大部分资金。不过,现实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他们原本希望可以筹到十万元,可临离开肯尼亚时也只筹到了两万多元。不得已,他们放弃了原来看中的市里的土地,重新选择了一块市郊的农场,而购买土地的面积也大大缩小,只等以后筹到更多的资金后再扩大土地面积。
-- Hope农场项目海报

肯尼亚人不讲效率,他们原本和农场主约定在离开肯尼亚的前一天签订合同,然而等了一天也没有等到农场主。作为TeamLeader的刘文佳冒着飞机延误的风险在第二天一早想做最后的努力,但依然无法联系上农场主。那天,以为被农场主欺骗的她一路哭着到了机场,心里满满都是内疚,感觉两个月来的努力都白费了,对不起那些捐款的好心人们。好在后来晚些回国的志愿者成功地等到农场主并签订了合同,这才让她松了口气。

他们为这个农场计划取名为"HOPE",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刘文佳所在的武大HOPE护理学院,而另一方面,则蕴含了世界HOPE基金会给出的定义——“Health Opportunity for People Everywhere”。
-- 刘文佳与当地负责人

回到武汉后,刘文佳仍旧牵挂着Mathare贫民窟的情况。之后他们又筹到了两万元并把这笔钱汇给了CT,农场用来扩大面积。农场的后续工作委托给了CT经营,刘文佳一直和负责人保持着线上交流,每一季度她都会收到来自肯尼亚的农场经营报表,有重大决策时负责人也必须和团队成员商量。当然,除了工作之外,他们也是朋友。CT的负责人Nick的孩子出生时,Nick为孩子取名Sylvia,那正是刘文佳的英文名。

今年暑假,刘文佳的一个朋友会去往肯尼亚,刘文佳已经拜托她顺便去查看一下农场的现状。相信玉米地里定是一片葱茏、生机盎然,因为希望早已在那里生根发芽。

4

道阻且长,追索不忘
一路走来,其实颇为不易。刘文佳从大一就开始申请AIESEC海外志愿者,直到大四才最终申请到。

在肯尼亚,她曾经一个人被司机丢在非洲陌生的街道上,曾经在下着冰雹的天气里和伙伴们被房东赶去另一所遥远的房子。如她自己所言,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而她,对未来一直有着明确的目标,一直在努力着。



-- 刘文佳与社团伙伴

今年三月,作为WHUMSA第一任主席的她前去马耳他参加了第65届国际医学生联盟会议,探讨了关于难民、妇女、精神病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之前农场的项目也拿到了AIESEC的优秀领跑项目奖,获得了再次去海外做志愿者的机会,刘文佳说她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寒假去土耳其或是黎巴嫩考察一下那边难民的情况。

谈到关于未来的打算,刘文佳打算先去美国读PhD。她知道,加入无国界医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学法语、学各种急救技能、积累实战经验。刘文佳说:“我算过,大概至少要30多岁才能实现吧。所以我并不心急。”

是啊,对于一个有目标并且以不停息的脚步向前走的人,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  ◆  ◆  ◆  ◆  
结语:

在内罗毕,刘文佳看到贫穷、疾病和暴力,也看到真诚的笑容与动人的祈祷,看到苦难也看到坚强。看到一批批志愿者源源不断地为这里带来希望,也看到公益这条路的艰辛与不易 。

采访中,刘文佳总说自己为他们做的这点事情真的不算什么,更多的反而是她在其中收获的成长。她特别感谢这段经历,感谢在那里遇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和那些难忘的肯尼亚人。她说自己想在年轻时多体验不同的文化。对她来说,路的确还很长,所幸,她一直在路上。
图片自网络
采访/编辑:许鹏程、陆雨晴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luojia1893-


    关注 武汉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