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快意雄风海上来”—海大人怎能不看《航拍中国·海南》

 

“总有一些风景x0a是我们的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x0a……x0a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x0a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x0a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x0a……”...

“总有一些风景

是我们的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

……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

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

……”

前几天看到很多人推荐一部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林林就好奇地看了看,结果看的是心潮澎湃,感叹祖国大好河山,太美了!
从不久前研究海洋文化开始,就定下一个“小目标”,将来要从杭州南下,过明州,经泉州,探广州,访交州……
寻访那些在历史中看到的中国先人海洋活动的遗迹,然而看完《航拍中国·海南》就发现林林好像犯了个错误,竟然忘了这么美,这么有航海底蕴的海南!
然后默默的把自己画的那条小粉红线在琼州海峡拐了个弯……




《航拍中国》这一集主要讲述的是身为中国第二大岛的海南,镜头从航行在琼州海峡的火车轮渡(Train Ferry)“粤海铁1号”开始,这种船型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世界铁路开创时期,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受限的年代,火车轮渡很好的解决了水域上铁路交通衔接的问题,片中提及的粤海铁路跨海轮渡线于2003年开通,改变了大陆无火车直通海南岛的历史。
这艘火车轮渡的终点港便是海口,和很多东南沿海港口一样,这里也拥有颇具异域特色的骑楼建筑样式,正是当年海南华侨“下南洋”从东南亚引进的建筑样式,旧时琼州土地贫瘠,但又处在南海商路上,所以不少为谋求生计或常年经商的海南人跟随时代大潮“下南洋”,前往越南、马来半岛等东南亚诸地劳作、留居。
沿着海岛北部的边缘行进,我们能发现海边那一座座高耸的建筑,正是见证无数风帆远航、潮来潮往的灯塔,灯塔是航海上航标(Aid to Navigation)的一种,镜头中分别出现了兵马角灯塔、临高角灯塔、木兰头灯塔,其中临高角灯塔历史已有120多年,由法国人最早建造,是海况复杂的海南岛北部海域最为重要的航标,国际航标协会(IALA)曾在1997年评选其为“世界百座文物灯塔”之一,前天的“航标文化与历史”的课又发现了这座灯塔,哈哈!
木兰头灯塔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原被称作“木烂头”,据传曾有很多古代木船在此遇难,因海水浸泡腐烂的木板被冲上岸礁堆积,在前一段时间看书的时候也正好看到古代航海者写下过海上“枯木成山,疑为龙穴”的记录,或许“木烂头”这个名字来源的传闻不虚。
接下来还是沿着海岸探索那些海南岛的海滨动植物,椰树、红树林、鸭子和猕猴等等,留点悬念,大家自己去看吧!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那些“跑海鸭”,看起来甚是肥美,估计烤鸭会很好吃。
“疍家人,是沿海居民的统称”,疍民是我国古老的海洋族群,他们以舟为家,浮生江海,曾被称为白水郎、游艇子或连家船,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族群被划入汉族。

海南岛的疍民大约是秦汉时期迁入海南岛,如今疍民也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在他们常年出海打渔的经历上,积淀了非常丰富与独特的航海经验。
从古至今的人们都对海洋有着虔诚的信仰,这里也不例外,南山海上观音像是世界上最大的观音像,观音是很多沿海地区所信奉的海神,我想南山观音或许也被人们寄寓了最朴素的愿望,保佑着这片区域的航行者。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六国,置郡县,海南岛就作为南方象郡之徼外。秦末战乱时,南越国控制了海南岛,直到西汉武帝平定南越国,设珠崖和儋耳二郡十六县,正式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汉军士卒入琼驻扎,开启了中原汉人开发海南岛的进程。后来又有隋朝冼夫人统兵入驻海南岛,恢复海南建制,并对西南部进行大规模开发,其后历朝海南一直作为流放和戍边之地,在流放的过程中,不少文人创作了具有独特背景的海洋诗歌,篇幅所限,这些内容我将在「海豚说」“海上生明月”—从古诗词谈海洋文化(三)和大家交流。

海南岛的民族组成比较多元,最早从华南迁入海南岛的黎族人一般被认为是这里的原住民,黎族先民登陆海南岛之后溯河而上,向内地山区走去,开始了精耕细作的生活方式,黎族人也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乘刳木舟(独木舟)渡海来到海南岛,“船形屋”就是依倒扣的独木舟盖的。



通过传说,我们或许可以看到黎族先民渡海时勇敢的信心和航行技术,有趣的是南宋《岭外代答》中也曾记述“广西江行小舟,皆刳木为之……海外蕃船,亦有刳木者,则其为木,何止合抱而已!”



“渔盐之利”是古代人民对海洋最早的认知与利用,早在中学地理课上就听说过海南岛的盐田,盐田都在岛的西海岸,主要和海南岛的气候条件非常相关,儋州古盐田之间还保留着与“煮海为盐”不同的“日晒制盐”,见证着我国古代制盐技术的演变。



当然还有我国布袋盐场、长芦盐场齐名的莺歌海盐场。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最接近赤道的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首个滨海发射场,火箭可由远望号火箭装载运输船运往海南,解决了以往铁路对火箭直径的限制。



南海是我国与世界进行的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最早由我国先民开发经营,至今南海地区的渔民还保有《更路薄》,记载了以南海西沙和南沙海域为主的诸多航海、气象、水文等资料。



南海的航运贸易至少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海诸岛也是航行中的重要补给站,自唐以来,我国南海海上贸易迅速发展,《旧唐书》中曾记载“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为了适应海外贸易发展,宋朝于1188年在海口开辟白沙津港,大利往来商客、船舶,元朝于1293年在琼州设海北海难博易提举司,管理海南岛和广西的海上贸易,明代郑和下西洋屡次经过海南岛和南海诸岛,1685年,清朝政府正式设立粤海关,下辖海口分关,从以上来看,海南岛和南海的航运贸易一直在发展,并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宋、元、清的意思引自张一平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南岛》,载于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海相依》)



参考资料

[1]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人海相依》.上海古籍出版社

[2]“大力士”火箭长征五号天津启航 运往文昌发射场_图片频道_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6-08/26/c_129256376_2.htm

[3]海南日报数字报-临高百年灯塔升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hnrb.hinews.cn/html/2013-08/01/content_7_2.htm

作者系大连海事大学2015级交通管理(国际航运管理)专业学生韩林池,由于学识和资料所限,难免有所疏漏和谬误,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和补充,一起交流航海、航运或海洋文化。
这期推送的名字“快意雄风海上来”来自宋代苏轼的《儋耳》,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海豚!
还有bilibili有高清版本的《航拍中国·第一季》噢!


往期精美推送

「海豚说」“海上生明月”—从古诗词谈海洋文化(二)

「海豚说」“海上生明月”—从古诗词谈海洋文化(一)

「秘密」海豚找到另一只海豚了

「电影」浩劫之后,警钟长鸣

「海豚说」迟来的创刊词之林林说

「海豚说」聊聊那些“海”的生活与艺术

未完待续,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更多……


    关注 DolphinyRadi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