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你知道】瓯窑

 

瓯窑,古代汉族瓷窑。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故名瓯窑。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





瓯窑,古代汉族瓷窑。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故名瓯窑。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始于东汉,终于宋。晋杜毓《荈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潘岳《笙赋》:"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



瓯窑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迄今为止已发现瓯窑古窑址200余处,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规模很大的瓷窑体系。瓯窑是浙江主要瓷窑之一,唐代窑址分布于浙江的有温州、永嘉、瑞安、苍南、瓯海等地。









瓯窑窑址是1937年夏陈万里先生首先在温州市西郊将军桥附近的西山护国岭脚发现的,并作了实地调查。这是一处唐宋时代的窑址。范围大,堆积层丰富,瓷器质量高,是瓯窑的典型窑址之一,它的发现是对瓯窑青瓷研究的一个新的开端。 50年代以来对瓯窑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结合墓葬出土瓷器资料研究,现已基本上弄清了瓯窑的面貌。

瓯窑200多处窑址,广泛分布在永嘉、乐清、瑞安、文成、泰顺诸县和温州市。它们多数聚集在瓯江、飞云江和楠溪江两熊这些地方制瓷的自然条件很好。产品可通过船筏运运到温州等城市销售,水上交通非常方便。在瑞安县岱石山、金坪山、凤凰山,永嘉县梅岙,乐清县白鹭屿等商周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中都发现了原始瓷器,如施青釉或黑釉'这说明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已生产原始瓷器。在永嘉县小坟山、察桥和殿岭山一带发现了汉代的原始瓷窑,产品有罐、罍、钵、盆等,胎骨坚韧,外施黄褐色和青灰色釉。在永嘉县东岸乡芦湾小坟山、箬隆后背山发现了东汉瓷窑址,出土有罍、罐、钵、壶、盆、洗之类瓷器,这些瓷窑址距离汉代原始瓷窑不远,造型装饰也与原始瓷相类,无疑,瓯瓷也是由汉代的原始瓷手工业发展提高而来的。









产品特征

胎质:早期胎体较松,没有完全烧结,呈色较白略带灰色,胎釉结合往往欠佳。中晚期胎体较密实细腻,呈灰白或浅灰色,但仍有脱釉和剥釉现象。

釉色:早期多为淡青色,少有青黄和青绿色,透明度高,开冰裂纹,易剥釉。中晚期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或淡黄色,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

造型:在造型上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如早期的牛形灯、褐彩碟、五联罐等及中期的仿花果形的碗、盘之类器物活泼秀硕。

装饰:简单朴实,刻划的纹饰有弦纹,莲瓣纹等。大量使用褐色装饰,早期为点彩,中期为彩斑,晚期为条形彩绘,且起笔细,收笔粗。



瓯窑窑址特征

其一是出现时期最早,持续时间较长。历六朝至唐宋,与整个瓯窑的生产相始终。

其二是窑址分布密集,生产规模庞大。在楠溪江下游的瓯北芦田一带,密集地分布着几十处窑址,部分窑址分布范围大,产品堆积层厚。

其三是器型种类繁多,序列相当完整。主要有鸡首壶、执壶、各种壶、罐、盘口壶、谷仓罐、盆、砚台、瓶、井、鸡笼、猪圈、燋斗、碗、盘、碟、盂等等,制作规整,造型端庄,工艺娴熟。

其四是位置得天独厚,产品质量很高。瓯窑窑床选择的地理位置均在楠溪江边或楠溪江支流的溪边,交通便利,背靠群山,燃料丰富。


    关注 尹虹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