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与因果报应

 

佛教又将三界众生,按其生活的境界和轮回的归趣,分为六道。  六道又名“六趣”,指众生由善恶业因的差别而在...





佛教又将三界众生,按其生活的境界和轮回的归趣,分为六道。

  六道又名“六趣”,指众生由善恶业因的差别而在轮回中趋向不同的处所,包括“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阿修罗趣”、“人趣”、“天趣”六类。其生活状况有明显的苦乐之分或苦乐的程度差别。

一、地狱趣:指地狱中的鬼类,大多住在地下。地下有阎罗王主管的八大地狱、十六小地狱等。此道众生最苦,要在地狱中日日受各种酷刑的折磨,而且寿命特别长,漫无尽头。

二、饿鬼趣:此道众生亦为鬼类,大多杂居人间,或住山间旷野等处,人眼不可见。他们大多自身有各种奇怪的疾患,备受折磨。如许多鬼天天饥渴难耐,但又由于自身的各种怪症无法吞咽食物或饮水。由于此类饿鬼较多,故将此趣名饿鬼趣,其实远不止饿鬼一种。此道众生身受之苦略强于地狱道众生,但也是难以忍受的,过着“非人的生活”。

三、畜生趣:此道众生即指世界上的飞禽走兽,包括家畜和昆虫,多生活在人间,也有在地狱或低层的天堂上。实际上佛教把动物加以人化了,说动物都是前世造了恶业的人转生投胎的,所以又将畜生趣称为“旁生”趣,即是说动物与人的形貌比较,生得不正,故称“旁”。

四、阿修罗趣:此道众生似乎介乎鬼神之间,或可说亦鬼亦神。他们居住在大海底或深山幽谷,与人世隔绝。性格易怒,好激动,有勇力和神通,以常与天界发生战斗而著称。其生活境况,从总体来说似比人类强,但地位低于人类。

五、人趣:此道众生为人类,分居于阎浮提等四大洲上,但四洲的人种不同,相互之间隔绝不通。

六、天趣:此道众生是转生天界的生灵,有天神,也有“天人”。天道是六道中最高的层次,这包括欲界天堂和色界,那里的众生身有光明,受自然之快乐,也包括无色界的众生。


  六道或六趣的划分,体现了佛教的两个核心原理,一是善恶业报的原理,二是生死轮回的原理。《大乘义章》卷八说:

  此六种,经名为“趣”,亦名为“道”。所言趣者,乃对因以名果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
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人至果,名之为道。地狱等报,为道所诣,故名为道。


按此说法,六道或六趣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此六种,能称之为“趣”,是侧重于结果方面而言的,果是因的归趣,所以名为“趣”;称之为“道”,是侧重于原因方面而言的,善恶两种业因可使人通向不同的结果,好像一条特定的通道,故又可名为“道”。实际上,因果相互联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所以称之为“趣”或称之为“道”都可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可以有各种实现的方法或途径,佛教说在种种方法和途径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生死轮回来实现。《涅槃经》卷二十五说:

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生死。

人生并不以生为开始,以死为结束,而是要不断地转世投胎,依照前生的善恶,决定后世转生为不同的生灵,去不同的处所。这是建立佛教信仰的一个特殊原理。

佛典的本生经部分,讲述佛陀本人前世的种种因缘,曾转生为各种身份或社会地位的人物,甚至转生为鹿、象、猴、雁等各种飞禽走兽,就是对生死轮回的形象说明。如《法句譬喻经·忿怒品》中载有一个“雁王”的故事。

有位国王,特别喜欢吃大雁肉,每天要吃一只,常派猎人为他张网捕雁。有只雁王,率一群雁,共五百只,到此地觅食。雁王不小心掉到网里,被猎人抓获。那一群雁盘旋悲鸣,不肯离去。其中一只竟奋不顾身,拼命向捕获雁王的猎人俯冲。连连向他射箭,也绝不惊怕躲避,昼夜悲鸣不息,直至吐血。这情景终于感动了国王和猎人,将雁王放走。国王决定以后再不吃雁,也再不捕雁了。经文最后说:“佛告阿阇世王:尔时雁者,我身是也;一雁者,阿难(佛的大弟子)是也;五百群雁,今五百罗汉是也。”

佛是不会打诳语的,他既说前世曾为雁,那一定是事实。这里有两种因果关系,一是前世群雁的团结,衍为后世佛陀及其弟子们的团结。另一种在此故事中不很明显,但却是很重要的:即佛及其弟子们在成佛得道之前,也曾不断地生死轮回,投入不同的道或趣。他们曾为雁,即属于畜生道,一定是更前世造了恶业;他们今生为人,即属于人趣,一定是前生造善业所致。轮回的原则很公平,只依善恶因果律进行,任何人都不例外,除非你能跳出三界之外。

六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道”或“三恶趣”,是前生造恶业者的果报;阿修罗、人、天称为“三善道”或“三善趣”,是前生造善者的果报。依善恶业因的品等不一,即或善或恶的程度不同,善趣或恶趣又各分为三,其苦乐程度亦有差别。
  
六道的分别充分体现出佛教理论的特点。
本文摘自《佛教的大千世界》


    关注 编辑部de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