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亲子时代的沟通智慧:父母要小心说的50句话》:情景14 小小年纪就有隐私了情景回放

 

------情景14 小小年纪就有隐私了情景回放------

子健妈妈发现儿子自从上了初中就很少和自己谈心了,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学习、听音乐、写日记,这让做妈妈的很担心,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一些妈妈凑在一起经常会聊起,像子健这样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是很容易早恋的,如果真是那样后果会很严重的。子健妈妈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是没底,生怕子健有什么事情瞒着她,但是每次和子健说到这个话题,他总是很反感。妈妈也曾偷偷地跟踪子健上下学,可被发现后情况就更糟糕,子健和妈妈的距离一天比一天远。现在子健妈妈除了偷偷观察子健的一举一动,别的什么办法都没有了。

一天下午,子健和同学约好一起打球,所以吃过午饭就出去了。

收拾屋子时妈妈发现他的抽屉没有关。妈妈想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子健的日记本里到底写了些什么。于是妈妈就翻看起那个写满日记的小本子了,这一幕正巧被回来拿护腕的子健撞上,子健很不高兴甚至有点发怒地嚷道:“你怎么这样,怎么不尊重我的隐私呢!”子健反应更是触及了妈妈的敏感神经,争吵开始了,“我是你妈妈,关心你有错吗?多大啊你,还隐私呢!和妈妈还有隐私……”情景探究

孩子大了,心中自然会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尽管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东西,但毕竟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有事瞒着自己或给抽屉上锁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的方法。

否则,只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自尊,很难忍受别人的误解和偏见。试着去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闲聊,加强家庭内部的民主、温馨气氛,才是减少子女对日记本的“感情依赖”,鼓励他们与父母共享心灵的良好方法。情景解读

孩子不愿被他人知晓的事情——即隐私,常受到侵害,这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然而尴尬的是,孩子隐私的侵犯者,通常是他们的父母。

有这样一句话在孩子之间很流行——“防火防盗防父母”,这说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猫鼠游戏。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他们不愿和父母分享这些秘密,而是偷偷的将它们记在日记里。孩子的变化让父母很担心,于是千方百计地窥视,想了解点孩子的不想让父母知道的秘密或隐私。于是孩子的抽屉、书包、口袋、日记、信件、QQ留言、手机短信、信箱等都成为父母有机会就想涉猎的对象,但结果往往让做父母的无奈,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孩子与父母之间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日记本上加锁、看完留言赶紧删除、信件由别的同学代收、书包和口袋在回家之前先仔细翻看几遍……

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翻看孩子的日记、监听孩子的电话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可以掌握孩子的内心动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使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孩子毕竟还小,自己应该义不容辞地行使对孩子的监护义务;还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是隶属于自己的,连孩子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小小的日记、短信和电话等,根本就不应该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什么隐私。

孩子尚处于未成年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变化多一份关心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但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否则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明明自上初中后,就把自己的东西锁在一个小柜子里,钥匙总是藏起来。一天晚上,妈妈发现女儿的钥匙放在桌子上,又惊又喜,准备打开柜子看看女儿究竞藏着什么秘密。

这时,明明的爸爸制止说:“你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女儿的反感。”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女儿醒来就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

妈妈不容置疑地说:“没看!”

女儿叫道:“我在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丝,怎么不见了?”

母亲猛地倒吸一口凉气:幸亏听了孩子爸爸的话。

女儿打开柜子,看见里面的东西纹丝不动,道歉说:“冤枉你们了。”

母亲有点儿沉不住气了,马上说:“本来我是想看的,可你爸爸没让我看。”

女儿说:“只要你们看了我就能发现,我所有的东西都有‘暗道机关’!”

女儿的话让妈妈大吃一惊:她这不是把我们当成“特务”了吗?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给自己的抽屉上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宣告了他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自由个性的集中体现,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再不可随意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警戒线”。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

调查显示,当孩子和同学聊天或者打电话的时候,有50%以上的父母会坐在旁边听甚至是躲在旁边偷听。“其实我和同学只是随便聊聊天,但是看到他们在旁边偷听就是别扭,所以每次打电话我都躲到自己的屋里,把门关上。”一位女学生说。而孩子的父母也表示出自己的无奈:“她有什么话都不跟我们说,这是我们了解她的唯一办法。”

这个学生的心声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孩子在“隐私”问题上都深有同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秘密”,日记就变成了孩子倾诉的“朋友”。但很多父母以对孩子“负责”“关心”为由,想方设法翻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谈话,殊不知这些父母的做法却正是孩子们最反感的行为。

父母应尊重孩子们的隐私权。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认为:“青少年时期对隐私的需要超过他一生任何其他时期,甚至成年期,如果你认为隐私对你很重要,那么它对你的孩子更重要。”

孩子需要有自己私人的时间和空问,父母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在孩子的生活空间上应如此,在孩子的心灵空间和感情空间上更应如此。所以,不要轻易去动孩子抽屉上的锁,因为它是用来珍藏孩子的“秘密”的,如果强行打开,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从此对你紧闭。不管父母认识到与否,也不管父母承认与否,孩子的确是在慢慢长大,他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感情空间,拥有了一些不愿意也不能和父母分享的隐私,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是孩子发育成长的必然需要。如果父母真的关心孩子,真的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长,就应该承认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就应该接受孩子对成人的一些封闭,就应该尊重孩子不愿公开的个人隐私,那些想通过偷窥孩子的隐私来达到了解其内心世界的做法,对孩子是没有任何益处的,而且在许多时候只能是适得其反。父母应该平视孩子,走近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烦恼,给他们一片快乐纯净的心灵空间。情景引导孩子的隐私不能过问了吗?这也不是,只是过问时需明确指导思想,讲究方法,先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再让孩子自愿地和你倾谈隐私。隐私有一定的相对性,自己的私事对一些人是隐私,对另一些人可以不是;隐私可以转化,不信任你时是隐私,信任你了可以不是隐私。父母要争取孩子的信任,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隐私。这就要求尽可能做到:

1.长期培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2.培养孩子与父母沟通情感的习惯;

3.不可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看孩子在网络上的邮件及留言等;4.承诺为孩子保守秘密,一定要守信,需要揭秘时应动员孩子自己揭,而不是由父母代办。

这里要补充一点:上面谈的是正常情况下孩子的隐私。要是孩子做了越轨的事、犯法的事,就不再是什么隐私了。师道箴言

父母偷看日记、偷听电话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对孩子关心不够、缺乏信任的表现。这些行为容易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情绪,产生新的沟通障碍。这实质上反映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在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伤害。如果长期下去,可能还会使孩子患上抑郁症,甚至出现性格扭曲,原本浓厚的亲情也会变得淡薄。

就本情景而言,子健的妈妈被孩子撞见正在翻看日记,那么不承认是不行的,但是父母可以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一直以为你还是小孩子,收拾你的房间无意间看到的,才知道你已经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秘密了,妈妈不应该侵犯你的隐私,妈妈向你道歉,以后不会了,我们的子健长大了。”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132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情景15 小孩子问那么多干什么情景回放------

妈妈这次在单位评职称没有评上,下班回家和爸爸谈论这事时,觉得单位职称评定有问题。妙妙在旁边听到妈妈和爸爸谈论这件事,就问妈妈为什么没评上,为什么不去找领导说说,为什么不如妈妈的人都评上了。妈妈本来心里就很烦,没好气地对妙妙说:“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啥,这事不是你应该关心的,学习去。”妙妙本想了解一下事情是怎么回事,关心关心妈妈,结果被妈妈一顿数落,只好转身学习去了。情景探究_

孩子爱发问,表示他正在感受一些经验,思考一些问题,他必须透过发问和获得答案的过程来肯定他的感受和思考。当孩子不断提问时,父母应观察孩子是对问题好奇还是对答案好奇。有时孩子喜欢提问题的方式和所使用的语言,有时是喜欢再次听到答案的内容,经由重复问和听的过程来获得知识,有时的问题会是试探性的提问,有时是为了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视与关注。

发问是孩子生存的模式,唯有如此,孩子才能认识世界和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而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最后达到自我肯定。

其实,对孩子的好问,作为父母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拉近亲子距离的最佳捷径。情景解读美国心理学家塞德兹认为,父母讨厌孩子问问题是一种十分不明智的做法。这种做法也许能够换来片刻的安宁,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会抹杀孩子最可贵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削弱了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兴趣。

塞德兹对儿子小塞德兹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地给予回答,他不会像有些父母那样嫌麻烦,敷衍了事。尽管有时候孩子的问题会不着边际,大大超出成年人的知识范围,但是,他也会严肃对待,从不粗暴地回绝孩子的发问,更不会讽刺嘲笑孩子。

有一天,小塞德兹问塞德兹:“爸爸书上说的这件事我不太明白。”说着,他把一本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少儿图书递给了塞德兹。

“说来看看,有什么问题呢?”

“进化论中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是对的吗?”小塞德兹问。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正确,但是达尔文的理论确实是有道理的。”塞德兹回答道。

“可如果人真的是由猴子变来的,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是人,可是猴子还是猴子呢?”

“你没有看见书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这种进化,所以他们仍然是猴子。”塞德兹说道。

“这恐怕解释不通,爸爸。”小塞德兹怀疑地说道。

“哦?什么问题?”

“我觉得另一群猴子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正当塞德兹和儿子展开讨论的时候,哈塞先生插了进来:“能够上树的人不就是猴子吗?”

“不,哈塞先生,我们是在讨论进化论,而不是在讲故事。”小塞德兹一本正经地说,他似乎并不满意哈塞的玩笑。

哈塞不再说话,但是他的脸上却流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神色,他认为塞德兹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来回答小塞德兹的这种问题。

“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事实上猴子当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得到进化,这个理论确实有点复杂,但这是事实,这可能和物种和生存条件有关系。”塞德兹接着向儿子解释着。

“什么生存条件,那猴子是怎么受到影响的?”小塞德兹并不满意父亲的答案。

塞德兹只好再解释着:“据我所知,一群猴子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他们的攀援能力逐渐退化,而又学会了独立行走,经过漫长的进化就变成了类人猿,而另一群猴子没有进化,依然生活在树上。”

“我明白了,可是为什么要进化呢?如果人能像猴子那样灵活不是更好吗?”

“哈哈,虽然肢体上人没有猴子灵活但是人的大脑灵活,这样才能创造出文明来啊。”

“什么是文明,为什么要创造文明?”

就这样小塞德兹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尽管他的问题在成人看来非常可笑而且毫无意义,但是塞德兹仍然尽力回答儿子的每一个问题,不让儿子失望。

面对孩子一连串的问题,很多父母会不耐烦。其实父母应该欣赏孩子的求知态度,理解他强烈的好奇心,理解他们想了解更多事情的心理。

孩子的问题也许会来自方方面面,父母的态度要真诚,在回答孩子问题时还可以与他一起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既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提问能让孩子了解世事,懂得许多道理,还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正视他的存在,把他们看成自己的朋友,父母和自己可以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说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的好办法。情景引导

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开始发生着变化,问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父母应该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呢?

1.要想回答好孩子的问题,先要接受孩子对于事物探索的情感。这是非常必要的。轻视或嘲笑孩子的问题,会使孩子丧失发问的意愿。

2.要依照孩子的年龄和所掌握的知识来回答问题。

3.要顾及孩子所提问题的言外之意,确认孩子发问的真意。

4.尽可能地马上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

5.试着反问孩子。有疑问时,自己先想一想,这种自主性的学习很重要。因此,父母不要经常进行简单的回答,有时候也要试着反问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

6.要正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管孩子大小,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员,要尊重孩子的存在,对孩子想了解的事情,应该叫孩子知道。能够征求孩子意见的事情,最好征求孩子的意见。师道箴言

孩子问问题,证明孩子是经过观察和思考后才产生的,如果父母能够给以正确的答案,那么就不要怕麻烦,一定要解释到孩子完全明白;如果父母不能够把握答案的准确性,那么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如针对情景中的问题,妈妈可以这样说:“妈妈没有评上职称,可能有妈妈自身的原因,有些事情妈妈还没有意识到吧。你关心妈妈的事情,妈妈很感谢!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妈妈明年一定会评上的。”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132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母婴育儿小说 《新亲子时代的沟通智慧:父母要小心说的50句话》

作者:吴海燕
小说现有字数:15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1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新亲子时代的沟通智慧:父母要小心说的50句话”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113132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