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您了解了吗?

 

我的图文...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是养生的基本法则。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适时养生。春季万物开始生长,阳气升发萌动,人应自然,人体同样也处于这样的生化过程当中,春季保养好了,全年的养生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春为四季之首,人体在经过夏、秋、冬3个季节的蓄积,体内已积蓄较多元气,只有顺应春生的特性推陈出新、畅发生机,才能保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保持良好身体状态。这或许就印证了那句古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吧!

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保护体内的阳气充沛、旺盛,应当避免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行为。本文则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着手讲解春季养生,以期待对大家有所裨益。



穿衣御寒

春季气候变化大,昼夜温差也较大,阳气生发,人体腠理疏松,外邪易侵袭人体致病,此时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寿亲养老新书》指出:“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摄生消息论》也强调:“春阳初生,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即“春捂秋冻”之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了,切不可将身上的衣物褪去的太快,注意保暖是春季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年轻人群,尤其是年轻女性,在春季来临时便早早的显露颈部、脚踝等部位,殊不知在显示的了秀美的身材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身体的健康。颈背是人体督脉所在,主一身之阳,外邪侵袭,往往首先将此作为最先侵袭的部位。另外,春季气候多变,冷空气尚未完全退去,人体中的三条阴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会于脚部,脚踝部位是身体中对寒冷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故要注重对颈背和双脚的保暖。若长时间的暴露脚踝、颈背部,尤其是在多风、偏冷的天气,则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易于罹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颈椎病以及痛经、脾胃功能下降等疾病。


慎避风邪

“吹面不寒杨柳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美好的诗句描绘出了春风的美好,但是我们在享受和煦春风的同时,也应该避病防邪。“风”为春季主气,又被称为百病之长,容易夹杂各种致病因素,侵害人体,易致感冒、风疹、胃脘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等症。四季发病,相互影响,春季被风邪所伤,不及时治愈,夏季就易出现腹泻等肠胃病。当然,中医中所讲“风邪”与生活中常见的风有所区别,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注意适时规避自然界中的有害邪气,注意保护自己。



调情怡性

春与肝相应,肝主疏泄,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肝气疏泄,如果肝气升发无力或郁而不发,易导致郁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告诫人们春季要意志生发,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使万物生机,以应春日养生之道,切忌孤坐独卧,情志沉闷忧郁,并且“夜卧及平旦,扣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清气爽”。另外,“一日分为四时”、“一天之计在于晨”,朝则为春,肝在时辰上与早晨相应,故肝病应当晨起养神,防止早上生气动怒。



饮食与补养

适量适度饮食对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过饥过饱都会出现一定问题,过饥则精气乏竭,势必影响身体;过饱则增加肠胃的负担,引起胸腹胀满等证。这在古籍中有所论述,《遵生八笺》曰:“春三月,饮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指出春季饮食应适量适度,不宜过度饮酒,吃米面团饼等伤脾胃难消化之物,不宜吃动物肝脏。另外春季不能吃生冷寒凉、油腻、黏滞的食物,以免损害脾阳及初升之阳气。春亦不宜服用补药,也不可过多食补,经过冬季的厚衣温食,体内往往蕴热,春季阳气萌动,体内积热籍以发散,应服用偏凉食疗之品。
小结
天人相应,四季与人体息息相关,作为四季之首的春季就显得更为重要,平时我们要依据季节的变化来调节日常生活,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适应自然界生、长、收、藏的变化,达到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以保全生命,维持健康,且须有正确的养生之道,在平时防微杜渐,依据古籍经典养生方法,点滴积累,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令体质强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南山缘境
您的健康家园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南山缘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