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哲思之《柏拉图至善至美的爱情》

 

作为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柏拉图,对待爱情也力求尽善尽美。一天,他问他的老师:什么是最完美的爱情。老师把他叫到一...



作为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柏拉图,对待爱情也力求尽善尽美。一天,他问他的老师:什么是最完美的爱情。老师把他叫到一片麦田地里,让他一直往前走不准回头,告诉他完美的爱情就是你尽可能摘取这麦田里你认为的那个最大的麦穗,但你只能有一次摘取机会。柏拉图望着眼前结满麦粒金黄的麦穗,个个似乎就是那个最大的,但他不能肯定前面是否还有更大的,因此迟迟无法动手,于是在犹豫中他走到尽头,结果前面已经没有更大的麦穗了。

柏拉图面对失去的选择,他说:“这些东西具有含糊的两重性,使人不能明确地知道它们中任何一个是或不是什么,也不知道它们都是或都不是什么。”,于是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知识所知道的存在的东西不同于意见所认识的东西。”

柏拉图眼前的麦穗,划越几千年的时空,当然早已枯萎、干瘪了。但它留给后人的启迪依然如此丰富、饱满,我想这种思索绝不止于关于爱情的选择,对当今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如何摆正选择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切合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柏拉图说:“社会正义就是每个人都只做适合他的本性的事情”,这句话告诫我们做事情不能好高骛远,应该从实际出发,合乎事物的已有规律。柏拉图的麦穗还让我们懂得了适度的放弃,那就是放弃虚幻的目标,把握眼前的机会,不能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追求天边的海市蜃楼,到头来手中的麦穗也将失去。

其实,柏拉图心中至善至美的爱情,就像他眼前在风中飘舞的麦穗是感知中存在的,但完美的麦穗是难以真实存在超现实的理想主义,正是柏拉图对他的理想所持的态度,使他在对人生和社会深刻了解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代表正义的尽善尽美的理解国。柏拉图的麦穗,也就是这理想国的土壤浇灌滋润的一朵绽放的奇葩,开放得绚丽多彩。

“巍巍盛德,莫之能名。兴风霁月,涵育贞明。有诵其文,有瞻其行。乐此盛世,善以善生”。勿庸置疑,柏拉图的精神恋爱法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批判的地方,但不影响后人对他的理想国和他的“美的理念”的推崇备至,这里用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评价作为我们今天景仰他,重温他的麦穗理论的一点感想罢。


    关注 黄昊文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