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仓河畔之远去的许河镇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三仓河畔之远去的许河镇


文:三末


提到许河,想起一个大学同学的很有意思的话。那时候我们新来乍到相互介绍家乡,她是邻县的,她说:“我知道你们那有个许河,许河的‘马马儿’做的凶了不得了,田里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我们那谁家要是娶了个许河的‘马马’儿,让人羡慕嫉妒加恨啊.......”原来许河女人的勤快早就声名远扬啊!

“许河镇”的得名,比起我的家乡“三仓”的低调来得传奇多了。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姓许的富豪来到东台选址办盐场,并主持开挖了一条运盐的河,取名“许家河”,从此盐民、富商、和本地的百姓们沿河而居,逐渐形成了集市。今天的许河镇,源于“许家河。”

我的发小老家就是许河镇的,从她三年级从许河的沿河村转学到三仓至今,我们已经交往了二十五年之久了。那年我们虚岁十二岁,其实才十一周岁左右,正是油菜花开遍野的时节,学校放假两天(当时单休无双休制),班上另外一个同学娟的老家也是许河的,发小要去许河何灶婆奶奶家,我们相约一起去玩。

那个时候我们去许河,都是骑自行车的。发小和娟早早的就会骑车,我还不会骑,本来我不想去的,但是她们俩觉得人多好玩,就说她们骑车,我坐在后面,两个人轮流带着我。三仓那会还没有笔直的黄海公路(226省道),我们从镇南菜场前面的路一直向南,弯弯曲曲的斜路,过六郎桥,再向南一路到许河三叉路口,再向前到十八总,然后有条路往西骑,一路上觉得骑了好久才到,她们俩都说不累,我坐在后座上,屁股疼了不得了,觉得挺难受的;她俩觉得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用骑车光坐车还嫌累。

婆奶奶见到发小来很是高兴,做了很多好吃的,吃完饭后我们就出去玩。发小婆奶奶家附近有个废旧的窑厂,以前是专门烧砖头的。窑厂周围长满了茅针,发小、娟和他们曾经村里的小伙伴,我们都在这里拔茅针吃。吃完茅针我们在窑厂的草地上跳橡皮筋,我们三仓当时跳橡皮筋的童谣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食,打倒蒋介石”,在许河这,跟我们还有点区别,他们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食,打倒蒋癞头”。跳完皮筋太累了,我们开始“抓母儿”(抓石子),一共5个石子,四个放地上,一个往上扔,掉下来的时候连同地上的4个一起抓起来到手里。我们一直玩到天黑。

由于还有作业要做,第二天本来准备吃过早饭就走的,婆奶奶挽留发小到中午才走。吃过午饭,我们沿着来时的线路骑。可能前一天玩的太累了,她们俩都带不动我了。沿路上有发小的姨娘家,我们每到她一个姨娘家附近,就去歇歇脚。姨娘们热情好客,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泡馓子的,泡脆饼的,油煎鸡蛋的,茶水煮蛋的,发小有好几个姨娘,那天我们去了三个姨娘家,加上婆奶奶家的早饭午饭和自己家的晚饭,我们一共吃了6顿饭,幸亏她还有两个姨娘家在唐洋,不在许河到三仓的沿线上,不然我们那天要吃8顿饭。

在从六郎桥往三仓的路上,她们实在骑不动了,就让我下来,自己试着骑。我根本就不敢。发小说,“你骑吧,我在后面扶着你。”于是我放心大胆的骑了起来。一开始摇摇晃晃的,心惊胆战的,过了一会,居然骑的稳了。快到三仓的时候,我开心地骑了快起来,发小还说叫我慢点,她跑得太累了。我觉得自己骑得越来越好了,开心的大叫起来“Hi!你们都来看吧,我会骑自行车了!”得意忘形之下,两个手竖起来挥舞,离开了车笼头,一下子摔倒旁边的小沟里去了,幸好里面没有水。我爬了半天,没有人来拉我上去。过了一会,才看到他们两个笑的岔气的样子来拉我。原来她早就不扶着我的自行车后座了,两个人在后面远远的跟着我。这件事后来成为笑谈,她们取笑了我很久,不过从那天开始我学会了骑车。

现在交通工具便捷了,三仓到许河瞬间就到,我们的下一代无法体会到当年我们在黄花遍地的时候,十来岁骑车那么远的路,那么的开心。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更多美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三末


    关注 东台人论坛dt123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许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