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 书名:《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 分类:人文
  • 作者:杨照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2015-9-1
  • 售价:38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212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从哪里来。本书为杨照先生对《物种起源》的独特解读。《物种起源》这部经典著作经常被社会所误读甚至曲解,我们有必要还原达尔文的真貌,对达尔文的理论给予正确的理解与诠释。作者旁征博引,列举林奈、马尔萨斯、道金斯、涂尔干、博厄斯、斯金纳等各学科人物,引导读者通过本书,能阅读更多相关书籍,扩大视野。杨照的重读经典,是大众读者了解进化论的最佳指引。 很多人以为自己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他们知道的只是被简化甚至误读的版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真的是进化论的全貌吗?在我们的世界处于动荡的年月中,达尔文的真貌渐渐被迷雾笼罩。当我们被理论左右、不辨方向时,最直接的出路就是直面经典本身,让达尔文自己诉说物种进化的故事。杨照先生讲谈经典,还原进化论,解答我们从哪里来。 ------------------------------- 【编辑推荐】 1、台湾著名作家、媒体人杨照先生将冗长晦涩的经典著作精炼,再轻松讲出,取精用宏,去伪存真。让经典著作不再枯燥,杨照先生经典精读,把经典著作讲出来。让经典著作不再是我们谈得最多,却读得最少的书。 2、很多人以为自己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他们知道的只是被简化甚至误读的版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真的是进化论的全貌吗?杨照先生为你解答 3、与《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组成“人学三部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从哪里来”(《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人与自身的关系——我们是谁”(《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将去向何方”(《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三个角度为人定坐标

作者杨照介绍:

【作者简介】 杨照,作家,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曾获各大文学奖项,著有《推理之门由此进:推理的四门必修课》(文联,2015)《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新星,2013)《永远的少年:村上春树与<海边的卡夫卡>》(新星,2013)《寻路青春》(广师大,2014)《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广师大,2012)《故事赵亮未来》(广师大,2011)等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目录大纲:

【目录】
第一章 经典的意义与《物种起源》的地位
一、 为何及如何阅读经典?
二、 《物种起源》的特殊地位
-------------------------------------
第二章 物种的变化与《物种起源》的结构
一、 物种是会变化的
二、 地理大发现的冲击
三、 《物种起源》的结构
-------------------------------------
第三章 达尔文以前的进化论
一、 达尔文的家族
二、 被误解的拉马克
-------------------------------------
第四章 创造论与生存竞争:《物种起源》第一—三章
一、 挑战上帝创造论
二、 同类间的生存竞争
-------------------------------------
第五章 达尔文的的超越与限制:《物种起源》第四—六章
一、 本质与现象
二、 达尔文与拉马克
三、 突变:达尔文的时代限制
四、 性择:雄性竞争,雌性选择
五、 本能与不育
-------------------------------------
第六章 达尔文的辩白:《物种起源》第七—九章
一、 对累积说的怀疑
二、 长颈鹿的优势与劣势
三、 进化论的循环论证
四、 对试误的质疑:杜鹃与蜜蜂
五、 如何解释利他行为:蚂蚁与鼴鼠
六、 生态系统与进化单位
七、 基因作为进化单位
-------------------------------------
第七章人类文化与物种进化
一、 创造论者的反击
二、 慎终追远与繁衍动机
三、 亲职投资的雌雄差异
四、 直立人的出现
五、 家庭制度的进化论基础
六、 一夫一妻的合理性
-------------------------------------
第八章 进化论的陷阱与影响
一、 进化论的三个陷阱
二、 达尔文尚未离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中国古代房内考

《中国古代房内考》

[荷] 高罗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

““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

再造“病人”

《再造“病人”》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3-01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

生命中最好的事物

《生命中最好的事物》

托马斯•霍尔卡,Thomas Hurka.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7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托马斯•霍尔卡奉献给当下一部重要哲学著作,既简洁活泼吸引初学者,又精妙复杂适用于专业人士细致研究。所有的...”

瓷话中国

《瓷话中国》

曾玲玲.商务印书馆.2014-5

“本书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

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李书纬.广东人民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2016-9-1

“晚清中国,孔祥熙营救传教士为何到美国却被羁押?被包办婚姻的顾维钧如何大谈新婚姻观?为什么在美国见了贬值的詹天佑等留学幼童...”

大家小书

《大家小书》

北京出版社.北京.2011-2

“《大家小书(套装共18册)》包括:《红楼小讲》、《笔祸史谈丛》、《乡土中国》、《红楼梦人物论》、《汉化佛教与佛寺》、《我...”

幽黯国度

《幽黯国度》

(英)V.S.奈保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08

“1962年,奈保尔首次踏访印度-他父祖辈的家园。从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再到他外祖父的故乡,这个有着暖味身份的“异乡人”...”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岳麓书社.2000年1月1日

“胡适先生写日记之勤,令人钦佩。早期的留学日记,多是流水账,很短,只有两三句,但由于其无与伦比的连续性,读者读之,并不觉得...”

常识与通识

《常识与通识》

阿城.作家出版社.1999-01

“”

国家的兴衰

《国家的兴衰》

[美] 曼瑟·奥尔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这部伟大著作的主题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发展起造成耕地经济效率...”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美] 玛里琳·约翰逊.新星出版社.2007-12

“作为一名为戴安娜王妃和马龙·白兰度撰写过讣告的记者,玛里琳·约翰逊沉迷于讣告,沉迷于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们的故事,醉心研究讣...”

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

[ 美] 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1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

白纸的传奇

《白纸的传奇》

王鼎钧.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5

“不能想象无视金庸的中国武侠小说史,无视余光中的中国诗史,无视白先勇的中国小说史,无视王鼎钧的中国散文史。 本书由当代华文...”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周策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07-01

“本书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周策纵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体过程...”

西方服装通史经典图鉴

《西方服装通史经典图鉴》

[英]皮库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5

“《西方服装通史经典图鉴(简体中文珍藏版)》展现了从公元前2000年至20世纪西方服装发展的历程,以绘图的方式,有代表性地...”

幸福的怀念

《幸福的怀念》

[比利时] 阿梅丽•诺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5

“很久以后,我发现在西方世界“怀念”是被人轻视的,它是有毒的厚古薄今的价值观。我得到这样残酷的诊断,却并没有被治愈。我依然...”

巴黎,巴黎

《巴黎,巴黎》

大卫·唐尼,photographs by Alison Harris.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5-1

“巴黎是最受宠爱的城市,巴黎之美、巴黎之魅,成为痴情粉丝挥之不去的情节。这本书用轻快飞扬而又富有真知灼见的文笔,将巴黎、巴...”

杭州往事

《杭州往事》

萧耳.花城出版社.2013-1

“《杭州往事》作者萧耳以一个漫游者的姿态,出现在杭州的各个地点,引出如烟的前尘往事,为千年历史古城杭州描绘出一幅独具精神气...”

豪放词

《豪放词》

钱志慧 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6-1

“本书精选了一〇六首豪放词,分别对其词译、注解和评析,同时,对每个词人做了简要介绍。透过这一行行词句,遥想彼时词人金戈铁马...”

自在独行

《自在独行》

贾平凹.长江文艺.2016-6

“平凹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 先生其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