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 书名:《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 分类:人文
  • 作者:李书纬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
  • 出版年:2016-9-1
  • 售价:CNY 48.00
  • 装订:平装
  • 页码:433

《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内容介绍:

晚清中国,孔祥熙营救传教士为何到美国却被羁押?被包办婚姻的顾维钧如何大谈新婚姻观?为什么在美国见了贬值的詹天佑等留学幼童会被慈禧太后召回?……晚清中国,通过科举考试的蔡元培不惑之年为何还要到德国留学?为什么成了通缉犯的王韬还要谏言大清学习西方?拒绝向朝廷上交库银的端方竟然拿银子广派留学生?……晚清中国,中国学子到日本竟然可以两个月速成拿到大学毕业文凭?鲁迅弃医从文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在西方文明变化之“剧”与天朝体制变革之“钝”的巨大落差中,中国学子负笈海外,在屈辱与阵痛中如何寻找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国?李书纬编著的《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是首部全景解读晚清留学是追寻中国梦的文史巨著,记录一群不应该被遗忘的群体。作品以大量真实的史料,重构宏大历史现场,还原晚清学人的理想国。

作者李书纬介绍:

李书纬,原名李书伟,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02年以来已在重量报刊、杂志上发表专题性文章、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百余篇,代表诗作《大地的鸣唱》被多家媒体刊载。现出版有《晚清民国众生绘》《微历史·纷繁民国》《微历史‘生猛元朝》等书。

《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目录大纲:

第一章启蒙·“容闳留美”与洋务召唤
一、林则徐的“师夷”思想与容闳的留学先机
二、曾国藩推动洋务运动昭示留学强国
三、容闳把自己的宏伟计划告诉了曾国藩
四、留美幼童的艰难“招选”
五、在美国拥抱新生活
六、发生在留美幼童身上的中美文化冲突
七、尴尬的“召回事件”
第二章赓续·从“留美散兵”到热潮掀起
一、“留美幼童”给动荡晚清的一点启示
二、幼童被召回后的“留美散兵”
三、救助传教士的孔祥熙留美为强国
四、自费生顾维钧在美国寻求“现代化中国”
五、梁诚巧争“庚子赔款”助推中国留学教育
六、“留美中国学生总会”促动“中国与世界同步”
第三章自救·到欧洲找寻“自图振兴”的希望
一、黄宽留学爱丁堡成“华人第位西医”
二、“通缉犯”王韬的欧洲“旅居式留学”
三、阿伯丁大学走来的广东自费生何启
四、留英生伍廷芳要中国走英美立法之路
五、马建忠放弃“传教”留学法国“锐志精思”
六、强教育,蔡元培在德国“学语不易”
七、端方“抗谕旨”要促动留欧实业教育
八、从东洋走向西洋的丁文江
九、俞同奎“万国化学应用会”倡言科学救国
十、官派留学生严复的“强国之策”
第四章求变·甲午之败后的东渡
一、甲午之败后的学日自强呼声
二、矢野文雄留学生提案要“感化中国”
三、吴汝纶要留学生“教育速成”
四、鲁迅留学日本的“医病”与“医国”
五、成城学校入学事件的发生
六、“学生军”与“军国民教育会”要尚武救国
七、发生在日本“学店”的“取缔规则”
八、黄尊三留日的“学习报国”与“革命救国”
第五章探索·改良与变革中的留日学生
一、改良中国,留日学生杨度要推行宪政
二、留日学生成为革命的火种
三、张继发起“社会主义讲习所”为“革命”寻路
四、将“民生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革命党人
五、“译书汇编社”要为中国开启民智
第六章强军·“师夷制夷”自强中国
一、李鸿章派“淮军武弁”留欧要大清军事自强
二、固海防“船政学堂生”问道“泰西”
三、学成归来的刘步蟾组建中国近代海军
四、萨镇冰“七年计划”要复兴中国海军
五、袁世凯练新兵促动陆军留学
第七章移风·在传统与潮流的门廊
一、李叔同引进西方戏剧为中国传输新文明
二、蒋梦麟徘徊在道德与浪漫之间
三、接受西学的辜鸿铭要做捍卫中华文化的人
四、向妻子灌输新婚姻观的陈独秀与顾维钧
五、秋瑾留学日本要为中国女性伸张女权
六、容闳“剪辫”要与王朝体制抗争
参考文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只求凡人的幸福

《只求凡人的幸福》

冰心.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1

“本书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写给年轻人的暖心散文集。 全书辑录了冰心作品中关于情感、生命、人生的若干经典散文和诗歌,记录了作...”

陈丹青音乐笔记

《陈丹青音乐笔记》

陈丹青.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3

“《陈丹青音乐笔记》的内容是1992-1998年间,作者在纽约寓所陆续写给上海《音乐爱好者》双月刊的十几篇文章,包括“灵堂...”

线城

《线城》

林东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20

“这是一座北回归线穿过的城池,这是一座徐霞客生活了54天的城池。在山和水背后,在历史和现实背后,还保持着千年如斯的风土人事...”

中国美学十五讲

《中国美学十五讲》

朱良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生命超越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美学具...”

美术馆的秩序

《美术馆的秩序》

蓝庆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近年来,政府对市民的文化和休闲需求越来越重视,加大了相关文化服务设施和场馆的建设力度,也带动民间掀起了文化场馆的建设风潮...”

桂林人

《桂林人》

沙地黑米,沈东子.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7

“这本书的基础,是2009年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过的一本二人合著的《品味桂林》。该书在当年秋天参加“第三届桂林读书月桂林市民...”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商务印书馆.2007-6

“该书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著,作者在书中对“历史”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广征博引,提纲挈领,提出...”

大家小书

《大家小书》

北京出版社.北京.2011-2

“《大家小书(套装共18册)》包括:《红楼小讲》、《笔祸史谈丛》、《乡土中国》、《红楼梦人物论》、《汉化佛教与佛寺》、《我...”

积极生活

《积极生活》

崔卫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1

“《积极生活》涉及了从诗歌、电影到政治、伦理的宽广领域,讲述了这样—些富有魅力的人及其精神结构与生活故事:海子、王小波、阿...”

最春秋

《最春秋》

大梁如姬.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4

“预言帝、带路党、自干五、膝盖中箭、爸爸去哪儿……当普通青年在使用这些时下流行的语汇时,以为自己只是“屌丝”,而这本书就是...”

儒家精神取向的当代价值

《儒家精神取向的当代价值》

杜维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

“儒家不只是中国文化的自我表述,不只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也不只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资源。 《儒家精神取向...”

忆闻

《忆闻》

阿忆.人民出版社.2016-3-30

“《忆闻——北大清华的那些大师》是阿忆老师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在北大燕南园和清华照澜院讲述学术大腕们的记录,...”

叩响命运的门

《叩响命运的门》

马小平.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9

“《叩响命运的门》内容简介: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精神的高扬,却陷入了物质主义、实利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

京都一年

《京都一年》

林文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2

“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

云物如故乡

《云物如故乡》

张怡微.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4

“台湾系列随笔的第三本。在异乡生活五年的上海才女作家,不只是观光客,也难以摇身变为在地人。在这五年里,作者与与故乡之间的疏...”

世界书局模范公民手册-民国老课本系列

《世界书局模范公民手册-民国老课本系列》

陆伯羽.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8

“"典藏教育大家智慧,回味传统国文教育。重温老课本,再现国语精华。内容涉及面广,包含丰富知识及很多智慧故事、成语故事、名人...”

玻璃屋顶

《玻璃屋顶》

三七.新世界出版社.2002-1

“《玻璃屋顶》收集作者1999年以后在网络上写的一些随笔,包括《把人集合起来》、《好人常受苦》、《不可理喻》、《我为什么喜...”

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

[ 美] 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1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

幽黯国度

《幽黯国度》

(英)V.S.奈保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08

“1962年,奈保尔首次踏访印度-他父祖辈的家园。从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再到他外祖父的故乡,这个有着暖味身份的“异乡人”...”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清] 曾国藩 原著,唐浩明 评点.岳麓书社.2002-9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介绍了曾国藩的家世、学养和人脉关系。举凡曾氏大家庭、小家庭的每位成员,与曾氏有较密切交往的亲戚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