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 书名:《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
  • 分类:人文
  • 作者:葛兆光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2005-04
  • 售价:34.00
  • 装订:平装
  • 页码:375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这份课堂讲录大致可以按内容分为四类:一类是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能够运用到中国思想是的研究中,这里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一类是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文物、图像、甚至地图,主要是想改变过去思想史研究资料狭隘其实是视野狭隘的缺欠;一类是尝试使思想史与其他历史研究领域——比如文明史、知识史、观念史、法律史以及社会史——之间有沟通和互动;一类是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减法”。此外,在一头一尾,还讨论了近来中国文史学界的一些新变化和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力图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境遇、问题与方法。

作者葛兆光介绍: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初中毕来以后,曾经在贵州苗族山区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4年研究生毕业。曾经在江苏扬州师范学辽历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与兼职教授。并曾应邀先后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为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中国文化名著导读》、《中国宗教与文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研究》、《历史与文化理论》、《中国学术经典选读与研究》、《宗教文献概论》、《思想史经典著作研读》等课程。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目录大纲:

自序
引言 近年来文史研究领域的新变
开场白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变化
二 常识的变化:关天重建学术研究的基础
三 基础的动摇与瓦解:以国家、传统、现代为例
四 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实例
五 文史领域:关注重心与使用资料的变化
六 小结
[建议阅读文献]
第一讲 法国年鉴学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 年鉴学派的来龙去脉
二 年鉴学派的主要倾向及对中国史学的启发
三 对年鉴学派的批评及60年代后年鉴学派的变化
四 个案介绍:以《国王神迹》为例
[建议阅读文献]
第二讲 福柯的理论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一 知识考古学与思想史研究
二 关于思想史的重新考察
三 知识考古学视野中的思想史资料
四 思想史可以这样写:疯癫、刑法与监狱的背后
五 小结
[建议阅读文献]
第三讲 后现代历史学的洞见与不见
一 关于《怀柔远人》和《白银资本》在中国的争论
二 什么是后现代历史学的主要观念?
三 历史是虚构文本、是散文作品吗?
四 历史文本真伪问题的另类观察
五 历史的写法与读法
六 后现代历史学的不见或局限
[建议阅读文献]
第四讲 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
一 思想史研究如何感到资料的局限和局促?
二 不在过去思想史视野范围里面的各种资料
三 思想史怎样才能充分运用这些资料?
[建议阅读文献]
第五讲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与思想史研究
一 历来的考古发现对学术史之影响
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发现和思想史的再认识
三 思想史的观念如何改变才能回应不断出现的考古发现
[建议阅读文献]
第六讲 关于图像的思想史研究
第七讲 作为思想史资料的古舆图
第八讲 文化史与文明史——以宋代中国的历史为例
第九讲 知识史与思想史——以西洋天学进入中国及其对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例
第十讲 在法律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之间——以传统社会中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分配为例
第十一讲 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陆九渊的“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为例
第十二讲 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的“视域”转换——以“唐宋”、“宋明”两个不同研究范式为例
第十三讲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
第十四讲 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变化——以日本学者研究日本近代思想史为例
附说 想像的边界——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时间的故事

《时间的故事》

克里斯滕·利平科特(Kristen Lippincott),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贡布里希(E. H. Gombrich).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内页欣赏: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0519070/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与...”

重拾最简单的做人道理

《重拾最简单的做人道理》

中国雅虎.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3

““人之所以为人,因其能辨是非,能守信念。在道德土壤遭受污染时,心灵深处起码应有一方良知的净土,笃信人性中善的力量,从身边...”

积极生活

《积极生活》

崔卫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1

“《积极生活》涉及了从诗歌、电影到政治、伦理的宽广领域,讲述了这样—些富有魅力的人及其精神结构与生活故事:海子、王小波、阿...”

时间的风景

《时间的风景》

林东林,梁汉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20

“风景,一个极富于诗意的词汇,但是繁盛的风景却成了大多数人眼中常见的姿态。而实际上,在这个姿态之中和之后还蕴含有诸多被人们...”

工艺之道

《工艺之道》

[日] 柳宗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工艺之道》阐述了何为工艺之美、何为正宗的工艺、工艺如何被人们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

莫斯科的黄金时代

《莫斯科的黄金时代》

[美] 克里斯汀·罗思-艾.商务印书馆.2016-1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对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是了解二战后到苏联解体期间苏联电影、电视和广播文化宣传方面别具一格的作品...”

走进生命的学问

《走进生命的学问》

周保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4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寄给学生,然后一起...”

玻璃屋顶

《玻璃屋顶》

三七.新世界出版社.2002-1

“《玻璃屋顶》收集作者1999年以后在网络上写的一些随笔,包括《把人集合起来》、《好人常受苦》、《不可理喻》、《我为什么喜...”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梁晓声.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11-1

“编辑推荐 1.历尽沧桑,依然满怀热望。被誉为“中国良心”、“青年导师”的著名作家梁晓声洞察家国人生的最新力作,52篇文稿...”

问心

《问心》

林安梧.商务印书馆.2016-1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来源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源泉滚滚、永不停歇的历程。这样的历程,才是真正的实在。读《孟子》...”

颠倒

《颠倒》

汪晖.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4-1

“视野丛书(6册)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张承志、徐冰、李零、韩少功、汪晖、李陀等集体呼应,集 合了六位中国当代活跃...”

京都一年

《京都一年》

林文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2

“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

黑暗时代的人们

《黑暗时代的人们》

汉娜·阿伦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

“本书是由传记性质的“人物素描”构成的文集,他们大多是汉娜·阿伦特的同代人及朋友,同她一样经历和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岳麓书社.2000年1月1日

“胡适先生写日记之勤,令人钦佩。早期的留学日记,多是流水账,很短,只有两三句,但由于其无与伦比的连续性,读者读之,并不觉得...”

世界史前史

《世界史前史》

布赖恩•费根(Brian Fagan).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11

“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由来已久,《世界史前史》就为读者解答了这样的疑问和困惑。 世界史前史权威学者布赖恩•费根以其科学的视角和...”

孤独相伴

《孤独相伴》

(俄罗斯) 戈尔巴乔夫.译林出版社.2015-1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是戈尔巴乔夫的最新自传,这位八十多岁的政治家在人生边上,亲述历史、回顾人生,披露了大量不为...”

生命的肖像

《生命的肖像》

Beate Lakotta,Walter Schels.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当死神渐渐走近,生命开始消逝,徘徊在死亡线上的人们,生与死的对比,留下曾经与现在的肖像。 一位治疗过无数病人、挽救过...”

傅雷家书(新课标本)

《傅雷家书(新课标本)》

傅雷,朱梅馥,傅聪.译林出版社.2016-6

“傅雷家人编定的精选本(1954—1966),以轻松风格反映家书精神,独有傅家照片、傅聪家信和英法文信中文版,权威呈现至深...”

预言与危机

《预言与危机》

罗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

“本书为知名学者罗岗围绕各种纪念日写的随笔集,主题涵盖上海开埠160周年、五四文化运动90周年、鲁迅诞辰130周年、高考恢...”

窥视印度

《窥视印度》

妹尾河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0

“印度,这个古老的国度,充斥着太多的神秘,也与我们华夏民族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有着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