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在线试读

  • 书名:《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 分类:人文
  • 作者:梁晓声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2014-11-1
  • 售价:CNY 39.00
  • 装订:平装
  • 页码:329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1.历尽沧桑,依然满怀热望。被誉为“中国良心”、“青年导师”的著名作家梁晓声洞察家国人生的最新力作,52篇文稿既有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全景深邃思考,也有对个人心路历程的深情追忆,堪称经典。 2.你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梁晓声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情怀,以宏大视野、敏锐目光直面社会现实,呼唤做有良知有担当的中国人,在浮夸与喧嚣中坚守信仰和理想,守护心灵的花园永不凋零! 3.梁晓声亲笔题签50余幅私家珍藏照首次披露:谁都可以与人生好好交谈! 4.特邀我国著名精神肖像摄影艺术家魏德运先生加盟,亲自操刀拍摄梁晓声肖像,真切感受文化大家的魅力。 5.著名学者、主流媒体多方好评。 名人推荐 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 ——著名作家 龙应台 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始终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他从不因为所谓纯文学的原因而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吴义勤 从新时期之初的知青文学,到后新时期的市场批判,同代人都转身离去,只有梁晓声以笔为旗,始终不渝,呼喊、坚守、承担。因为有真正的仁义之道,他才可以那么爱憎分明,那么不留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光炜 梁晓声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他秉持士人知识分子“社会良心”传统,坚守良知苦心孤诣,呼唤公义不遗余力,鞭挞丑恶无私无畏,洞察人生犀利透辟,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个人的全面进步直陈诤言良方。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张维佳 作家分两类:一类服务于社会,一类服务于心灵。用心灵发展出的智识,又反哺于社会,或从社会发展出的智识,透浸于心灵。梁晓声有他那一代作家的显著特点,既勤奋又悲悯,在社会与心灵的总作用下替我们发声,这尤要致以敬谢。我为其常识与智识所感动。 ——《新周刊》主笔 胡赳赳 媒体推荐 生活中的梁晓声低调、充满温情,但在争取公权上,作为政协委员的梁晓声是个斗士,声色俱厉,直言上书。 ——《南方人物周刊》 与共和国同龄,梁晓声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钟情80年代,他以知青文学奠定底蕴。当现实冲击理想,他拒绝浮躁喧嚣,关注现实民生,悲悯底层命运,直指官僚权贵,秉持社会正义,辛辣依旧,苍劲有力。 ——凤凰网

作者梁晓声介绍: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兼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郁闷的中国人》《中国人,你缺了什么》《中国生存启示录》《真历史在民间》等作品数十部,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目录大纲:

代序:第三只眼看中国
砥砺前行的中国青年
活在“道德底线”上的青年006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019
可怜的中国父母亲027
培养一个“贵族”是容易的034
莫让将来变成当下037
教育的诗性040
人文教育:良知社会的起搏器050
中国——娱乐至死的代价059
有什么孩子就有什么未来062
做立体的中国人072
君子大国任重道远
世无大国083
千年病灶:撼山易,撼奴性难089
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096
中国档案制度质疑102
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106
从他们身上看人性110
路在脚下,任重而道远117
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之断想120
尘世中疼痛的灵魂
我们为什么如此倦怠126
“郁闷”的当代文化132
何种“网络”,如何“文学”136
人心冷暖与世态炎凉139
狡猾是一种冒险149
文明的尺度156
叩问社会的良知160
当怀才不遇者遭遇暴发户165
贫富论169
因为爱情178
剥开坚硬的人性内核
最爱是兵189
关于张澜194
小垃圾女198
看自行车的女人204
日本穷人家的女儿210
苦艾215
人生的尺度
人生和它的意义240
人性似水246
给爱放假252
人生真相255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260
时间即“上帝”264
论敬畏267
论寂寞271
关于同情274
老驼的喘息280
在人间
我的中学290
困境赐给我的302
我与文学306
初恋309
心灵的花园315
倘我为马320
让我迟钝325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人类文明史(第1卷)

《人类文明史(第1卷)》

S.J.德拉埃 主编,A.H.达尼 J.L.洛伦索 R.B.努努 副主编.译林出版社.2015-10

“《人类文明史》共七卷,由全球400多位杰出学者合作撰写而成,力求尽可能多地展现多样性,寻求世界历史的最小公倍数。第一卷按...”

读库1603

《读库1603》

张立宪 主编.新星出版社.2016-6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三期,共有六篇文章。既有对日本东京独立书店的实地采访,也有对中国“三线建设”的回忆,此外还梳理...”

灵根再植

《灵根再植》

杜维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1

“80年代,杜维明从伯克利转到哈佛任教,常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和国内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切磋儒学。 《灵根再植 : 八十年代儒学...”

清香流动

《清香流动》

解致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1

“茶,是十分古老的饮料。对许多人来说,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事,然而对某些人而言,喝茶则不光是為了解渴,而是追求一种解...”

技术垄断

《技术垄断》

(美)尼尔·波兹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认为,人类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三个阶段;人类文化大约也分为...”

杜拉斯传

《杜拉斯传》

[法]劳拉·阿德莱尔.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01-01

“《杜拉斯传》书中的真实远比作者本人所经历的一切更加真实。 劳拉.阿德莱尔与玛格丽特.杜拉斯交往十二年之久,该书正是这份友...”

生死一念

《生死一念》

傅志远.中信出版社.2016-7-10

““生命三部曲”(《拼命》《医生,不医死》《生死一念》)是傅志远医生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生病,也都有可能面...”

国家的兴衰

《国家的兴衰》

[美] 曼瑟·奥尔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这部伟大著作的主题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发展起造成耕地经济效率...”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伊朗)阿扎尔·纳菲西.三辉图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

“伊朗女学者阿扎尔•纳菲西从海外归来到祖国伊朗的大学中任教西方文学课程,却正好遇到伊斯兰革命,她所选用的《洛丽塔》等经典西...”

孤独相伴

《孤独相伴》

(俄罗斯) 戈尔巴乔夫.译林出版社.2015-1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是戈尔巴乔夫的最新自传,这位八十多岁的政治家在人生边上,亲述历史、回顾人生,披露了大量不为...”

待兔轩文存:说文卷

《待兔轩文存:说文卷》

李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

“著名学者李零的有关古文字研究,重要的论文差不多收集于此书中了,主要分为文字考释、西周甲骨、商周铜器、东周铜器、简帛和战国...”

在边缘看世界

《在边缘看世界》

林达.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7

“一千个旅美人士的笔下有一千个美国,林达的文字自称来自边缘,可也有人说那是用中文写成的美国式文章。“活的历史,正在迅速消亡...”

单读06

《单读06》

许知远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本书为《单读》(原“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6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逃离•归来”,分别从艺术、文化和非虚构报道等多角度,对...”

再造“病人”

《再造“病人”》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3-01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

只求凡人的幸福

《只求凡人的幸福》

冰心.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1

“本书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写给年轻人的暖心散文集。 全书辑录了冰心作品中关于情感、生命、人生的若干经典散文和诗歌,记录了作...”

再造魅力故乡

《再造魅力故乡》

(日)西村幸夫.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4

“本书的诞生,源于与日本国内17个小城镇的保护活动家们的小范围交流,对于这本书里讲述的保守的历史保护和社区营造的故事,正生...”

面对疾病

《面对疾病》

梁其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关于本书 本书凝结了著者近二十年来近世医疗社会史研究的心得,侧重考察医学知识的建构与传播、医疗制度与资源的发展、疾病观念...”

日本幽玄

《日本幽玄》

[日] 能势朝次,[日] 大西克礼.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6

““幽玄”是日本借助汉语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审美概念,是优美、幽雅、含蓄、委婉、间接、朦胧、幽深、幽暗、神秘、冷寂、空灵、...”

天才的另一面:爱因斯坦

《天才的另一面:爱因斯坦》

[英丹尼尔·史密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5

“”

一生的学习

《一生的学习》

[印] 克里希那穆提.群言出版社.2004-10

“《一生的学习》介绍了我们做父母的不足,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来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