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迪小姐的青春》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

  • 书名:《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世界著名文学奖获得者文库·英国卷
  • 分类:英国文学
  • 作者:[英] 缪丽尔·斯帕克
  •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年:1988.7
  • 售价:3.90
  • 装订:平装
  • 页码:457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 内容介绍:

内容概要:在玛西亚·布莱恩女子学校的门口,有一群芳龄十六、七岁的姑娘正与几个男孩子谈话,她们那种戴帽子的特别方式,使人一下子就能认出是布罗迪小姐的学生。女校长把这些女孩子称作布罗迪帮。布罗迪帮有6 个人,她们是数学很好而脾气特大的莫尼卡,以性感出名的罗斯,身材灵巧善于体操的尤妮斯,爱幻想和分析别人的小眼睛桑迪,漂亮的珍妮和笨头笨脑的玛丽。女校长认 为她们太多地接受了与校方审定课程毫不相干的知识,而且作为一个学校,那些知识毫无用处。比如她们知道了许多同龄人不知道的关于历史、文学和生活常识,还知道布罗迪小姐的爱情生活。这些正和男孩子谈话的姑娘们看见校门口走来了她们过去的老师,就又象6 年前那样跟着她走了。布罗迪小姐边走边说,校方正想法强迫她退休,但她绝不会辞职,她邀请姑娘们周末下午到她家讨论那些反对她的人。6 年前,就是1930年,布罗迪小姐带着她这班新生到校公园那棵大榆树下上历史课。孩子们竖好课本但眼睛却看着布罗迪姐。她在讲她在埃及度假的经历,她还要讲她在去比亚利茨的火车上遇到的那个法国人。她不同意学校教导的安全第一,而认为艺术第一。她告诉学生意大利最伟大的画家不是达·芬奇而是基多,因为他是她最喜欢的画家。在语法课上,她给孩子们讲了她和青年休 的爱情故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在法兰德斯战场。小姑娘们听得热泪盈眶。布罗迪小姐常对她们说,在她正当青春之际,她要把她们造就成人类的精华。玛丽太笨了,21岁了,做事还是呆头呆脑的。有一次她认识了两个星期的男友甩了她,她才真正感到伤心。回想往事,她想起自己和布罗迪小姐相处的最初几年,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不久,在坎伯兰度假时,她死于一场旅馆火灾。不过在10岁那年,她正呆呆地坐在布罗迪小姐的学生中间,常常挨老师的骂。10岁时的桑迪和珍妮开始对性感兴趣。她们认为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是最美好的,而她们的父母则没有青春,只有性生活。她们俩还合写了关于布罗迪小姐和休的爱情故事《高山小屋》。布罗迪小姐常常提醒学生们“艺术要比科学伟大”。她带学生参观博物馆,看爱丁堡的老城,那里居住着贫困粗俗的人们。她给学生讲她在意大利见到的黑衫党,称赞墨索里尼消灭失业的功绩。布罗迪小姐富于进取心,是个女权主义者。她为自己正处于青春时代而自豪。她对学生说她们也会因为她正当年而受益不浅。然而在小学部的同事们渐渐对她产生了敌意,而中学部的老师则忙于自己的事对她不以为然。学校里唯独有两位男性对她抱有好感,一个是美术老师、独臂的劳埃德先生,另一个是音乐教师劳瑟先生。一天,莫尼卡发现劳埃德与布罗迪小姐在美术教室亲吻。她把这告诉了布罗迪帮的成员。她们决定将这事保密。桑迪由此对布罗迪的认识加深了,她观察着布罗迪小姐形体的变化,构想着她的爱情故事。战后的一年,布罗迪小姐告诉桑迪,她拒绝了劳埃德的爱情,因为他已结婚并有了孩子。为了摆脱感情的缠绕,她和劳瑟有了爱情关系。但是学校解雇她并不是因为这方面的事情,而是有人出卖了她,而出卖她的人竟会是布罗迪帮里的一个姑娘。桑迪她们就要升到中学部了。在布罗迪小姐任教的最后几个月里,她不告诫也不争吵,使自己在姑娘们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可爱了。姑娘们升入中学部后,虽然功课把她们搞得晕头转向,但是每逢周末,姑娘们总要去找她,桑迪和珍妮在教她希腊语。她向她们讲她新教的女孩子们。然而最多的话题是谈美术着师劳埃德先生。姑娘们告诉她,罗斯正在做他的模特,劳埃德为她画了几幅像,但每幅画看上去都象布罗迪小姐。一次,桑迪说劳埃德为她们画的像都象布罗迪小姐,他的这种手法挺简便,结果他吻了她。这期间有人告发在劳瑟先生的床上发现了一件女人的睡衣,有人怀疑那是布罗迪小姐的。不久,劳瑟先生丢掉了教会唱诗班指挥的职务。在1936年暑假后的一天,布罗迪小姐对桑迪吐露了心里话。她说她的全部抱负都集中在罗斯和桑迪身上,而对其他姑娘丧失了信心。因为罗斯有本能,而桑迪有洞察力。她计划罗斯做劳埃德的情人,而桑迪做告密者。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桑迪受着这一计划的精神约束,她常去劳埃德家,并向布罗迪报告罗斯的那些画像进展如何。布罗迪小姐听后感叹说她就是劳埃德艺术的缪斯。可是不久,倒是桑迪和劳埃德睡觉了,而罗斯把这个情报带了回来。布罗迪小姐的教育方法与校方的冲突一年年的加深,有人抓住她和劳瑟的关系攻击她,为了对付诽谤,她有几个月不去劳瑟家了。后来她吃惊地听说劳瑟和中学部的自然课老师结婚了。桑迪听布罗迪小姐说是她鼓励她的学生艾米莉去西班牙为佛朗哥作战的,而艾米莉不幸在她乘坐的火车受到攻击的意外事件中被打死。桑迪对布罗迪小姐的认识更进一步了。她认为布罗迪小姐自认为是卡尔文教派的上帝,是个没有意识到的同性恋者,而且她还在教育新的布罗迪帮。她决定要制止布罗迪小姐。在毕业时与校长的谈话中,她告诉校长布罗迪小姐是天生的法西斯。1939年夏,布罗迪小姐被迫退休,理由是她一直在教授法西 斯主义。布罗迪小姐总想知道是哪一位姑娘背叛了她。直到临死前她才得知背叛 她的竟是桑迪。而桑迪在她发表了那部心理学著作《普通人的转变》后就转信罗 马天主教,进了修道院当了海伦娜嬷嬷。她的女友常来看她,提起她们敬爱的布 罗迪小姐,莫尼卡对桑迪说,“在她死之前,布罗迪小姐说是你背叛了她。”桑 迪回答说,“在忠实应该归属之处才可能有背叛。”来访者中的一个青年人问桑 迪,她学生时代受的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桑迪说:“有过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 简·布罗迪小姐。” 作品鉴赏:读完《简·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以下简称《青春》),人们不 禁会想:桑迪为什么要出卖布罗迪小姐?布罗迪小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穆丽尔 ·斯帕克在这部中篇小说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特而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她, 布罗迪小姐,是个有理想、有信心的小学教师,她要把她选中的姑娘造就成“人 类的精华”,然而她又不愿意她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只是宣讲她自认正确的东 西,甚至是她的偏见。如她教导她们艺术要比科学伟大,意大利最伟大的画家不 是达·芬奇,而是基多,因为他是她最喜欢的画家等等。她不信罗马天主教,然 而她又最崇尚意大利文化,常去罗马度假,她崇尚苏格兰的卡尔文教,但又鄙视 它的创使人约翰·诺克思,她教育学生“团体精神”与“人类精华”格格不入, 她却崇拜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她明白她爱的是美术老师劳埃德先生,但却拒 绝了他,她和羞涩的劳瑟先生睡觉却同时与劳埃德先生保持着“最伟大的”浪漫 爱情。听起来这样一个女强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她又那样让人着迷。她的学 生崇拜她,深受她的影响。应该说,布罗迪小姐的悲剧是唯我独尊者的悲剧,也 是无知者的悲剧。这里说“悲剧”,是指斯帕克笔下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英雄, 更不是一个恶魔。她的悲剧在于她自认为能做出一番业绩。布罗迪小姐生活在爱 丁堡,在三十年代,有许多30开外的老处女象她一样被战争剥夺了一切。她武断、 自信,是因为她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无法理解世界之大以及个人对于它的 局限性,她不晓得事情的发展潜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因而《青春》中的布罗 迪小姐是可爱的,又是可悲的。甚至她在布罗迪帮姑娘的眼里,当她丧失了她的 自信,一味地追问是谁出卖了她时,竟变得让人难以忍受。不过,即使是出卖她 的桑迪,也坚信在她所受的影响中曾“有过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布罗迪小姐”。 这句话的确令人回味无穷。斯帕克并不是一个政治小说家,然而在《青春》中, 她告诉我们当时世上正发生着什么事: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上确实有一些自认为可以充当上帝的人,他们想以他们的意志来造就世界。当 然,历史证明世上没有上帝,然而就象布罗迪小姐确实有过一个追随她的布罗迪 帮一样,世界上也的确有过黑衫党、法西斯党。然而,斯帕克在《青春》中处处 透出她对布罗迪帮的嘲笑和讽刺。可以说,书中的人物无一不被作者画上可笑的 一笔。这种可笑是凡人的可笑,因而它无时无刻都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如在人 物的言行举止上,在人物自信谐调实则荒堂的关系中。布罗迪小姐自信那些姑娘 是她的,但最终她们各自分道杨镳,她所信任的罗斯离开学校后就甩开了她的影 响,“就象一条狗从它的毛上抖掉池塘上的水一样”。她自信劳瑟先生会向她求 婚,然而却很快听到他与另一个女人结婚的消息。就连她最信任的桑迪,也出乎 意料地背叛了她。桑迪当认清布罗迪小姐后,曾决定走向她的反面。她破坏了布 罗迪小姐让罗斯做劳埃德先生情人的计划,并向校长揭发了布罗迪小姐鼓励艾米 莉为佛朗哥作战之事,随后隐居修道院,决心超凡脱俗。然而正是她,在接待来 访者时,并不能象其他修女那样镇定自若。她“从这个尘世接受的东西多到了难 以承受的地步”。穆丽尔·斯帕克在《青春》中实际上嘲笑了浪漫主义——那种 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对现实的理解而一味耽于幻想的浪漫主义。当然对于现实中 那种不可一世者也给予了嘲讽与否定。初读《青春》·很难把握这部中篇小说的 脉络,因为它的叙述方法很特别。小说开始于1936年,那些姑娘们16岁,随即转 到1930年,叙述正值青春之际的布罗迪小姐和她的新学生,而后作者又转到1944 年,24岁玛丽的死,不久我们又得知布罗迪小姐将被她的一个学生出卖。在第三 章我们又得知布罗迪小姐在1946年死于癌症。全书的时间跨度很大,几乎达30年 之久,实际上故事主要集中在1930至1939年间。作者这种有意变换时间顺序的 “回闪叙述”方法,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自己的大脑,小说中作者频频出现 的前后照应,也使读者不自觉地产生联想,而且,虽然《青春》使人会想到作者 的经历(因为它是唯一一部斯帕克写自己家乡的小说,作者在1930年到1937年也正在爱丁堡的一所女子学校读书),但是布罗迪小姐的形象及其她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她的学生的眼光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样,我们不禁推测,斯帕克是否力图避免她本人感情的过多流露,过多的直接讲述以及读者的被动接受呢?布罗迫小姐怎样?桑迪怎样,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一切都留给读者自己判断吧。

作者[英] 缪丽尔·斯帕克介绍:

斯帕克一生共创作了24部小说、几部短篇故事集和3部颇受欢迎的传记。但真正为她赢得声誉的还是创作于1962年的小说《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该书主要描写了二战期间,爱丁堡女子学校的一位年轻女老师试图打破 沉闷社会桎梏的经历。 1998年7月,《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与《尤里西斯》、《洛莉塔》等名著一起,荣列美国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编辑小组选出的“20世纪100大英文小说”之中。 斯帕克出生于1918年,她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所体现的实验精神有着强烈的自我风格。斯帕克的小说涉及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注重反映动荡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状态。对于生命和死亡的主题,斯帕克一贯用尖锐的讽刺视角去揭示世间的卑微和空虚。她的小说曾两次获得布克奖提名———1968年的《公众形象》及1981年的《有意闲逛》。 评论家大卫·洛奇如此评价:“斯帕克很有趣,却不失深刻思想,她的作品能让其他作家和读者都陷入思考之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园会

《园会》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7月1日

“英国小说一向以长篇为主。二十世纪初,一位以写短篇小说闻名于世的女作家彗星般出现在英国文坛上。在短短十四年的创作生涯中,她...”

Orlando

《Orlando》

Virginia Woolf.Wordsworth Editions Ltd.Feb 1995

“Virginia Woolf's exuberant `biography' tells the story of th...”

莎士比亚故事集

《莎士比亚故事集》

[英] 查尔斯·兰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这20个故事,大部分都涉及男女间的恋爱这个主题。这是因为在欧洲反封建的斗争中,婚姻自由的斗争是表现...”

斯宾塞诗选

《斯宾塞诗选》

[英]埃德蒙.斯宾塞.漓江出版社.1997-12

“以创立“斯宾塞十四行诗体”闻名的英国大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素有“诗人中的诗人”之美誉。作为文艺复兴前期英国诗坛的先驱人物...”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集》

威廉·莎士比亚.华文出版社.2010-3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集(超值白金版)》是一本关于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合集,精选了包括“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在内的11部戏...”

与手说话

《与手说话》

[英]琳恩·特拉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月

“还记得《吃,射,走》(Eats, Shoots & Leaves)吗?作者琳恩·特拉斯自认是个一丝不苟的人,曾因见不得如...”

古泉酒馆

《古泉酒馆》

(英)理查德·弗朗西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2-1

“理查德·弗朗西斯著。一个阴雨绵绵的十一月早晨,古泉酒馆照常开门,老板唐和弗兰克要面对狡猾的查账人;唐的海里萦绕不去的是若...”

上帝、格列佛与种族灭绝

《上帝、格列佛与种族灭绝》

[美] 克劳德·罗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2

“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18世纪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学术精品。作者依据细致的文学文本分析,佐以大量鲜为人知的旅行及探险文献资...”

我自静默向纷华

《我自静默向纷华》

莎拉·梅特兰.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1

“《我自静默向纷华》内容简介:作者自小接受父母的教育能言善辩、不信权威,而后成为知名的小说家和女权主义者,享受着喧闹和好斗...”

英诗格律及自由诗

《英诗格律及自由诗》

吴翔林.商务印书馆.1993.10

“本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英诗格律的基本知识,包括节奏、韵、以及各种诗体,同时也讨论了英语自由诗。书中实例丰富,或为浅近小诗,...”

The Deep Blue Sea

《The Deep Blue Sea》

Terence Rattigan.Nick Hern Books.2011-10-27

“Terence Rattigan's greatest play is a masterpiece of twentie...”

John Keats

《John Keats》

John Keats.Penguin Classics.1977-08-25

“Keats's first volume of poems, published in 1817, demonstrat...”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Eighth Edition, Volume 2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Eighth Edition, Volume 2》

Greenblatt, Stephen (EDT)/ Abrams, M. H. (EDT).W. W. Norton.2005-10-01

“A legendary bestseller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this is th...”

孤岛不孤

《孤岛不孤》

卡洛·金兹伯格 (Carlo Ginzburg).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1

“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文化身份认同与诗歌韵律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18世纪的英语名著《项迪传》的写法是否借鉴了17世纪法国人...”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

[英] 缪丽尔·斯帕克.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7

“内容概要:在玛西亚·布莱恩女子学校的门口,有一群芳龄十六、七岁的姑娘正与几个男孩子谈话,她们那种戴帽子的特别方式,使人一...”

黑色唱片

《黑色唱片》

(英)哈尼夫·库雷西.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8

“《黑色唱片(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编著者哈尼夫·库雷西。 《黑色唱片(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内容提要:年轻学生沙...”

所罗门王的宝藏

《所罗门王的宝藏》

哈格德.光明日报.2010-8

“《所罗门王的宝藏》由著名翻译家方凡根据英文版《所罗门王的宝藏》翻译。《所罗门王的宝藏》是英国“有史以来最惊心动魄的作品”...”

弥尔顿诗选

《弥尔顿诗选》

弥尔顿(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02

“弥尔顿(JohnMilton,1”

黑暗的心脏.水仙号上的黑家伙/译林世界文学名著

《黑暗的心脏.水仙号上的黑家伙/译林世界文学名著》

[英]约瑟夫.康拉德.译林出版社.2001年1月

“”

秀发遭劫记

《秀发遭劫记》

[英] 蒲柏.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9

“《秀法遭劫记(英汉对照)》写的是真人真事,是两个大户之间的小风波,其中一家姓彼得,一家姓弗莫尔,都拥有大片土地和信奉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