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论——技术流派 or 人脉流派?

 

不做实验的人玩转科研并非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一种不同的技巧。今天,带来科研方法论系列第一辑——技术流派 or 人脉流派,欢迎诸君点评。...



七八年以前,酸菜还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少年,踌躇满志地打算做一番事业。2006年RNAi正火,我读了一把一把的功能基因研究文献,不要误会,我一直从事的是销售工作,钻研技术纯粹为了提升业务能力。但一不小心悟性还行,竟然被我琢磨出来了门道。念研究生时候不曾领悟的东西,在自学后成了才。

老谈一直对此很不屑,他不相信不做实验的人也能做科研。知识分子的清高我理解,科班出身的老谈一直念的是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研究所,一路保送上来硕博连读,骨子里有一种东西,叫“傲气”!终于经过这几年的磨合,他到底服了。老谈现在的大Boss也没做过几天实验,但老板依然是老板,在帮主的level已颇有点大神的风范。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么个故事,刘邦称帝之后四海降服。闲下刘邦找韩信谈心,讨论统领军队才能的大小。这一出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虽然表示刘邦带兵不如自己多,但韩信的马屁依然很到位,他说刘邦是“将将之才”,而把自己的才能定义为“将兵之才”。这么看来,不做实验的人玩转科研并非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一种不同的技巧。今天,带来科研方法论系列第-1-篇——技术流派 or 人脉流派,简称技流、人流。

——酸菜

搞科研的人对“技流”一般不陌生,在实验室,他们常常自称屌丝。求学阶段的科研型博士走技流路线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跟科学院里那些搞基础的并没有太大区别,除了实验技能各种不行、各种水以外。博士二年级还连PCR都不会做确实有点说不出口,但是在熬了两年之后,科博同学的实验也做的很溜了,因为学医普遍英文功底不错,写文章自然也是信手拈来。真正在实验室潜修过两年以上的,出来都透着一股子专业,聊科研思路,SCI那是一套一套的,更别说那些进修到美利坚去做博士、博士后的精英了。

技流对自己的科研能力都比较自信,他们只崇拜那些文章发的比自己好的人。虽然毕业上了临床之后基本难得再看点文献,思路已然落伍,但因为有些底子,申请基金总是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的,熬几个通宵往往也能憋个课题出来。但是不争的事实是,博士毕业之后,基本科研的产出就断了,没时间做实验自然也不会有数据,要不是还发点临床的文章,还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作基础。一两篇低分的SCI混个学位还凑合,在国自然的惨烈竞争中根本不够看。

“人流”是另外一种风格,你可能从没有看到他们做了几天实验,但是该发文章发文章,该毕业就毕业,人家一点都不耽误。实验自然是有公司做的,老板那里演点苦情戏经费就有了,即时没有经费,保不齐也有个中科院的兄弟在百忙之余,热心地、无微不至地帮他完成了研究工作,他的任务就是请客吃饭,称兄道弟,肝胆相照,署名带上。讲到这里技流朋友们就懂了,你们一直很鄙视人流,觉得他们投机、浮夸、胸无点墨,但是当你身边出现了一个这样哥们的时候,其实你总是很难拒绝他,这就是人流的魅力。

拿出来这两种风格进行比较,重点在于分享走上从医这条道路之后,在没有时间,没有经费,没有劳动力的情况下,如何在科研中获得竞争优势。自身能力强固然重要,依靠实验室阶段潜修憋出的大招一举攻克国自然青年基金,你已经走在小富之路上,未来更有机会引领风骚。然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对周遭资源的利用,讲专业点,叫“发挥人脉资源在科研配置中的主导地位”。

酸菜绝对不赞成关起门来做科研,反而推荐大家要打开门来做,欢迎各种合作。因为基础科研本来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在繁重的临床工作缝隙间,无论你技术功底再好,倘若没有帮手,即使连实验的延续性都难以保障,而脱产攻坚又会把临床业务给耽误掉。这两者都需要全情投入才能做好,因此本质上是冲突的。

善用资源,第一要紧密依靠老板的资源,无论这个老板是曾经的导师,还是现在科室的大佬,只要你肯干,讨巧一些,总可借势发展。善用资源,第二是要充分利用优秀的同学资源,一群同学中,总有人“先富”,要积极主动地要求他们带动“后富”。人跟人的交往,付出是相互的,你在科研上仰仗兄弟,也许在其他方面他也有求到你的地方,人情世故,莫不如此,医学这样一个封闭的圈子就更是通行法则。最后,善用资源,要多结交做基础的朋友,这些打通任督二脉的高手往往稍作指点,就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别忘了,解螺旋也是你资源的一部分,只要不是太忙,诸位的问题酸菜还是会使劲回复的,我回复不了,不是还有那自命不凡的老谈么,那绝对是少林方丈级别的。

(哎,这位朋友,我这是比喻,不是隐射,你看你老提师太干什么,还能不能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关注 解螺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