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了!乌当区社区阿姨手太巧,废物都能变成宝!

 

碎布片儿、旧牛仔裤、毛线头……也许在旁人眼里都是些没用处的“废物”,但乌当区创新社区的老人们却不这样认为,因...

碎布片儿、旧牛仔裤、毛线头……

也许在旁人眼里都是些没用处的“废物”,

但乌当区创新社区的老人们

却不这样认为,

因为只要在她们手上“倒腾”一下,

就能“变废为宝”,

成为一件件可爱的家居小摆件。


废弃衣物成工艺品

4月19日,是乌当区友邻社养老服务中心手工布艺小组第二次活动的时间。10位来自创新社区的老人聚集在一起,穿针引线,用废旧布料和珍珠棉做出了一个个造型可爱的“梨”和“南瓜”小摆件。

友邻社社工张月介绍,开设手工布艺小组的初衷,是让老人们多一种活动手指的选择,防止和纠正老人患上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上肢麻木无力、颤抖、握力减退等症状,同时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和友谊。

正巧今年1月30日,创新社区“暖心墙”完工,不少居民送来了家中闲置的衣物,其中一部分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如今,老人们决定定期整理“暖心墙”,把不能使用的牛仔裤和毛衣拿来,拆剪成他们所需的形状和长短,用来制作工艺品。

“这样我们的成本降低了很多,同时减少了浪费。”张月说,制作完成的工艺品并不是带回家,而是放在养老服务中心,等到以后办活动,当作纪念品发给参与者。
“老有所为”才是

最大的“老有所乐”
手工达人
在10位老人中,名叫郑业云的阿姨动作最快,只见她戴着老花镜,手指上套着顶针,低着头,不慌不忙地就完成了手工艺品,俨然一副专业派头。

自制提包:

“你看这个包,就是我自己做的。”郑阿姨拿起枣红色的提包,兴奋地说,她之前有个皮包,有一次坐公交车时,老年乘车卡被人偷走了。虽然损失不算惨重,但心里总不是滋味,这让她下定决心,要制作一个提包。

包的布料是用闲置的锦旗裁的,封口处使用了一根粗皮筋,让手提包变严实、轻便。看到这样的作品,其他老人纷纷竖起大拇指,称她为“手工达人”。

郑阿姨说,她还要继续自己的DIY“事业”,把手工课堂上的小摆件样品拿回家,用缝纫机制作成“放大版”,当成抱枕和护颈枕。


曾经手拙

如今灵活
谁也想不到,他们中曾经有人可是连补丁都不会。

手工小组中,不乏像郑阿姨这样的“达人”,但也有被贴上“手残”标签的老人。丁桃梅阿姨说自己就是个典型。“小时候都是妈妈给我缝缝补补,后来还是老人家给我孩子缝缝补补,所以我连缝个补丁都不会。”

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丁阿姨坚定了要练练手的决心。第一次参加手工布艺小组活动时,丁阿姨的缝制过程很艰难,当时穿不进针,得找社工帮忙;被扎无数次,疼得龇牙咧嘴;缝歪了不得不重来,极度挑战耐心……不过,丁阿姨还是坚持了下来。

现在,丁阿姨已经能在郑阿姨的帮助下,完成一件作品。“随着年纪不断增长,我们老年人的手脚越来越不灵活了,很多原来做得了的事情都做不来,有些失落。”丁阿姨说,听到一件件作品受到社工朋友的赞许时,她非常有成就感,希望继续学习下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同道中人”的友谊,这让她倍感开心。


欢迎扫码 关注我们

黔中秘境 生态乌当

微信号:weixinwudang


    关注 微乌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