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托克托县最神奇的村落——"三夭一圐圙"

 

编者怀着对东山人那种勤劳善良、勤俭节约、朴实无华的仰慕之情,在工作之余多次走进了东山,对山里人生产、生活做了...







编者怀着对东山人那种勤劳善良、勤俭节约、朴实无华的仰慕之情,在工作之余多次走进了东山,对山里人生产、生活做了一些粗浅的了解。



托县东山,主要是指新营子镇乃同村委会的"三夭一圐圙"即:李顶夭、刘宽夭、细合夭、圐圙兔,这里东与和林县接壤,南与清水河县毗邻。属典型的黄土高坡地貌,耕地多为坡梁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贫瘠,基本是"靠天吃饭",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糜黍、大豆、谷子、土豆等。



李顶窑村,原有村民68户,220多人,由于山里贫穷,大多数青壮人外出打工,现居住村民11户,27人,都为老两口。



李顶夭村,很早以前留有一口大钟,这口大钟铸有高、李姓氏,因此村民们认为该最早居住的为高氏、李氏,但该村的历史究竟有多久,村民们也不得而知。现姓氏有:樊、温、马、燕、秦、曹,李顶夭偏偏没有了李氏。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三夭一圐圙"基本是靠山窑洞。



窑洞是"三夭一圐圙".村民古老的居住形式,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早前祖辈们居住过的窑洞



李顶夭村樊大嫂61岁,孩子们都在处出打工,老两口留守本村,耕种30亩土地,养羊10多只,土地多是广种薄收,全年收入也就万二八千的,仅够老两口维持生活。



樊大嫂的姑娘带着儿子来看望母亲。



图为温大叔老两口。老人家生有5个子女,儿女们都外出打工,老两口耕种土地5亩,养羊10只,养鸡20多只,微薄的收入勉强够老两口维持生活,欠缺点由儿女们周济。温大叔77岁高龄,大婶71岁,身体特别硬朗,看上去像60多岁。.



热情好客是山里人的本性,温大叔温大婶也不例外,中午为我们特意准备了招待亲人的烙油饼、炒鸡蛋、炒山药丝。



温大叔采摘的南瓜.



温大叔养的羊



图为温大叔的窑洞。

勤劳的山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坎坷艰辛的生活。从农耕到养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劳作,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始终没有摆脱贫困局面,使得80%以上的人离开了故乡。



窑顶走路,烟囱在路上,是居住窑洞的特色,不足为奇。



天井(下沉式)窑洞院落



山沟沟美景



山沟沟美景



山沟沟美景



40多年前的米面加工房



李顶夭村维一的水利工程380工程,一眼机井解决了人畜饮水,也能解决一部农田灌溉。



山沟沟里的农田



刘宽夭村,现居住村民11户20多人,同其他山里人一样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并居有其所。



刘宽夭坡梁地



刘宽夭坡梁地



刘宽夭村,一对夫妻正在收割大豆。对于山里人来说,今年农作物产量算平年,无论是平年还是丰年,收割的方式总不会发生改变。



收割倒的谷子



勤劳的山里人辛苦劳作一上午,收工回家时还不忘稍带一些烧火柴。



细合夭村,现常住人口,3户6人,都是老伴儿组合,年轻人都已搬迁到平川居住,以托县工业园区打工为主,也有少部分从事商业、运输业等。



细合夭村



原来耕种的坡梁地,由于缺乏劳动力,再加连年干旱,导致多数土地撂荒。



早前祖辈居住过的窑洞。



圐圙兔村全貌



圐圙兔村,原有村民60多户200多人,现居住村民30户60多人,该村与"三夭"有所区别,65岁以上的有25户,55岁以上的5户,55岁以下的还5户。村民种植坡梁地为主,绵羊山羊养殖大户5户,存栏1000多只,其他散养殖1000多只。



圐圙兔村民许占宽、孟二庭。



图为圐圙兔村留守老人们拉家常。

老年人中最大的82岁,最小的64岁。老人们聊的焦点话题就是:"三夭"搬迁了,圐圙兔村为啥不搬迁,即使不搬迁为啥不给修一条进出山村的水泥路、自来水坏了无人关注维修等等涉及切身利益的话题。



圐圙兔村民张利平,42岁,是本村最年轻的,由于没有打工的技术,返村务农,成为养羊大户,年收入4万左右。张利平算山沟沟里的能人,懂点医术,由于没有行医资格证,所以不敢自称为大夫,但山里人需要他,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也能给打打针,输输液。



圐圙兔村原来也有自来水,因出故障没钱维修,导致两年停用,现村里的60多人、2000多牲畜的饮水只靠这一口井。



张利平在拉水途中



图为圐圙兔村水库



圐圙兔村一座破旧庙宇



圐圙兔村古老的门楼





用于水土保持的灌木林



由于东山有部分耕地坡陡路险,有的机动车无法作业,因此驴子还是山里人的运输、生产工具之一。



小驴驹







糜子





其实"三夭一圐圙"的贫困问题历届政府从来没有遗忘过,从无路到土公路、到沙石路、到水泥路,从煤油灯到村村通电,虽然政府投入不少扶贫资金,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贫穷。随着农村"十个全覆盖"的推行,结合小流域治理项目的跟进,政府从治穷的根本入手,实施了移民工程,使"三夭"村民彻底摆脱了贫困落后,"三夭"村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为.山里人的自豪!



移民新村,小青瓦,白粉墙,徽派建筑风格,远远望去仿佛到了江南。



图为乃同移民新村,移民涉及李顶夭、刘宽夭、细合夭25户村民,每户村民均建有羊舍。公共建筑有文化广场、图书室、阅览室、接待室等。



新村户型正房长12米,宽6米,有客厅、带火炕卧室、厨房、卫生间;南房长12米,宽4米。村民有望在11月底入住,从此告别祖辈久居的窑洞。



再见了,温大婶!



再见了贫瘠的东山!再见了淳朴的山里人!愿你们乔迁新居后生活更美好!

编者如有介绍不妥之处,请善良的山里人给予指正!

编者 薛二伟

大家都在看

1、托县美女《一壶老酒》唱醉了内蒙人!

2、内蒙古融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招聘

3、托克托县一溜湾的柠条

4、老托县小吃

5、关于新建呼准鄂铁路呼大段10KV线路 全线送电的公告

6、内蒙古托克托县飞出“百灵鸟”,一首“亲亲的大西北”唱得北方人乡愁不禁涌心头!!!

7、内蒙古托克托县第二部公益微电影《白色诱惑》再续网络收视高峰!!!

8、怀念我们住过的农村,每一幅画面都是满满的记忆…

9、联通托县分公司宽带装维人员对应维护区域信息表

10、托县便民电话查询

11、托克托---今生相遇醉美的缘!


    关注 托克托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