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 跟吴冠中去旅行 东西篇

 

五一小长假去哪里玩好呢?那个画画的家伙一准知道!...





艺术思维 第一期
哪一种人最会玩?艺术家呗

不仅不用打卡上班

还常常以工作之名游山玩水

美其名曰:采风写生

好一个“搜尽奇峰打草稿”

真的是拉仇恨啊啊啊

So,五一小长假去哪玩好呢?

那个画画的家伙一准知道

这两日小编翻阅吴冠中先生的画册

翻着翻着小心脏就开始跳跃了

恨不得立马开路

跟随他的脚步 去寻找诗和远方

……

国家最近出台新政策

鼓励有关单位周末多放半天假

接下来咱老百姓每到周末就可以往外蹦跶

把闲钱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

以下摘录吴先生的画作和文章供君欣赏

景点的详情还请各位看官移步度娘

准备好了吗,走起~
文章摘自《吴冠中画作诞生记》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吴冠中


华东
浙江 — 杭州




春寒时节忆杭州
杭州虎跑 1980年代
花港观鱼87年
浙江 — 富春江
富春江畔 1963
富春江上打渔船 1963
浙江 — 温岭石塘


1982年秋天,在浙江温岭县石塘渔村,我从高高的山崖鸟瞰渔港,见海岸明晃晃的水泥地晒场上伏卧着巨大的蛟龙,那是被拉扯开的渔网,渔网间镶嵌着补网者,衣衫的彩点紧咬着蛟龙。伸展的网的身段静中有动,其间穿织着网之细线,有的松离了,有的紧绷着,仿佛演奏中的琴弦,彩色的人物之点则疏疏密密地散落在琴弦上。我已画过不少渔港、渔船及渔家院子,但感到都不如这伏卧的渔网更使我激动。



补网 1988



石塘1982
浙江 — 舟山
我爱画船,主要由于视觉美的吸引,孤舟、舟群、帆起帆落、绳索交错、桅杆倒卧起伏、线缠绕着面,手忙脚乱的渔民,色彩斑驳,都给予画家尽情挥写的好时机……在绘画中如何发挥黑的能量,最见画家的功力,中外古今都一样。我爱黑,永远在探索黑的潜力。



舟山渔港之夜 1980年代
浙江 — 绍兴
1977年我为历史博物馆作《三峡》期间,鲁迅博物馆约我作一幅《鲁迅故乡》。我非常乐意作《鲁迅故乡》,由于崇敬鲁迅,也由于恋念乡情,绍兴和宜兴是如此相仿。这之前,我已两次专程去过绍兴写生,1956年还曾住在鲁迅故居的厢房里,夜深悄无人影,肃静中也许会听到灯下写作中鲁迅的一阵咳嗽,墙上会显现他偌大的背影!



鲁迅的故乡 1978 纸本

沈园位于浙江绍兴,原为南宋著名园林,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常来此游览,赋诗作画。沈园缘于陆游与唐琬的恋情绝唱而百世流芳。据记载,陆游与表妹唐琬互相爱慕并甜蜜结合后,却因家庭原因被迫分开。公元1155年春天,陆游到沈园游玩,偶然再次遇见唐琬,百感之下便在沈园墙壁上题了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梦沈园 1998
浙江 — 周庄
80年代我坐船到周庄,像是登上了孤岛,环村皆水也,那里不通汽车。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桥前桥后,傍岸闲卧舟楫。我住下写生,那是唯一的一家旅店,木头楼梯,登楼一望,黑瓦白山墙,流水绕人家,杨柳垂荫,鹅鸭相逐,处处入画。我曾留言:黄山集中国山水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1997



周庄后院1985
浙江 — 苏州
似狮非狮石头林,园林小,堆砌那么多石头,如石头里无文章,便成了堵塞空间的累赘。文章也确在石头世界里:方圆、凹凸、穿凿,顾、盼、迎、合,是狮、是虎、是熊、是豹,或是人,又什么也不是,如果真是,则视觉局限了,空间缩小了!狮子林是意识流的造型体现。



狮子林1988



苏州庭院 1980年代



苏州留园1983年
江苏 — 宜兴
故乡的桑园,故乡的苇塘,姑姑舅舅的住房,记忆中故乡的光景,处处相仿。

水乡哺育了我的童年,我画过水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画里流露了乡情,更体现了我对形式美的追求。“小桥流水人家”之所以诱人,乃由于其结构之完美:小桥一一大弧线,流水一一长长的细曲线,人家一一黑与白的块面,这样,块面、弧线与曲线的搭配组合,构成了多样变化的画面。画不尽江南人家,正由于块面大小与曲线长短的对歌间谱出无穷的腔。



故乡苇塘
福建 — 鼓浪屿


鼓浪屿 1977
福建 — 武夷山


武夷山图 1988
安徽 — 黄山


黄山迎客松1974



黄山日出1986
西南
云南 — 丽江


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从杭州迁到云南,又从云南迁到四川,中途,有几个同学不搭车,学徐霞客的样,徒步走上云贵高原。他们走进玉龙山,路上李霖灿同学给我寄来明信片,一面描写见闻,另一面是用钢笔画的玉龙山速写,真教人羡慕,遗憾未能跟着去。从此,我一直向往玉龙山,她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



玉龙雪山

1978年我到昆明,便专程去访玉龙。在丽江街头遥看玉龙,高空中那点点白峰和几小块黑石头,很不过瘾,尽管诗人们在歌唱:“遥看玉龙年年白,更有斜阳面面红”,但诗意重于画意,形象太远了,不能感人。进入山麓的黑、白水地区去,交通很不方便:我和小杨找到进林场拉木头的卡车,路险,卡车怕出事不肯拉人,感谢当地领导协助出了辆吉普。暴雨天我们到达了林场,住进伐木的工棚里,喝大块木柴火上煮得滚烫的茶,蛮好的,只是雨总不停。一天、两天、三天……似乎没有晴意。玉龙山在哪里?看不见,只在头顶上,云深不知处!她也有偶尔显现一角的时候,立即又躲藏了,像希腊神话中洗澡的女神苏珊,不肯让人窥见。我于是将铺板移到小小的木窗口,无论白天、黑夜、坐着、躺着,时刻侦察雪山是否露面。我悄悄地窥视,惟恐惊动她。若发现有人偷看,她会格外小心地躲进深深的云层里吧!偶然雨停云开,雪山微露颜面,立即出门捕捉,但挥亳未及三五笔,她又缩回云层中去了!几乎天天如此捉迷藏似的搏斗了一个星期。一个夜半,突然云散天开,月亮出来,乌蓝的太空中洁白的玉龙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了,像被牛郎抢去了衣服的织女,她无法躲藏了。我立刻叫醒小杨,我们急匆匆抓起画具冲出门去,小杨忙着替我搬出桌子,我哪里等得及,将大幅的纸铺在石板地上,立即挥毫。战斗结束,画成后,我一反平常的习惯,居然在画面上题了几句诗:崎岖千里访玉龙,不见真形誓不返;趁月三更悄露面,长缨在手缚名山。太兴奋了,但我不喜欢将诗题在画面上,局限了画境,后来还是将诗裁去了。



月下玉龙山1987



玉龙山下丽江城1991



丽江庭院1979
云南 —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1978年



西双版纳村寨1978



忆西双版纳 1980年代
云南 — 滇池


滇池1978



滇池秧田
贵州 — 花溪
萧瑟的天气,严峻的政治空气,1972年冬我偕老伴去贵阳探她母亲的病。抽空去了花溪,大树都脱叶秃枝,铁线丫杈,婆娑乎,哀泣乎,难名所感。溪水清清,其间无粼粼之波,倒影一味仿效岸上树之姿态,婆娑与共,哀泣相应。这风光明丽的园林里几乎没有游人。我冻着手作了一幅水彩,以岸上斜倾的老树及跌入水中的倒影作为画面的构架。细心的读者当会发现每棵树与其倒影并不完全能对上口径,有的树失落了倒影,有的倒影却又找不到岸上的主体,虚虚实实,都缘作者意图布网 围捕萧瑟之气氛。


花溪1981
贵州 — 乌江




贵州乌江 龚滩小镇1984
四川 — 峨眉山
吴冠中一生走过很多名山大川,峨眉山是其非常喜爱的写生地之一,1978年,画家往峨眉山写生,当地旖旎的风光给他带来很多灵感。吴冠中曾说:“我不是为了佛教圣地而上峨嵋,也不是为了道教圣地而上华山,而是踏遍名山人渐老,收尽奇峰打草稿。……我寻找的是线的组织结构,直上数千仞,那石纹的奔放转折给古今画家们多少启示啊!”



峨眉山月思李白



峨眉山下



镜子田1979
四川 — 乐山大佛
四川乐山大佛的脚指甲上可以容四个人打扑克,大佛坐着高达76米,站起来有多高?不知道,据说是世界第一大佛。大,不一定就有气势,人们从高处去瞻仰大佛,先见其顶,往往好奇地衡量那大耳朵和长眼睛的尺寸,但并不感觉到磅礴气概。往下俯视,才知自己原来在山之巅,立足大佛之上。大佛脚下江水滔滔,十分惊险,胆小的人是不敢顺着那陡而窄的石阶下到大佛的脚指甲上去打扑克的,甚至有人往下看一看便头晕。我爬到佛的脚下仰望佛面,高不可视,也难作画。我再爬到与佛的腰部等高的地方观察,依旧如瞎子摸象,不识全貌。最后我雇了小舟,冒着急流划到江心的沙洲乱石堆里回顾大佛,全貌看清了,但离得太远,巨大的佛被透视规律缩小了。只有燕子,它上下左右飞翔,时时绕着大佛转,忽而又投入大佛的胸怀,飞累了就栖止到大佛胸前的杂树中去!那才能体验大佛的高耸和阔大。我追随着燕子的行踪画了大佛。峨眉山上的雨飘来了,又飘去了,于是彩虹在佛后升起,我便迅速地画下了彩虹,虔诚的老太太们说这是佛的光环。



乐山大佛1979
四川 — 九寨沟
九寨沟,九个寨子一条沟。崇山峻岭环抱一条碧蓝碧蓝的水,连绵数十公里,横冲直撞奔腾出谷,一路跌出诸多样式的瀑布。瀑布与瀑布间铺展开明静宽阔的蔚蓝水面。水生灌木密集成林、成堤,往往将水面绕成许多蓝色的小池。有一处水滩宽阔,其间散落着无数小小的“岛”,岛上野树与松、柳杂居,相依着立足于有限的土石间,疏、密、俯、昂,千姿百态,一如丰富多样的盆栽。



九寨沟1988

 
母土春秋1997
记得是在九寨沟的丛林某处,突然发现一片大树被伐倒后的空地。大树根部裸露着年轮,粗粗细细的各种年轮陈述着消逝了的岁月。年轮边都已长出新枝,跨过旧的年轮岁月,它们拼命地伸长,其中粗壮的又成了新的乔木,不过身段大都是扭曲或倾斜的,于是这片空地成了杂树的新林,穿插着许多细瘦的枝条,疏影横斜,错落入画。在石头与树根间,地面的野草在阳光的宠爱下格外苍翠,其间杂花盛开,虽非姹紫嫣红,却也素淡醒目,并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鲜紫、明黄、胭脂……显然这里吸引了画家的眼睛,我不会放过这一荒僻之美的乐园。



九寨沟85
老重庆
8年抗日战争,我居重庆郊区5年,忆及蜀中风物人情,仿佛第二故乡,故曾多次入蜀写生,每入蜀,情思脉脉,年光倒流。矗立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山城重庆气势雄伟,鳞次栉比的重庆独特风貌举世无双,从造型艺术角度看,其重叠、错落、黑白相间、垂线的统一与横线的连绵构成无比丰富的建筑雕塑感或雕塑建筑感。人家密集,彩点散泼,山径穿凿,是岁月营造之迷宫。山城兀立在滔滔大江之上,江中舟帆穿梭,樯桅林立,纷繁世事,从水上串联到山巅,上上下下人人靠步行,蜀人脚力坚强,无愧山城人。愿她永葆青春,不随作者同衰老。



老重庆1997



老重庆 1996



夜重庆

下期精彩预告



“东奔西跑”之后是“走南闯北”,明天请继续关注我们为您定制的五一小长假特辑“跟吴冠中去旅行之南北篇”



    关注 恒邦艺术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