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幼升小”竞争激烈程度和这儿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这部纪录片道尽了如今升学有多残酷

 

好在,我们不在香港,也不在北京和上海...

↑ 点击上方蓝字“河青家长会”关注我们
河北青年报《家长会》周刊官微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本周末,在很多家长心目中
对小升初至关重要的两场考试就要就要来了
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
创新杯数学竞赛(石家庄)
家有考生的家长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临近6月,孩子们的各种升学信息集中爆发
不论是考试 还是择校
孩子们幼升小、小升初辛苦
操不完的心




一部名为《没有起跑线?》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娃娃从子宫里就开始竞争的香港。给你一丢丢的安慰……
▲ b站可搜 一共5集 一集20min左右
《没有起跑线?》是香港的一部纪录片

看完也许你会觉得还是幸福的
香港的很多小孩子

从小幼儿园上2间

还没上小学功课就做到十点多

同时上5-6个兴趣班 还有升学面试班

以各种考级拿证书为目标

……
纪录片开头就有家长坦言

在香港 不买楼 不生孩子

就可以活得很潇洒


孩子 要赢在子宫里
Irene今年27岁 有一个一岁半的儿子

同时怀了二胎 5个月

由于在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

毫无准备

导致儿子与同龄小孩比 落后一大截
抱着儿子去报名学前班

比儿子小的妹妹都可以从A唱到Z

而自己儿子只会念B

因为平时叫他阿B
于是在第二胎的时候

Irene就要妹妹赢在子宫里啊!
那子宫里怎么赢呢!
传说中的胎教
在肚子里的时候

就开始听ABC 那小孩出生就不会抗拒

出生之后呢要催眠式

不断给孩子听英文
除此之外 因为大儿子没有幼稚园录取

Irene在怀胎五个月的时候

就已经为女儿了解了

家附近五六十所学前班幼稚园的情况

索取报名表


《没有起跑线?》节目除了采访家长

还邀请了两位嘉宾

体验幼稚园和小学生的日常

惊呆了


幼升小 三四岁也天天学
香港小孩子的幼升小

读2间幼稚园

三四岁就已经没有娱乐时间

天天学学学
赶时间 就差厕所里学习
从出门就开始赶时间

出租车上吃面包

妈妈都要拿出识字卡片让念字
大街上看到什么

都要问认不认识啊

大概就差妈妈跟进厕所

指着一个英文问你 认不认识啊?
2间幼稚园 学满六个钟
上午下午2间幼稚园

在香港家长的眼里 不夸张
为了让孩子天天学满六个钟

匆忙到要在公厕换校服

也不夸张啊!
孩子在幼儿园读书

还可以睡个午觉

香港的很多小孩

惨到连午觉也没有啊!
你学10个兴趣班 我就学20个
孩子从小在幼稚园里学游泳

就是国家级的教练教学

不能只会一种泳姿
当然也不可能只在幼稚园学

香港家长对兴趣班的执念

看了都觉得可怕

不只在周末 是日常
你以为兴趣班还只是

钢琴、跳舞和画画?

人家孩子都已经开始学编程了
幼稚园的孩子 学编程

你没有看错啊!
当然

一般的唱歌跳舞

香港家长也是不会错过的
日常功课十点多结束
最后跳舞课结束

孩子累了一天 九点多钟回到家

还要做功课!
这位妈妈Athena自己的小孩子

同时在上六个兴趣班

每天完成功课之后要十点多才睡觉
也真的是非常可怜了
这样辛苦的日常

不知道香港的小孩子

都是怎么过来的


小学生一天连轴转
嘉宾来到一所小学体验日常学习

学校只讲英语或普通话
英文课上

老师拿出的电路板吓坏嘉宾
更加让嘉宾惊讶的是

同学们居然都会接线!
唯一让嘉宾觉得有点存在感的

是作文课

同学问他 蘋果的“蘋”怎么写
这所学校的学生语文好、分析能力强

艺术、音乐也都在行

在学校里还会再学一门日语
除了上学读书

小学生还要开始练体能咯!

练完体能

还要去上面试班 学习自我介绍
面试学习好了

还要去学习酒店餐桌礼仪

也就是传说中的绅士淑女礼仪班
小学生折腾了一天

终于到家 以为可以歇会儿了
结果家里还有个大招等着他

萨克斯老师!
在家学完萨克斯

应该还要写学校里的功课


香港小孩活得很辛苦
在这样环境里 香港很多小孩

都有我不进步就是退步的觉悟

觉得自己不能输
小小年纪 每天起来

这么多书要念 兴趣班要上 功课要做

还要想着不能比别人差

也真的是辛苦了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很多小孩子读书读得比很多大人上班还辛苦,那有没有人关心这些孩子的不快乐呢?有。就像内地一直不断的“减负”呼声,香港也有教育专家和各种关爱儿童的机构会呼吁还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童年。

比如片中一位教育专家就反驳了被奉为教育信条的“赢在起跑线”:

“不是每个孩子的个性都适合一开始就出尽全力去跑,就像跑马的理论,每只马的特性都不一样,有的马的特性是在开始时领头,但是有的马留待后面发力,开始时守在后面,去到直路才冲出来。如果它的个性是留后,初时催它去跑,跑到一半就溃败,赢在起跑线的一刻,未必赢在终点线。



一些公益机构也会举办那些号召家长把游戏时间还给孩子的活动,让大家欢欢喜喜地喊出这些承诺。

其实家长也未必就那么铁石心肠、完全不懂孩子的苦和累,可问题就在这里:

大环境如此,谁敢轻易急流勇退?

所谓的大环境,指的是社会默认的那个成功标准,和你要如何达到成功的通道。这一代父母眼中,孩子通往成功的路径就是稀缺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一步一步往回倒推,必然会得到一个“必须抢滩登陆”的结论。

一切的疯狂和焦虑,都不过指向一个让孩子上好学校的目的。内地大城市疯狂的学区房和已经成了潜规则的课外补习班,也同样是教育资源需求和供应严重不对等的产物。

而这对“抢”的执念,大概还是和几代人的价值观有关。

他们见证了曾经社会资源和阶级的流动,“拼搏改变命运”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因此相信努力终究是有道理的,资源的稀少更加重了“主动争取”的分量。

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大城市,早早地把孩子扔到人生跑道上,都是一样的心态。

甚至当掌握着资源的人(学校)告诉家长,我们不看那些可以通过努力培训出来的东西——
家长还是会将信将疑,还是会心甘情愿地成为巨大的教育产业链上的一份子,因为他们只是想在学区派位的无可更改的“命运”面前,换一条努力能说了算的路试试,去为孩子抢一张公平游戏的入场券。

既然大家都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都默认同样的游戏规则,那想方设法要爬得比别的蚂蚱更快更好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这种逻辑,也在家庭教育的分歧中占了上风。别人都在做的事,你敢让孩子特立独行吗?别人上五个兴趣班,你敢让孩子一个都不上吗?

有意思的是,家庭中提倡不要逼孩子那么紧的往往是爸爸。香港有很多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爸爸经常是下班回来唱唱白脸的那一个,真正目睹了幼升小有多残酷、竞争有多激烈的,是一直负责教育孩子的妈妈。

恰恰是妈妈看得越多,越深陷这种无解的疯狂中不能自拔——这个社会需要的人都是在这样的机制中培养出来的,如果大家都不玩了,谁不乐意松口气呢?可是当大家都遵守着这样的游戏规则,又有谁敢抽身?



当社会的教育体制已经是一个不容侵犯的体系,那你只能身不由己地走着被铺设好的路。在香港,这条路可能是你在学校学不好中文字,学校会推荐你去找特定课外班的潜规则;在北京,这条路可能是你必须要报了三大课外班巨头的课才有资格参加某些顶尖中学测试的潜规则。

就像这位爸爸比喻的,家长被逼成了为了资源东抢西抢的“疯子”和“僵尸”,也有人想保持清醒,可社会咬了你一口,你就很难遗世独立,谁也担不起那个让孩子成为异类的责任。
疯狂的表象之后,家长知其病态却不得已为之的心态更值得人深思。

但最无奈的是,家长的本意是想让孩子占据好资源、人生走得更轻松,可是却陷入了一开始就枷锁加身、越走越累的悖论。
好在,我们不在香港,也不在北京和上海
编辑综合:上海全知道、Vista看天下

编辑李萌
联系我们
河青家长会热线:0311-83865177

广告合作、活动洽谈:0311-83865177、13831199976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下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推荐阅读

给孩子的文章一个见报的机会!快来参加“河青杯”河北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吧!

夏天家里养这些植物,不仅好看,还能帮忙驱虫!

房产证下岗了!不动产证到底要不要写孩子的名字?


    关注 河青家长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