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告诉你,爸爸是孩子的方向

 

最近一部印度电影火遍了各大影院。据说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印度的观众都会自发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绝;印度的四个邦都为该电影票房免税。...





来源:综合自网络、周冲的影像声色、沐宛、叶子飘飘的天空等

最近一部印度电影火遍了各大影院。据说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印度的观众都会自发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绝;印度的四个邦都为该电影票房免税。



这部电影就是:《摔跤吧,爸爸》

目前,《摔跤吧,爸爸》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了9.3分。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印度前摔跤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饰演,曾饰演《三傻大闹宝莱坞》男主)迫于生存压力放弃了自己的热爱的摔跤运动。

但是,代表国家在国际赛事上赢得一枚金牌的这个梦想,他却一直铭记在心。于是,他将这个梦想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希望他的孩子能实现自己的这个。

梦想。



不知是命运弄人,还是接下来的故事才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满怀期待的辛格得到了一个女儿。

于是,全村人都开始给他们夫妻俩出各种“得子偏方”。各种办法都试了,可是,他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孩子,都是女儿。

命运的戏弄、村民的质疑和取笑,让辛格逐渐开始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你不能永远活在过去”,妻子对他说。

终于,他亲手取下了墙上的那枚金牌,也慢慢成了一个普通的男人,养家糊口。



直到那一天,他对生活的激情又重新燃起。

那天辛格从集市回来,村里的一对夫妇跑来他家里告状。原来是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把人家的两个小伙子打得鼻青脸肿。



邻居走后,两个女儿本以为她们要被父亲狠狠揍一顿,没想到,辛格却说了句:你们俩是怎么打的他们?两个女儿就开始拿她们的堂哥作实验,给父亲还原了当时的完整情节。

就在那一刻,辛格发现了两个女儿身上有着成为摔跤冠军的潜质。



当天晚上,他告诉妻子:我要把吉塔(大女儿)和巴比塔(二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

从那一天起,她们就在父亲的逼迫下开始了魔鬼训练,而她们的童年也就结束了,没有了零食、裙子、聚会…… 甚至连印度女孩及其看中的长头发也被父亲狠心减成了板寸。



她们也曾有过抱怨和反抗,直到有一天一个即将出嫁的朋友对她们说:“我多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父亲。他会让你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而不是像其他印度女孩一样,小小年纪就要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然后做一辈子的家务活。”

“他为你们遮风挡雨,就是为了让你们能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他在和全世界对抗,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



那一刻,她们才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虽然父亲是因为自己未完成的梦才训练她们,但同时他也是在帮她们改变命运。为了让她们摆脱印度传统女人的命运,成为别人的榜样,父亲不顾全村人的质疑和嘲笑、不惜得罪政府官员,甚至被自己的孩子埋怨。

于是,姐妹俩开始主动训练,成为冠军也成了她们的梦想。





当然,在夺取世界冠军的这条路上,她们经历了无数的艰辛、痛苦、迷茫、挣扎……她们与父亲也产生过严重的隔阂与误会,大女儿吉塔为了证明自己的“新技术”甚至与已经年迈的父亲来了场实战。



不过,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爱的力量,子女再不懂事、倔强,父母也不会真心撇下孩子不管。

最后,吉塔在父亲的指导下经历了几场激动人心的鏖战,并摘得了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55公斤级比赛冠军,成为印度史上第一位获得摔跤运动世界冠军的女运动员。

电影背后的故事

除了剧情,几位主演在荧幕背后的努力简直就是另一部活生生的励志片。

在这部电影中,男主需要饰演印度摔跤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19岁、29岁和55岁时的状态,需要先增肥25公斤再在五个月之内减掉。



当然,这个过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导演曾建议他用特效和化妆,但是他说:只有真生成为一个胖子,我才能体会到胖子的感受。

当记者问他问什么不先拍瘦的时候呢?

他说:如果先拍瘦后拍胖,那么电影拍完了,我还是个胖子的状态,就没有动力瘦回去了。



两个女儿的扮演者也是特别拼,电影中的每个摔跤镜头都是亲自完成的。

两位女演员跟着印度国家摔跤队教练每天训练两到三小时,训练了一年半,都是按照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来训练的。

《摔跤吧!爸爸》告诉我们的
关于教育的道理
A

“身教”重于“言传”
有人说,能动手解决的问题,马哈维亚绝不磨嘴皮子。

诚然,电影最开始,他就与当地的一位邦级摔跤冠军展开较量。

只因为人家说了一句:如果动动嘴皮子就能拿冠军的话,那么你早就拿了。

三下五除二,他把对方撂倒在地,用实力获得对方的尊敬。

在他下定决心准备训练两个女儿之后,一切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即便条件再艰苦。

当女儿被拒绝进摔跤场,他一个人砍掉庄稼,收拾一片空地出来,给她们作训练场;

当女儿缺乏营养、体重过轻,但家里又没钱,他自己去跟卖鸡的人讨价还价,并说服对方便宜卖给他;

等等细节,都展现出马哈维亚作为一个父亲和教练,甘愿为实现梦想付出的代价——这个梦想不仅仅是为了他个人。
B

心怀感恩与敬畏
他对孩子们说:“要对大地母亲敬畏,记住,你们越是敬畏,得到的尊敬越多。”

事实上,从侧面来看,无论在村里还是在家里,他都倍受尊重。

女儿们牢记他的话。

每当参加比赛,都能看见吉塔和巴比塔对大地心怀敬畏。

拥有感恩与敬畏之心,便少了埋怨与浮躁;

多了脚踏实地对情绪的掌控与对自我的了解。

而这种信仰,深深融进父亲马哈维亚的血液里,并在女儿们身上得到延续。
C

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一同成长
对马哈维亚而言,女儿首先是自己的孩子,再是他梦想的载体。

面对孩子的反叛:调闹钟、对灯泡做手脚、假训练、装受伤;

面对吉塔对他父性权威发起的挑战;

还有,吉塔内心的成长变化,甚至有些误入迷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逆反很正常,焦虑很正常,甚至,在父母可控范围内,短暂的自我迷失都很正常。

马哈维亚只相信一点:他的女儿是最棒的!

他有信心与耐心陪她度过任何难关。

知女、懂女者,唯父亲是也。
D

父爱胜过天
与其说马哈维亚将梦想强加给孩子,倒不如说他的信念与精神力量,耳濡目染让女儿们对世界冠军有了渴望与憧憬。

当他买不起正规的训练垫子,在纸上给女儿们画了一个垫子的模样,女儿们眼里闪烁着希望之光。

当训练队欲开除她们的时候,父亲的话又一次让所有人泪奔。

他说,她们没错,她们错就错在有一个疯狂的父亲,为了给祖国赢得金牌、为国争光而剥夺她们快乐的童年——他所做的一切,他自己心中有数。

他对女儿们说,当你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获得鲜花与掌声的时候,我的梦想才实现。

记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让天下所有看不起女孩子的人们,大开眼界;更是为女同胞们,拿到冠军。

“真正的高手思维与常人不同,他们能够跳出一己私利的小圈子,通过成就他人,帮别人摆渡,最终惠及所有人。”(电影《摆渡人》)
E

懂得适时放手
电影最后一段设计很巧妙。

在吉塔决赛中争夺冠军的激动时刻,父亲马哈维亚则被关在小屋子里,挣扎着出不去。

强烈的冲突将观众们的心死死揪住。

吉塔,记住,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我只能教你方法……”此时此刻,父亲的话在吉塔脑海中清晰浮现。

父亲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会时时为自己祈祷,他的精神永远与自己同在。

是的,父母能够帮助我们一时,却不能陪伴我们一世。

更何况,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帮不了我们。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懂得适时放手。

孩子翅膀硬了,总有一天,要学会飞翔;

总有一天,要独自翱翔在蓝天之中。

唯有独自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才能更加波澜不惊地同世界交手,将冠军的奖牌收入自己囊中。
综上所述,培养“金牌孩子”,
爸爸要这样做——


第一,要做孩子天赋的挖掘者和基本功的

苛刻训练者(督促者)。
可为什么非得要爸爸?

你说妈妈也行?

当凌晨5点,赖在床上的女儿对你撒娇,当在课堂上瞌睡的女儿对你抱怨,当不愿剪头发的女儿对你痛哭流涕,

哪个妈妈能狠下心继续?

——而冷静到冷酷的爸爸紧皱眉头,不说话。


第二,要做孩子真正、全面的了解者,

及时拨乱反正的引导者。
为什么非得要爸爸?

你说妈妈?当权威的科班教练对你横加指责;对你咄咄逼人施威;哪个妈妈能逆风而行?换言之,不是说女人最八卦,最喜欢道听途说人云我云,迷信权威?

——而冷静到冷酷的爸爸紧皱眉头,不说话。


第三,要让孩子剪断脐带自我成长,

顺其自然做那个该做的放手者、目送者。
为什么非得要爸爸?

妈妈?母子连心,看现在那么多“妈宝男”“妈宝女”,哪个妈妈舍得子女离开自己?纵然以爱的名义绑架,也是一个好绑匪呃!恨不能终身绑在身边,替他们精打细算一辈子。

心甘情愿目送,何其之难?

——而冷静到冷酷的爸爸紧皱眉头,不说话。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小编:彭晨


    关注 今日女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