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两个小时的“汗蒸”

 

一场两个小时的“汗蒸”小时候特别喜欢跟爸爸去洗桑拿,因为那里可以汗蒸,别的澡堂却没有。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

一场两个小时的“汗蒸”
小时候特别喜欢跟爸爸去洗桑拿,因为那里可以汗蒸,别的澡堂却没有。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我生长的小城市里,汗蒸并不常见。

那个时候,一个理发店如果能在理发前后为我提供洗头的服务,我会放弃家门口的理发店,甘愿骑上10分钟的自行车。洗头的理发店在洗漱池上方有个铁桶,铁桶上按有一个水龙头,为了不让水流过急,师傅在水龙头下栓了快布,这样流出的水浇在头上就不会有拍打的感觉。当桶中没水的时候,师傅需要用瓢将水挖到桶中,我则坐在洗漱池前的板凳上,趴在那里等着他的服务。

我是多么没有良心,当别人给我一张床,让我能躺着洗头的时候,我就再也没有去过之前的那家理发店,我猜它早已不在了。伴随着躺着洗头的兴起,汗蒸房也从桑拿走向了无数个澡堂。即使我才十来岁,每次去澡堂都喜欢先蒸一下,然后再搓去身上的污浊。大人们就会告诫我,小孩子不能在汗蒸房待的时间超过10分钟。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知道大人可以在汗蒸房待多长时间。

感谢新中关购物中心的金逸影城让我体验了两个小时的“汗蒸”。《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精彩让我们忘却了汗蒸时的单调,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200人的汗蒸活动也到达了顶峰,平时不经常锻炼的人已经陆续离场,像我们这种坚持两个多小时看完影片的观众基本都已中暑。

有次在天津的一个影院我也发现了这种“汗蒸”情况,商场不开空调,影厅变成汗蒸房。今天我走到了金逸影城的检票人员那里质问为什么没有开空调,得到的答案是:“这是商场物业的事,跟我们没有关系。”我又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办法呢?回答是:“我们也没有办法。”

其实得到这样的回答是意想之中的,作为一个深度职业病患者,我其实是做了个测试。这个测试的结果就是为了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让我自己的公众号能更快的上线。没错我就是个心机婊,而且我选择在检票口的地方质问。

稍微插几句题外话,《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是部不错的电影,是戳中了我的泪点的。通过信件的往来,让我想起了中学时代,我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与远赴他乡求学的朋友交流的。每天都会去接收室查看信件,虽然人不在身边,但是心却连在了一起。慢慢地,电话普及了,网络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远在他乡可以与亲人、爱人、朋友视频,沟通更频繁了,人们好像离的很近,其实心依旧很远。

工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我却越来越懒,而且越来越浮躁,甚至只有焦躁才能促使我完成某项任务。比如这篇文章,如果不是为了吐槽新中关购物中心和金逸影城,可能我是不会写这篇文章的,那我的公众号的运营时间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

那么,这场“汗蒸”为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用户基础观的重要性

当新中关购物中心和金逸影城以为绝佳的位置,还算不错的硬件条件,较为齐全的大众购物品牌,可口的餐饮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时,其实已经亦步亦趋地走在了通向死亡的道路上。企业的核心优势是自身发现用户需求并满足需求的能力。

顾客在选择消费时很多因素都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有一定权重的。位置、装修、入住品牌等都可以左右消费者的行为,只是消费者偏爱的程度不同罢了。以天津的大悦城和恒隆两家商场为例,有些人选择大悦城的动机是因为那里有电影院或直通地铁,而有些人选择恒隆却是因为恒隆的装修比较好,更有甚者认为恒隆人少、清静。

新中关和金逸影城貌似相安无事,是因为大家做的都不好。然而竞争是动态的,在四月下旬只有一家商场开了空调,这家商场的客流量可能暴增。不要小看这一点的改进,客流量的暴增有可能会对入住此商场的品牌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品牌可能会因此加强与这个商场的合作。这种蝴蝶效应有可能产生一个巨大的龙卷风,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

在平台战略理论中,商场也是一种平台模式。上一段所提到的现象在平台战略中称作网络效应:平台一边用户的变化会导致另一边用户的变化。以打车软件为例,软件上的司机比较少时,乘客会感觉很难打到车,便转而用其他打车APP。而乘客的离开又会使司机感觉订单很少,也会离开这个平台。

无论怎样的商业环境,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如何发现并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企业存活的基础。

二、去中层化

我为什么可以提前预知金逸影城员工的回答呢?因为我知道不开空调这件事影院可以完美的推到商场管理的问题上。其实在工作中,有多少事情是本来可以做,却找一个借口推脱掉的呢?又有多少工作本应你做,却找个借口想让别人替你完成呢?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借口了。在您所处的组织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过?如果有,并不稀奇;如果没有,堪称伟大。

作为心机婊,我挑逗出金逸影城的员工说出“我们也没办法”这句话也是有目的的。其实我想说的是在喜欢找借口的个人和组织中,是不会竭力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我吃饭时看到云海肴门口摆放着这样的扇子,我马上就想到了一条解决方案:在与商场协商无效时,影院无偿为观众提供折叠扇,观众只需20元押金就可以获得扇子。这个方法不一定管用,但起码会让观众舒服一点。如果有人问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成本,那么首先这样的扇子折旧成本很低,第二年还能继续使用。另外,扇子上可以为一个企业做广告,这个费用根本不用影院承担。关键是,影院可以怪商场,自己根本没有为顾客考虑过,可见借口是多么可怕。



就在一个商场中,很多店铺面对闷热毫无举措,其中不乏优衣库这样的品牌。而Hot wind就在店内摆放了一些电扇,虽然不知道是为了顾客考虑,还是为了店员自身的健康,反正这些电扇至少让我原意走进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组织很难满足顾客的需求呢?在一个组织中,直面客户的是基层员工,直面社会、媒体的是企业高层。而大部分企业的决策层是谁呢?是中层!很多人都认为企业的决策层是高层,其实是要分开看待的。在企业的战略层面上这么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在真正执行上,中层和基层起了决定性作用。

今天我跟金逸影城的基层人员发火,基层员工是了解客户需求的,但是他做不了决策。他会把我的抱怨告诉给中层吗?如果企业没有激励机制,没有鼓励员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文化,我相信金逸影城的经理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如果我这篇文章假如产生了影响力,金逸影城的高层是第一个知道此事的,而非中层。

所以,企业若要保持用户基础观的核心竞争力,打通企业中层与客户的直接交流,打通高层与基层的直接沟通十分重要。甚至不惜去中层化,大大缩短企业中层的职位、数量。我们看过多少知名企业死在了官僚化、层级化、组织臃肿化中,而这都拜中层臃肿所赐。

这个“汗蒸”没白蒸,感触还有很多。作为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感觉还是简单介绍一下为妙。

本人是一名小小的研究员,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从事管理案例以及创新创业相关研究。

“萌传尺素”是我个人的微信号。“尺素”指书信,本公众号定位为搬运工,将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创新创业的案例在此与大家分享。除了如本文一样的心得体会,未来还会将一些好书工具化、图形化,甚至会有一些商业模式的分析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赐教。

另外,本人创办公众号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商业的目的,而是强迫自己每周多读书、多总结、多提笔。

其实,教授的形象并不是电影里吴秀波那样。



当然,教授也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拥有“地中海”。其实学者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不像电影中的那位“诗人”一样,很多学者工作强度不比业界的人士弱,但是却不为钱财、兢兢业业。

原创声明:本公众平台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萌传尺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