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方为真正的“大比丘”?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比丘是印度的梵语,不可翻译,只可解释,比丘是出家修行人的别称,比丘,比丘尼...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比丘是印度的梵语,不可翻译,只可解释,比丘是出家修行人的别称,比丘,比丘尼是特指出家人,在传统佛法里,居士也可以称为和尚,也可以称尼姑,也可以称僧众,和尚是和平而高尚,师父在讲和谐理论的时候,在讲如来藏道理的时候,和字解释为千人一口,和字是不是一个千字下面一个人,右边一个口啊,千人一口其实是表无量啊,无量的口怎么变成一个口啊,口是宣扬真理,表无量的万法,就是一个念。那么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后,是中国人误解了,只是把出家人说为和尚,把出家人说为尼姑,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叫什么和尚啊,叫学如和尚是不是?但是我们现在来讲,只有将错就错,我们不要去别开生面,反而叫人家生烦恼,怎么我们在家人还叫和尚啊,因为现在中国百分九十五的人他看不起和尚,是不是,你如果一个人出家的话,他会受到别人的耻笑和轻慢,全世界只有十二亿人没有宗教信仰,其中有十亿人在中国,所以针对中国的国情啊,我们最好是对法理法义明白就行,不要去反过来,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防止在涉及到佛的其他一些经典里,你才好理解,所以这个比丘作为出家人的独称啊,一般的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观照。

第一个角度叫乞士。乞丐的乞,战士、勇士、烈士那个士,如果按照这个字的含义来讲,乞是表下贱,士是表高贵,高贵的下贱人,下贱的贵人,这是不是符合世间法的辩证法啊,是不是符合佛法里的无分别法啊。高贵下贱当下是一,是不是。在印度他也有外道出家,印度外道人出家叫尼腱子,外道在家人修行叫梵志,但印度的外道修行人呢,他非常贡高我慢,一般的王公贵族,富贵人家请他们应供,或者怎么样,佛为了破除我们正法修行人的贡高我慢,所以规定我们出家人不可以自己搞饮食,必须要托钵,一方面破贪心,破我执,破贡高我慢;一方面要广泛的为众生修福田,许多人你不去托钵,他不会上门来供养你,你托钵了,多少给你一点,为此是不是度众生啊,造成一种气氛,是不是,你上门来供养也可以,当然在我们这个国土现在可能不行,你上门的话,人家可能要骂你,还要造业,所以这个[乞士]我们可以理解为,下乞衣食保养生命,上乞佛法成就慧命,所以在我们这片国土来讲,我们不要乞食,带着像乞丐讨饭那种心态来求佛法,把老师把善知识当成贵人,我们当成贱人,我们乞讨佛法。就如印光大师所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功德,十分诚敬得十分功德,这是真的,你不以谦卑之心,你不能入道,你是来求法,你不是来斗法,这在《法华经-药草喻品》讲得很清楚,老天爷下雨平等供养一切树木花草,可是一切树木花草它们得到的受用不一样,大树感到多多益善,中等树哎呀吃饱了涨了,小树搞出肠胃毛病来了,它还生烦恼,小草它给那个雨打死了,可老天爷是平等供养,所以我们登台说法,平等心供养一切众生,心量大的人,他感到太好了,太妙了,讲得越多越好啊,心量中等的人还可以嘛,是不是啊,心量小的人,他生烦恼,你算老几啊,你来教化我,你讲到什么事情,啊,是不是指嗓骂槐对着我来的,心量大的人,哦,师父讲的这个事情,正好是我们的毛病,他感恩戴德,他一下子把毛病习气丢掉了,是不是。所以我们听经闻法,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叫乞士,你乞了没有,一定要放下我执,要破除先入为主,种种的心态。

第二个含义叫破恶,这是我们的下手功夫,我们通过听经闻法,听闻《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道理,是不是从心地上最大的破恶啊,把我们的恶知恶见转为佛知佛见,在这个前提之下,[方便有多门],无非还是在破恶,不光是破知破见,还要破语言,破行为,破种种的习气,叫破恶。

第三个怖魔,出家人剃度两年,怖是恐怖的怖,魔就是魔鬼、魔王。出家人剃度两年,年满二十岁,可以受比丘戒、菩萨戒。我们现在来讲呢,一般的叫三坛大戒,为什么叫三坛大戒,有一些人剃度,连沙弥戒都没有受,所以这里补上这一课,所以当受戒人,登上戒坛以后,主戒和尚问:发菩提心没有?回答:已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就是说我已经明心见性,出家人从剃头之日起,就必须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才可以受戒。所以由于这个法,藕益大师当年,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知道,包括给他主戒的和尚,都没有一个明心见性,他自己也没有明心见性,所以自己呢,跪在佛前,把已经受了的比丘戒退戒。这是比丘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你必须明心见性,是不是?那我们现在受戒的,有多少人是明心见性呢,包括主戒的人,有没有明心见性,天晓得。据净空法师讲,从宋朝以来,在我们这个国土,就没有办法谈什么比丘不比丘,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受过戒的出家众,我们要想一想啊,你可不要自以为,就是个比丘、比丘尼啊。藕益大师这种做法是对的,但是他是按照,小乘人的观念来行持,有他的功德。按照大乘法来讲,你照样要受戒,照样你得戒,得戒不得戒在自己的心,不在于形式,明心见性的人,包括在家居士,统统都是比丘,当然不是名义上的比丘啊,只看你明心见性不见性。我们可不要执着,哦,那这样我们就不去受戒。我们去受戒,是为了恒顺众生,防止别人造口业,讲经说法,做法事,众生还执着,你有没有受戒,乃至执着你头上有没有疤,是不是啊。所以我们同样烫疤,有些人是按照燃身供佛这个念,消除自己业障,他烫这个疤,有功德。有些人这个烫疤,是为了能够出去参学,能够挂单,能够叫人家做法会认可,他这个烫疤没有什么功德,这是一种浮躁。同样一件事情,我们要论心,而不是论相,因为讲到受戒,涉及到现在很敏感的问题。在十年前,可能我们这个戒场呢,还是比较规矩,你功课过不了关,你就不能受戒,最近几年就不是这样了,现在是个什么戒啊,讲的不客气的,都是些猪八戒,我们还在自以为是,所以现在很多的道场啊,简直是佛法的悲哀,假和尚遍地滚。这是讲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主戒和尚问:你是大丈夫吗?回答:我是大丈夫。所以女众你可不要生烦恼,不,我是大女人。这个大丈夫,不是讲男子汉大丈夫的那个丈夫,就是调御丈夫。大就是发菩提心,广度一切众生,按照如来藏的道理教化众生叫大,我们讲的大,是一字加一个人,一人之相为小,其义广大无边,这表宇宙人生本来面目,依此法理法义教化众生。丈就是智慧,怎么智慧啊,我会分别,我会选择,我会思维,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教化众生叫丈,夫就是感叹语气助词,表示感概激昂,也就是我是大和尚啊,是不是,所以只有这样的气派,你已经得戒。最后传的,那是形式而已啊,这个时候地行夜叉鬼上报空行夜叉鬼,空行夜叉鬼再上报天行夜叉鬼,夜叉鬼是鬼道里的众生啊,他过去世也有修行,有的年龄大了,有的经过改造,被天上的人,就跟提拔干部一样,把他用起来了,由天行夜叉鬼上报魔王,怎么讲呢,三界又减少一名众生,佛界又增加一名菩萨。

我们首先当下就是这个境界,而且受戒之前其实你已经得戒,真正受戒的时候是做一个形式而已,所以这个时候波旬魔王生烦恼,生烦恼干什么啊,本位主义,一个来讲,他认为这个三界是归自己管啊,不愿意人才外流。那从我们现在这个受戒情况来讲,可能不会怖魔,他现在报告,啊,这个戒场,又增了一个人在糊弄啊,是不是?啊,好好好,知道了,知道了,是不是。他不会怖魔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要生恐惧心,你怖不了魔你要怖你自己,所以灵岩山八十多岁的老和尚,道安老法师讲,我们出家人很可怜啊,[今生不了道,皮毛戴角还],十方常住的供养,不好消化啊,出家人眼见有了钱,心里有了钱,就意味着你会彻底完蛋,我们始终要以此警戒自己。所以师父讲啊:跟我剃度的弟子,上来就是两条,第一,你跟我后面当和尚,要准备吃苦;第二,还要准备受气,周瑜打黄盖,反正我就是愿意打,就看你愿意不愿意挨,是不是。

[比丘]前面加一个[大],是佛在世的时候啊,外现声闻之相,内密菩萨之行,这叫大比丘,和尚跟那个藏教菩萨,跟那个通教菩萨一样,也在行善积德,也在打坐,但他心里来讲已经见到一心三藏这个大法,叫大比丘,也可以叫回小向大,也可以叫现小藏大。大比丘,他们都不是讲,哦,我们都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来怎么样的,不是的,都现普通的凡夫相。

【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千二百五十人呢,是佛的常随众,不是常随众呢,不好统计,少说有几万,几十万。常随众呢,就是从早到晚跟佛住在一起,讲的确切一点呢,佛当年的常随众,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当初成道,先度化了,随他出王宫的五位大臣,叫乔陈如等五个比丘。后来呢,佛又一下子,把那个迦叶三兄弟,修外道的一千人,全部度来。舍利弗和目犍连,各带一百个弟子,归佛剃度,由大随小的,先先后后的,五十个人。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在有的经典里讲呢,是一千二百五十,也有的讲的一千二百人,这都是中国人图省事,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千二百五十五,他省一个字都是好的,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点,认为大家都知道了,省一点不碍事,就比如说,一提到中国,都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是,这是中国人的特点,扬州市,他不带市就叫扬州,他也就知道是扬州市,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一种浮躁的心态。

喜欢就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吧


    关注 清净本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