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文化]湛江知青上山下乡的纪实文集《山野上那些木棉花》

 

[钟氏人物]钟真池-湛海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兼职湛江市知青协会副会长在五一节前夕三地知青有一个历史性的相见...



[钟氏人物]钟真池-湛海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兼职湛江市知青协会副会长


在五一节前夕三地知青有一个历史性的相见。因蓝瑞明教授给岭南师院大学生的“创业报告”中有他在徐闻当知青10年的故事,湛江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钟真池、李土寿等老总们慕名赶来。40多年前的广州知青、永州知青、湛江知青便有了一次写入新日志的历史性聚会。钟总他们正在湛江的南国花园筹建一个占地18亩的“知青亭”和“知青文化园”。蔡东士为“知青亭”写来了情真意切的序;陈向东、钟真池主编出版了一本述说当年湛江知青上山下乡的纪实文集《山野上那些木棉花》。我是湖南知青。“知青”这一个字眼,让我与钟总、寿哥们“相见恨晚”。在永州䒢江桥农场的那5年知青生活早已积淀为我一生中难以释怀的“知青情结”,一笔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
4月29日下午跟钟真池老总看他的实业:湛海仪表公司。他在这里当了40多年的厂长兼书记。1996年他获得湛江企业界仅几人才有的“广东省八五期有突出贡献奖”。他带我看了在密封状态下的、价值数千万元的“数控机床”。走进一个极不起眼的车间:广东省流量仪表检定站。现在的宝钢湛江基地和未来的中科炼化会有几千台油、水、气仪表要到这个车间来检测。我看到了厂房里有2条节能灯生产线,产品直销欧美。我很可能是最后一个看厂房的文化人了:这个占地50亩的企业即将搬迁至坡头工业园。钟总一边带我看一边描绘他未来的蓝图:腾出的50亩厂区将耸立起一个紧挨瑞云湖的、有8栋20多层的生活小区;南国花园的“知青亭”与瑞云湖畔的“知青文化园”一线相连。我忍不住插一句:“知青文化园”里可能会有一个极具特色的“知青文学馆”。
在钟总带我看南国花园的“知青亭”选址时,他刚好收悉湛江民政局28日批准成立“湛江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批复。站在南国花园的最高点,赤坎、霞山的城区风景尽收眼底。这里将生长出成片成片的木棉树、橡胶树、剑麻和大树波箩;有知青群相的雕塑,那L型的石碑上有知青的诗文廊。知青爷爷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可能会在石碑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可以通过“知青文化园”的影视馆里的微电影的方式向孙辈讲述40多年前的知青故事。知青们当年写下的书稿、书法、摄影作品在这里珍藏着;没准,知青的子女们会看到“知青艺术团”的精彩演出;至于穿着的确良绿军装的服务员在“知青餐馆”里将给你端上无公害的荞麦茶。
钟总赠送我一本他主编的画册《岁月情怀:海南乐光农场知青纪实影集》。翻看这本画册,就像回望了我自己的青春岁月一样。钟总曾是海南三师19团政治处的报道组长。昨天他说,那时主要用笔杆写新闻。我也一样呵,我不也在农场那间抬头见瓦的土坯房里写下过十几万字(目前仍珍藏着部分)?钟总和我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我们俩都是“湛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知青时代练就了我们一副为地方文化、经济、教育做贡献的文字能力。再放眼看,蔡东士书记当年不也是报道组的吗?梁晓声、韩少功、郭小东、陈剑辉、吕雷......这些知青的杰出代表,当年在广阔天地不也是一边滾泥巴,一边操笔杆吗?我们可以不悔。看今天,那个读写能力不成了现代职场的核心竞争力了吗?
我和钟总的双手重重一握就感到非同一般。这是一双长满厚茧的“知青的手”。他当企业老总40多年,我搞教育35年,我们却在“知青”这个点上交集了。他和一批知青杰出代表发起成立湛江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建粤西知青亭;出版《山野上那些木棉花》《圆梦鉴江》《岁月情怀》,他写的报告文学获《湛江日报》征文一等奖。那双有厚茧的大手拿起笔来和他干企业一样精彩。90年代,蔡东士、吕雷建议他入省作协,他却想一心一意干好企业而婉拒。如今他的人生目标是退居企业二线时,重新用笔、用智慧、用心血来抒写40多年前的壮烈情怀。他有三句话令我动容:筹建知青亭,纪念的是知青历史,而不是知青运动;珍惜的是知青情谊,而不是知青悲伤;肯定的是知青的奉献,而不是知青让历史重演。


钟氏宗亲网是一个提供宗亲交流平台,普及钟氏源流知识,钟氏历史文化知识,发布各地钟氏最新资讯的网站,这里有钟氏族谱,钟氏古代和当代名人介绍,更多精彩内容正在不断更新中......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 钟氏宗亲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