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监修的渭南文庙

 

渭南老城的文庙,是祭祀孔子场所...



孔子被称为儒家之祖,全国各地均有祭奠孔子的大殿,称之为“文庙”,也叫“孔庙”。位于渭南老城的文庙,也是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如今这里仅存大成殿一座,孤零零地坐落在院中,似乎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沧桑,乃至使人无法想象它往昔的辉煌。

《文献通考》说:“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渭南县文庙就始建于唐代,相传为唐尉迟敬德监修。宋元都曾有修葺,明初知县吴云增修。据《重修文庙纪》记载,1556年嘉靖大地震,文庙“万宇颠颓,庙学倾圮”,地面建筑全部倒塌,在前后两任知县李希雒、王宫用的努力下得以恢复。六十年后,文庙毁坏严重,知县杨所修大规模重修文庙,增建棂星门、泮池等建筑。

顺治年间,渭南知县尚九迁等相继增修文庙。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知县黄培在文庙告竣后增修了庙墙。此后数十年再无修缮,致使文庙“风雨飘摇,鸟鼠剥啄,向之美轮美奂历历,斯革斯飞者不可复识”。



雍正七年(1729年),知县岳冠华再次对文庙进行大规模修葺。嘉庆十三年(1808年),知县奎丰以砖补修大成殿、东庑、西庑、祭器库、棂星门,新建了肃仪亭一座。道光五年(1825年),知县张琛又再次对文庙进行了维修。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率西征军进入陕西,攻克渭南城,战乱中文庙建筑被全部焚毁。同治十一年,知县黄传绅、王珠炜(同年有两个知县)相继集资,重修了大成殿、东庑、西庑、崇圣祠、祭器库、棂星门、名宦祠、忠义孝第祠、乡贤祠等建筑。

历代知县为何对文庙如此重视,屡加修葺?显然,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含义,体现了儒学的主流地位。孔庙祭祀操纵于国家,其目的在于普及教化,即“庙以崇先圣,学以明人伦”。

渭南文庙面南背北,旧时大门称为棂星门。棂星又称文曲星、文镇星,过去人们喜欢称读书人为“文曲星”。棂星门类似石牌楼,有门三座。棂星门进去,就是泮池。泮池,是位于棂星门与戟门之间半月形水池。明清时期渭南文庙泮池底部全部铺上砖块,平时泮池放满水。泮池上有三座石桥,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代,学生过桥去文庙拜孔子,称为“入泮”。

泮池前是戟门,戟门有三间,上面牌匾题曰“大成门”,因门前柱子像古代的兵器戟一样而得名,它是大成殿的正门。由戟门进去,正前是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规模最为宏伟。它位于中轴线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阔7丈,进深5丈,柱高9米,直径80厘米,方砖铺地,斗拱出两跳,双下昂并由昂外浅及厢拱,补间铺作,尽间一朵。其余平身斜均为两朵。房顶为单檐歇山顶,上覆深绿色琉璃瓦。

渭南大成殿内奉祀孔子及四配、十哲。孔子被世人称为“至圣”,其木主(木制的神位,俗称牌位)在大成殿前端正中南向。“四配”是文庙受奉祀人物中仅次于孔子的人物,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木主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颜回被称为“复圣”,子思被称为“述圣”,木主在殿内前端东旁西向;曾子被称为“宗圣”、孟子被尊为“亚圣”,木主在殿内前端西旁东向。在“四配”后面另有木主十一尊,称为“十哲”, 东侧北起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朱熹。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十哲其等级较四配为低,哲,即贤哲的意思。在“十哲”中,只有朱熹一人不是孔子弟子,可谓殊荣之至。朱熹是儒学的重建者,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因此为宋之后历朝所推崇。



渭南文庙大成殿旧时两侧为东西庑,各为12间。两庑共奉祀儒家历代先贤及先儒132位(牌位),代表儒家活生生的血脉传承,也是为了说明,凡是贡献于国家、社会、文化的人,都有机会跻身”圣贤“的行列。先贤(儒)为木主,题“先贤(儒)某子某神主”。

戟门西侧为名宦祠、东侧为乡贤祠。名宦祠是奉祀在本地任职有业绩的官员。乡贤祠奉祀本地著名人士的专祠,乡贤,即出生在当地、学识或品行受人尊敬的人。明清时期的名宦祠与乡贤祠依附于文庙而建,是文庙结构的一部分,具有和文庙同样的作用,既是国家昭彰官宦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激励士子的场所。祭祀不但是向逝者表达感念之情,更是是为了勉励生者效仿先人。激励后之官宦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劝导后学奋发读书、忠君报国。通过祭祀名宦、乡贤的活动,也可以让当地乡民身临其境,遵纪守法,要好好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治秩序。

明清时期渭南名宦祠入祀名宦多以知县为主,这些知县掌握一县之大权,只有履行“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表善良、恤穷乏、稽保甲、严缉捕、听狱讼,皆躬亲厥职而勤慎焉。若山海泽薮之产,足以资国用者,则按籍而致贡”等职责外,还须有特别之政绩方可入祀。

入祀乡贤祠的官宦职务大小没有限定,只要有杰出行为,就可入祀。但虽有杰出作为,如果犯错,就会剥夺入祀权力,如明朝渭南的石亨虽屡有战功,更有夺门之功,但因骄横贪政,被削官病死狱中,他就被剥夺了入祀乡贤祠的资格。入祀乡贤祠的也有平民,如以孝廉著称的蔡顺。

名宦与乡贤只有死后三十年后才能入祀,若未及三十年,无论其子孙官职多高,都不能入祀。当然也有特殊,比如同治元年(1862年) 太平军攻破渭南县城,知县曹士鹤、县丞戈奉文等被杀,他们死后十年就入祀,是因为朝廷为表彰他们死节的特殊恩遇。

名宦祠与乡贤祠的祭祀,是在每年二月和八月上丁日的早晨。除祭祀孔子外,还要祭奠其它祠祀。祭孔前祭崇圣祠和苍圣祠,祭孔后祭名宦、乡贤祠。只是祭祀名宦、乡贤不像祭孔子那样隆重,人员也无须全体参加,由一至二位祭祀官和礼生行礼毕,由教谕公服到祠主祭,读祝,望燎,承祭官行三叩礼,完成祭祀仪式。祭品为一帛、一羊、一豕、四笾、四豆、一尊、三爵、行少牢礼。名宦祠与乡贤祠除了春秋祭祀外,平常需要专人看管维护,称为门子。

孔庙建筑群时间久远,集历史、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于一体,是渭南一座古老的博物馆。它不仅是历代县府尊儒祭孔活动的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辛亥革命后,文庙曾用做渭南县立中学。可惜文庙建筑大多被拆毁、废弃。解放后文庙建筑仅存大成殿。由于年久失修,大成殿屋面西北角坍塌,基础下沉,墙体裂缝倾斜,险情严重。2009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大修重建,现在我们见到是重修后的大成殿。

征稿通知
《老渭南》微信平台为给地方文史力尽绵薄,现广泛征集与老渭南有关的照片、录相、书信、日记、家谱等资料。投稿者可将其逐页拍照,发送邮箱或qq。经编辑疏理加工,并征得本人同意,择优予以发布。

投稿请发电子邮箱  wnqpl@163.com/ 158116581@qq.com


    关注 老渭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