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志入选番客刊名单公布

 

番客刊获奖名单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快乐与痛苦交织的过程,写作既是脑力也是体力的很大消耗。本次的征稿活动中,非常感...

番客刊

获奖名单

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快乐与痛苦交织的过程,写作既是脑力也是体力的很大消耗。本次的征稿活动中,非常感谢各位投稿者对我们的支持。话不多说了,大家期待的获奖者是谁呢?没错就是林雯雯的作品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其实,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一起和小编来欣赏这优美的文章吧!!
投稿者:林雯雯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其实,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A

BOUTBEAUTY

追风筝的

去年,在网上购书时,无意看到了这一本《追风筝的人》,其实这本书一直在某些购书网站的热门排行榜单见过,但由于看见是阿富汗作家写的小说,所以一直提不起什么兴趣去购买阅读(现在想来,这真是一种莫名的偏见),但不知为何,那次看见,脑海中却浮现了曾经看到过书中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突然感觉好奇,便加入了购书单。

后来证明,这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好书当如是。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十二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是情同手足的朋友。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时常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他们一起长大过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感动却是无法忽视的。然而,在一场特别的风筝比赛后,哈桑因为去替阿米尔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而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哈桑遇到了阿塞夫这个暴徒,遭受了身体与精神上的莫大耻辱,而阿米尔在暗处看到了,却没有勇气上前阻止,反而逃走了。

阿米尔为自己背叛朋友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他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陷害逼走了哈桑。不久之后阿富汗被塔利班占领,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爸爸逃亡美国。然而,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受着因自己的懦弱而背叛自己朋友的煎熬,为了赎罪,他再次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希望可以得到救赎。却意外地发现,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哈桑已死,阿米尔再也无法挽回什么。但是这时候,阿米尔战胜了自己的懦弱,勇敢地救出哈桑还处于危难之中的儿子,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了美国生活。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亲情、勇气承担、忠诚、救赎与爱的故事。

这本书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是如人生百味般的悸动感动与回味,也包含了害怕与无助、残酷与悲凉。虽没有过于华丽的语句,但那质朴的语言,却在我的心上敲响出一种伟大的韵律,故事节奏得当,环环相扣,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为着书中人物的痛苦而痛苦,喜悦而喜悦。

为你,千千万万遍:

比起主人公阿米尔,我是更喜欢哈桑这个人物的,哈桑因有生理缺陷而相貌丑陋(兔唇)、地位低下,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但哈桑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拥有勇敢忠诚的品格。

哈桑对阿米尔无数次说过“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了阿米尔,他可以做任何的事情,事实上,他也是这样的。

即便是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他被凌辱而未伸出援手,但他还是选择一如既往对阿米尔奉献他自己。所以,当阿米尔栽赃哈桑,造成哈桑偷了他的财物的假象时,他捍卫了阿米尔的荣誉,对阿米尔的爸爸说撒谎说是自己干的;即便是在很多年后,他也从未改变自己对阿米尔的这种感情,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阿米尔曾经的家园。

虽然感动于哈桑的品格,但无疑也为他的这种“傻”感到心痛和悲凉。

“为你,千千万万遍”应该是相互的,他不应该成为爱的炮灰。

自我的救赎:

而阿米尔和哈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阿米尔的性格从小就懦弱,不喜暴力,跟他爸爸完全不像,以至于他的爸爸一直怀疑阿米尔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所以年幼的阿米尔,一直最需要和渴望的东西并不是哈桑的友情,而是父爱。

他们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这个大赛比的不是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漂亮,而是比谁的风筝能摧毁别人的风筝,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胜利者,但这不是最大的荣耀,最大的荣耀是要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 这一次,阿米尔的风筝是最后的幸存者,而哈桑也追到了最后一个被割断的蓝风筝。阿米尔之所以无比渴望得到这个风筝,因为他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爱,他认为这个蓝风筝是他打开父亲心扉的一把钥匙。

然后,就出现了文中最大的一个转折和高潮。

其实,小说中每个故事情节出现之前,作者都已经用隐喻和暗示的手法,预示了它们的出现。比如按阿米尔父亲的说法,阿米尔从小缺乏了勇气这种东西,一个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朋友的男人,长大后也会变成什么都没法保护的男人。而这,一语成畿。

之所以讨厌阿米尔,是因为他一次次的懦弱退缩,尤其是当他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凌辱,却在这重要的节骨眼选择了胆怯……当那只风筝坠落,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我愤怒,我心痛,我更明白,失去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一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

但是心痛愤怒之后,又会想到,如果我自己处于阿米尔当时的位置,我会如何做?真的有那个勇气挺身而出吗?如果出去后,不仅救不了他,自己也遭遇不幸了呢,会不会后悔?这个命题,其实在当今社会非常常见,当我们连面临“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这个问题都要犹豫上半天时,真的可以去怪罪和愤怒阿米尔的懦弱吗?

随着故事的进行,我对阿米尔的厌恶与愤怒,也渐渐变成了同情与思考。

人都会犯错,错误也分大小。有的错误,一句“抱歉”“对不起”就可以解决,而有的错误却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赎罪。阿米尔在他尚且年幼人生中错过了最为重要的东西,而正是这一错过,将用他的一生来救赎。

后来的阿米尔,多年来都承担着对哈桑的愧疚,让他无法原谅自己,也无法活得轻松,当拉辛汗在死前打电话告诉他,让他回喀布尔救哈桑的孩子时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觉得,对于阿米尔来说,应该是:“那儿有再次成为你自己的路”或“再次成为人的路”。

于是,阿米尔义无反顾地回到已经受塔利班统治的面目全非的故乡,在与阿塞夫的斗争中救赎自己。他曾经欠哈桑太多太多了,背负着沉重的无法偿还的良心债,让他恨自己。所以,当他在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时,被阿塞夫打得变成哈桑一样的兔唇、肋骨一根根断掉的时候,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和轻松,并感慨:我虽体无完肤,但心病已愈。

他的弥补,他的赎罪,不只是为了那个曾经被他伤害背叛的人,更多的是,为了他救赎他自己的心灵。

阿米尔拼了命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并令索拉博放下疑虑,答应和他去美国,但是,当发现要将孩子带回美国要经历重重困难后,阿米尔一时忘记了自己对于孩子的保证,想劝索拉博留在巴基斯坦的孤儿院一段时间,但他忘了,进入孤儿院后的那段日子是索拉博最不堪回首的苦难。于是,不愿意再重温噩梦的索拉博选择了自杀。此后,尽管被救了回来,但他却从此封闭了自己的心扉和世界。

此后的阿米尔的人生里,一直需要做的,大抵就是,为昔日的友人和兄弟哈桑,找回他可怜的孩子的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

救赎,一直是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不仅有主人公阿米尔的救赎,也有阿米尔的爸爸的救赎。阿米尔的爸爸因为年轻时候对阿里(哈桑的养父)妻子所做的事让他背负了良心的愧疚,于是他发钱给穷人,修恤孤院,用他的财富和力量慷慨补偿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以此来为自己赎罪。他不能公开承认哈桑这个儿子,给哈桑正常的父爱,所以只好把哈桑留在身边,尽可能地给予他最好的照顾。

文中那个老汉拉辛汗曾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这是少数人处理歉疚的办法,尽管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这仍然称得上是勇者的道路,而更多人的办法是阿米尔的道路——贬低或逃避自己亏欠的人。 阿米尔的爸爸算是获救了的,他选择了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我想人的一生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无可避免的犯错,又不断弥补的过程吧。生命中有太多需要我们承担的责任了,而人往往自私和懒惰,以为可以逃掉,却把自己弄得深陷泥淖,然后,再拼命地爬出来。所以,在看过这本小说之后,想想自己,是否有难以忘怀的过错,是否还有对曾经的悔恨,如果有,那么去救赎吧,还给心灵真正的安宁;如果没有,那么就请珍惜吧,珍惜自己的善良和坚强,珍惜这条好人的路。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小说的最后,画面停格在索拉博放起风筝,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

一切都是因果轮回啊,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生命的价值,在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之路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悍匪的激烈较量中,他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在试图开启哈桑之子的心扉的过程中,他也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同时,也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到了最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书名叫做《追风筝的人》了。

那风筝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去追风筝?那风筝是美好的友谊,是良心的救赎,是承担的勇气,是爱的方向,更是我们千千万万人,所要追寻的,内心的无愧和宁静。

在追风筝的途中,有峡谷,有沟壑;有懦弱,有彷徨,但是,绝不可以停下脚步。我们要相信,只要一直追寻下去,属于我们的风筝,一定会在某一个地方等着我们。

安利一下:

这部小说,是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所著,虽然我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个故事,但却真的深陷在故事所蕴含的秘密和伤痕中,跟随着小说中的人物走进一种属于阿富汗的文化,我一直认为,第一流的小说所必须具备的一个特质是:真实淳朴的情感。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这部小说中,高潮一个接一个,但不管情节多么令人震惊,它们似乎都是可信的,因为伴随着的细致的心理描写会令你感觉到这一切的发生仿佛都是必然。

这部小说,除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残酷的故事外,还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比如书中描绘的父子之间的爱,比如书中所呈现的战争之前的阿富汗,那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很难将我印象中那个只有战火纷飞、贫穷可怕的阿富汗联系在一起。读完小说,也更加唤醒了我对战争的痛恨,如果没有战争,也许哈桑就不会死,如果没有战争,可怜的索拉博就不会饱受摧残,如果没有战争,那儿的人们不会流离失所…… 与战争的残酷相比,我们还如何去抱怨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呢?珍惜和平,努力生活吧。

诚意安利这本书,如果你还没看过,买一本回来看看吧,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文章都看完了,喜欢就点赞吧


 番客商品连锁

微信公众号:fankesp


资讯、精品、分享

ps: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购买好吃的零食!

其它特惠商品~或关联商品可在店面直接咨询哟


    关注 番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