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第三节 儿时纳凉

 

------第三节 儿时纳凉------



儿时,一近夏日的傍晚,父亲往自家门口“哗、哗”地泼水,一家人搬来桌凳用饭。这时,走过一个邻居,父亲便招呼:“喝一杯!”那人一边摇头,一边却伸筷子夹起了菜,吧叽吧叽地嚼了起来。

饭毕,渐渐地人便密了,竹凳、竹椅、竹床和席子摆开来,满满当当,坐的、躺的、趴的、卧的横七竖八,活脱脱的宫庙神龛里的一群佛像。

蒲扇作伴,喝茶聊天,烟头点点。赞中央的政策,说村镇的秩事,骂街面的流氓,也谈论自家的妻儿。高兴时,一脸得意,咿咿咉咉净是小调;犯愁了,满脸苦相,掰着指头,一宗一宗地摆;气不过就指天骂地,什么荤的素的都出了口。

昏暗的路灯杆下,一摊子一摊子,棋盘铺开各显本领。弈者双目圆睁一眨不眨,观者脖子拉长吆五喝六。最热闹的要数打扑克了。孩子他爹在人窝里凑,孩子他妈在人窝外叫:“憨丕他爹!憨丕他爹!”憨丕他爹一离身,人窝里立时“噢、噢”地爆发出一阵阵哄笑。在家较“歁气”(神气、了不起)的男人,对老婆大人吼:“给老子死回去!”立刻便有人翘起大拇指:“男子汉大豆腐也!”

我们这些小孩子,最爱围住妈妈和奶奶,听好多好听的故事:有小白兔,大妖怪,孙猴子,还有七个小矮人……幼小的心灵种下红的花儿,绿的梦儿。

夜深了,大人唤着自家小孩子渐渐散去。不肯走的,就被揪耳朵,打屁股地拽回家,哭爹叫妈之声此起彼伏……

儿时的纳凉,纳出了浓浓的温情,纳出了彼此贴近的心灵。如今生活条件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有了风扇、空调,再也不用出去纳凉了,反而把自己封闭在自家的斗室中,孤单地与电视电脑做伴,再也找不到儿时纳凉的那份悠然,闲适。朋友相处上,往往表面点头微笑,背地各顾各的。利字当头,各自盘算着小九九。大家的事,没利益的事,想着法子开溜。说得好听点,忙,哪有时间呀。说得不好听:我吃饱撑着!夫妻之间也透着古怪别扭,生活好了,离婚的反倒多了。如今钱多了,人与人之间怎么反而生疏了呢?

——原载于《惠安文化》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6412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四节 买书------

那年我10岁,父亲是每月领5元钱“工资”的生产队出纳。那时候,书店里摆的不是“选集”就是“著作”,我最多只能读到《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一些一眼能看出好人坏人的大部头。

我不知道这些书叫“小说”,只知道一大本一大本讲的是很吸引人的故事。然而我自己从未买过一本书,这就限制了我的阅读范围——我没有和别人交换看书的资格。可是当时要买一本书,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有一次,我和父亲一起到市场赶集,父亲答应了我的央求。办完事后,一起来到书店。我知道父亲没有钱买大部头的书,也就不敢提出这份奢望,便说好买一本连环画。

营业员是个女青年,懒洋洋地搁下手里的毛线活走向柜台,拿起我指的那套三册的《水浒全传》。

“二元九角五”。

“二元九角五”?父亲轻抚着崭新的书面,在我准备接书的时候,又还给营业员,指着旁边一本薄薄的《张高谦》。

“不!不要这本!”这本书我早看过了。然而父亲关心的是书的定价:三角八分。父亲准备买了,我执意不要。“就要那套!那套……”看护生产队仓库的叔公那些断断续续又扣人心弦的“武松打虎、“燕青打擂”等故事情节使我变得异常固执。

父亲没有再说话,要拉我走,我不走,他自己慢慢地走了,没有再回头看我一眼。

父亲的身影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万分委屈地抹着眼角,慢吞吞地跟了上去。我走了很久,发现父亲在路边的拐弯处等我。

回到家,父亲与母亲报帐:黄瓜26斤一元三角、南瓜37斤一元一角一,六角六的盐、二封火柴、五颗治蛔虫的塔塔糖……还余五角钱。

30年过去了,每次我从新华书店捧回一大叠精美的中外书刊时,回想小时候那件伤心落泪的往事,心头总涌上一种莫名的感慨……

——原载于《泉州晚报》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6412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青春言情小说 《听雨》

作者:蔡水奎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10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听雨”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6412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