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云裳“衣裳之会”:时装艺术是大众的艺术

 

最近被太庙艺术馆的红墙刷屏啦,决定亲走一趟,瞻仰大师作品。太庙艺术馆(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于5月13日至5月30日展出“丝路云裳”大展。展览包括“衣邦天下”、“衣裳之会”和“中西联袂”三个板块的主题展,总策展人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范迪安院长,其中位于东配殿的“衣裳之会”主题展则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时装设计创建人吕越教授策划的。“衣裳之会”主题展主要展出的是20余位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地的时装艺术家取服装之型、以衣为魂的时装艺术作品。
  时装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达媒介   


时装艺术诞生于50多年前的美国艺术界,在2006年以中韩交流展的形式正式进入中国。作为蕴涵装载人体空间的服装,是我们与外界相连的第一道屏障,它即保护我们,也以我们的名义,向外界传达讯息。吕越教授在“衣裳之会”的主题前言中提到“职业艺术家青睐衣服与人、衣服与社会、衣服与灵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衣服”情有独钟,屡屡选择在“衣服”这个题材上大做文章”。衣服,即是屏障也是一面双向的屏幕或镜子,总在人与世界之间起着有意或者无意的沟通作用。而时装艺术就是通过这样一道屏障、一面屏幕或者一面镜子来探索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门艺术。
  时装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在太庙艺术馆东配殿   
太庙艺术馆的东配殿是此次“衣裳之会”主题展的展示场所,是一个走廊式的长条空间,参观入口位于长条空间的中部。




《天罗.星辰》
进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名为《天罗.星辰》的时装艺术作品,这件作品由金、银两色的金属线手工编织而成,刚柔相济。仿佛蕴涵开天辟地的无穷力量。
作者:刘君  中国

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深圳服装设计协会副会长、“时代映像——中国时装艺术1993-2012”大展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材料:金属丝说明:构成作品的每一片图形都不相同,寓意交织连接世间美好。在创作上借用传统手工艺与工业金属材料交织出的刚与柔、映射出的光与影,象征了“线上”和“线下”,“当代”与“传统”既矛盾又交融的关联性,在“保留”与“重塑”之间完成了材料与工艺的新探索。作品虽然与传统的编织手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了脱胎换骨的新面貌。


  
 《一件手作棉布衣服=214朵棉桃》


在这些蕴涵哲思的作品中慢慢穿行,来到右边,一件贴在红色的展墙上简单的开衫棉衣和底下用棉花组成的装置携着质朴有力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件名为《一件手作棉布衣服=214朵棉桃》的作品。它通过展现制作一件手作棉布衣服的材料数据可视化的手段,体现自然与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它让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母亲的笑脸与怀抱,想起了夕阳下秧田里父亲的背影,给我深刻的感动。
作者:马可  中国

马可是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设计师之一,首位登陆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自2006年创建中国首个社会企业原创品牌“无用”以来,马可已逐渐从服装设计师转为文化艺术领域综合性的创作人。代表作品有《无用之土地》、《奢侈的清贫》等。

材料:棉布,棉桃,棉桃树

说明:你身上穿的这件衣服来自大地,它在土地中生长过,它接受过阳光雨露,它曾经深深地,跟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壤连接。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记得你身体外面永远有那件衣裳。这件衣裳是你虽然活在钢铁水泥的城市,却能证明你跟这个世界要跟自然产生密切关联的东西。希望大家通过数字的计算,看到大地生长的万物,看到我们身上穿的衣裳,这都是我们跟自然,跟地球深厚的连接。如果没有这个连接任何生命都无法存在这个世界上。
《海边的一天》


踱至左边,是一件以碎布条拼缝的形式组合而成的散发自由气息的连衣裙,似是将我拉入到了广阔无垠,微风徐徐的海边,海鸥在天际自由翱翔,身心与天地融合为一,嘴角露出淡淡浅笑。心旷神怡的《海边的一天》。如此美好的想象,达至心灵,荡涤平日的琐碎烦恼。
作者:茜茜.品客  奥地利

2013年开始经营工作室,位于维也纳,奥地利;

2014国际时装艺术双年展“太空旅行者”韩国,首尔;

2015年加入伯格维德艺术协会;

2016“蓝之韵”时装艺术国际展,中国,鄂尔多斯。

材料:天鹅绒,卢勒克斯,蕾丝

说明:你梦中,在海上完美的一天。
《文.明NO.1》、《文.明NO.2》


艺术家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传递真实,编织梦想,通透心灵。这件名为《文.明》的作品,正证明了这样的魔力,它以纸为料,以组成《英汉辞海》的所有文字页,通过挫、捻等技术编织成明朝皇家服饰的样式。表达纸、文字在对外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东西方的合作与交流。文明造梦,激荡成河。
作者:王雷,中国

1980出生于中国河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洛阳;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材料:英汉辞海搓线及编织技术

说明:

纸:从糸,从氏。“氏”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糸”指“植物纤维”。本义为:在平底板上摊晒压平形成的纤维浆液硬结层。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起,伴随着商贸的繁荣,逐渐形成了与之伴行的纸张之路(造纸术的传播)。于是,沿途各国之间既有了经济合作,也产生了文化交流,从而使得从中原到中亚进而到欧洲各民族对纸有了深入的了解,扩大了互助和双赢的机会。

作品以《文.明》为题,以《英汉辞海》为材料,分别表达纸、文字在对外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东西方的合作与交流。芝加哥论坛报:中国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传到欧洲发挥了令人震撼的作用,可以与美国把人送上月球的探索相提并论。以明朝皇家服饰为载体,借此来歌颂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与巅峰。




《女红》


如聆听一场激荡的交响乐,欣赏一出跌但起伏的戏剧一般,行至尾声,过往的快乐、忧伤和抱负已渐行渐远,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记。而踩在脚下的依然是坚实的土地,现实永远比戏剧来得复杂与多变。作品《女红》通过红色的紧身胸衣和玫瑰花的绽放与衰亡等元素叙说一个关于女性、关于传统和关于未来的故事。它引人无限遐思,未来非花非雪也非雾,它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吕越 中国

教授、设计师、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时装设计创建人。她在服装设计和时装艺术创作上均有造诣。她的时装艺术作品和时装设计作品在30多个展览以及活动中展出,曾获得过多个奖项,多次出任国际时装比赛的评委,多次受邀与国际时装相关机构合作。有评论家指出:“吕越表现出对中国哲学思想的浓厚兴趣,中国传统哲学从乾坤阴阳开端对世界条分缕析,阴阳中和促成天人和谐,万物生灵各得其所。吕越在她的作品中秉持这样的精神。”她的作品“在材料、造型、工艺和色彩上呈现出经典的榫卯的关系,印证出阴阳和谐的中国哲学观念,在看似矛盾的组合中寻找平衡与和谐,既包含着循环、周期的含义,也暗示着轮回、交替的意味,更是积累、成长蜕变的传达。”

创作年代:2006——2015年

作品材料:真丝绸、织锦缎、尼龙纱、鲜玫瑰花。

作品说明:“女红”原指女人的手工活。作品借用女红的“红”(gong)字的另一个读音红(hong)

作为作品的视觉基调。以丝绸材质的紧身胸衣作为作品的主体,描绘女性的柔弱与坚强。通过复杂的剪裁和做工制成有硬度的胸衣,用来塑造女人的身体;以不同的造型,呈现女性形象内在的多元性。曾几何时,西方女性无不以紧身胸衣展现她们的妖娆;中国女性无不以女红来表现自己的美德,可是现在这些似乎都离女性远去。作者试图用作品提出问题,探讨什么需要留存?什么需要传承?作品加入镜面衣架,是设想观者在看作品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形象,而这个不平常的形象能够带来更多的思考。作品加入的红色玫瑰花与胸衣相互衬托。在展览中,呈现花朵含苞、开放、干枯的过程。当展览结束之时才是作品完成之时。 最后作品的姿态便是生命的化身,是记忆与现实的纽带。






一衣一世界,每一件时装艺术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巧思妙想,通过他们对材料、造型和服装等语言的把控,或倾诉一种情绪,或传递一种信念、或追溯一段历史、或揭示一种现实等等。在我们品味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或共鸣、或感叹、或深思,这样一种观者与作品的沟通过程,不仅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更是一种生命成长的探索。
 时装艺术是大众的艺术  
衣裳是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最为紧密的物品,每个人都会有对于衣裳的体验,衣裳的概念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时装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衣裳的艺术。而时装因其特殊性,是被大众关注最多的一个门类,与潮流和时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时装艺术也是一门最容易影响大众的艺术。再次,时装艺术的体裁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大众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基本语言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普通大众的生活日常。可以说时装艺术是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一门艺术,是大众的艺术。

邓乔云写于2017年5月

来源:IAFA时装艺术


    关注 CHINA公社主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