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财报解读:四小龙和四小花旦惊艳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阿里陆续依靠收购整合和自我孵化,形成了新主营业务“四小龙”2015年,“四小龙”成功在各自行业占据数一数二的市场份额,并继续高速冲刺,开始和阿里电商业务发挥协同效应。...



北京时间5月5日,阿里公布了2016财年全年业绩。除了老本行电商业务巩固优势外,这次财报另一值得关注之处,就是多个新业务开花结果,收获回报。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阿里陆续依靠收购整合和自我孵化,形成了新主营业务“四小龙”——阿里云、UCWeb(包括UC头条和神马搜索)、高德和本地生活。2015年,“四小龙”成功在各自行业占据数一数二的市场份额,并继续高速冲刺,开始和阿里电商业务发挥协同效应。



同样在这一年,阿里又着手投资培育了“四小花旦”——闲鱼、钉钉、YunOS和阿里旅行。背后的一条主旋律若隐若现:立足实体商品,走向更广阔的服务经济。以在线零售起步,发展计算和数据服务、企业服务、内容服务和本地生活服务。人们发现,这一年阿里似乎变“重”了,背后是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更加深入到实体经济中,利用互联网充分重构产业链,寻找化学变化,力图在占中国GDP一半以上,高达30万亿人民币的第三产业服务经济中找到价值蓝海。

阿里云:兑现天赋
2009年商用化以来,阿里云在阿里内部曾经备受压力——超前如科幻小说的理念、难以和天猫淘宝相比的收入,都让外界常常忽视这个阿里投入多年的业务。而全年的三位数增长,让过去这一财年成为阿里云的起飞之年,这和天时、地利、人和密不可分。

财报显示,云计算、互联网基础服务业务在2016财年第四季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季度收入达到10.66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超过上一季度的126%,云计算付费用户数已超过50万。继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之后,阿里云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

得益于“互联网+”战略,中国更多政府部门、国企和大型私企着手改革IT部门,云计算取得了爆发式增长,阿里云则踩准风口,迅速把“技术”变成了“业务”,不断兑现过去6年提前布局的红利。这一年阿里云马不停蹄推出新产品、新服务、聚集开发者,为各行各业定制云计算大数据的服务方案。在中国市场,阿里云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熟悉程度,赢得信任和本地化销售的能力都远超微软、亚马逊等海外巨头。与国内巨头相比,阿里云又是起步最早、技术最强和服务最全面的。坐享这种双重红利,让阿里云攻城略地。德银针对CIO的调查显示,约65.5%的中国受访者使用阿里云作为他们的独家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市场占据毫无疑问的领先地位。

在阿里内部,2015年是确立阿里云为主营业务的一年。去年7月,CEO张勇宣布追加投入60亿元给阿里云,无论是市场预算,人员预算和资源预算都空前充沛,推动阿里云连续4季度超过100%增长,付费用户超过50万。

今年第一季度中,全球主要云计算服务商均获得高速增长,形成亚马逊AWS、阿里云、微软Azure为主的第一阵营,其中阿里云以175%的增速大幅领先其他服务商。同期,亚马逊AWS收入增幅64%,微软Azure增长120%。

德意志银行预计:“到在2019年,阿里云的年度营收将达到677亿人民币。”6年坚持后,阿里云跑啊跑,终于追上了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UC高德:创造历史的成功整合
互联网大公司做收购,整合一定死?百度收购的91已销声匿迹,京东收购拍拍关门大吉。你确实很难找到BAT企业收购后成功整合的案例,但UC高德就正在书写这样的历史。在2014年被阿里相继完全收购后,UC和高德在俞永福的率领下,双双实现了大幅增长。不仅保持增速,UC还从浏览器走向了资讯头条和搜索,创造了UC头条和神马搜索两大产品。高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抵抗住了百度地图的攻势,发挥专业性的特色,在移动、导航和车联网三个领域抢占市场份额。俞永福也因此获得认可,成为阿里合伙人的新成员。

UC高德成功的背后,是阿里式收购的整合精髓——“请别人回来整合自己”。在移动时代,信息流成为互联网的一大入口,而电商起家的阿里一直缺乏一个强大的信息流产品。UC的用户基础和内容基因最大化补充了阿里的短板。3月数据显示,UC头条的日均曝光已经超过60亿次,UCweb全球月度活跃用户4亿。阿里电商板块,特别是内容电商和UC头条的融为一体,已经开始呈现出一个新增长点。

口碑复兴:阿里的本地生活野望
随着口碑复兴,9亿美元投资饿了么后,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逐步清晰起来。以到店/到家两大场景区分,“口碑”联动支付宝,深度铺设“到店场景”。在“到家场景”,由“口碑”提供入口,饿了么负责运营商家。2015年12月,口碑的日均交易笔数已经超过500万笔,季度交易额突破200亿。新近投资的饿了么覆盖300座城市,拥有5000万消费者,进一步夯实了阿里在餐饮配送领域的实力。阿里还进一步挥动电商这柄宝剑,用天猫的商品通、会员通、服务通,手机淘宝的超级App优势,驱动全产业链拥抱互联网,实现更扎实的线上线下融合。

业内曾有评论,阿里O2O慢了一步,但后发而先至。阿里成功避开了O2O的烧钱大战,利用强大的资本势能,选择在低点“摘果子”,拿下市场上的胜利者,通过聚合后的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创造化学反应。

就像阿里巴巴CEO张勇所言:“用圈来的钱,烧钱买成交额、买用户,这样没有未来,因为钱是会烧光的,别人也会烧,这并没有门槛。核心是在烧钱的过程中,谁率先完成了商品或服务的组织重构,谁在重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带来了整个生产供给效率的提升。”

撬动一个更大的服务经济生态,需要持续不断的甚至不计短期回报的投资。

好在阿里也许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有资格这么做的: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68.18亿元人民币,2016财年创造了512.79亿自由现金流,充沛的资金让阿里有着充分的回转空间。

从B2B“养活”淘宝,再到淘宝孕育天猫和支付宝,再到电商孕育云计算。16年来阿里巴巴依靠这一轮一轮的自我迭代走到今天,成就了一个煊赫的商业生态。显然马云和他的高管团队不会停步,正在高达30万亿规模的新服务经济中寻找下一个阿里的增长点。

附:一张图帮你看懂阿里的财报


    关注 今日电商头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