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精怪】六代人守望油纸伞——非遗传承故事(9)

 

非遗传承“油纸伞守望者”毕六福传承是我的使命和心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他的薪火传承中体现...

非遗

传承
“油纸伞守望者”毕六福

传承是我的使命和心愿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他的薪火传承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参差不齐

有的逐渐凋零 技艺濒临失传 有的欣欣向荣 传承人的徒弟也成了大师

为重拾传统文脉 我们特别推出了《非遗传承故事》系列报道

为您讲述“非遗人”守望文化的感人故事
伞,作为人们日常基本的生活用品,自古便有各种工艺的伞流传在民间,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传统雨伞渐渐地消失。“分水油纸伞”便是古老的伞技艺的佼佼者,因产地在四川分水镇而得名,也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家油纸伞,因其多达100多道的制作工序、精美的图案和文化而被人们争相收藏。

四川省分水油纸伞以其工艺独特、花型美观、色彩鲜艳、晃油光亮、抗水耐温、收撑自如,挡风力强,小巧精致等特点名扬国内外,2006年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毕六福老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他几十年里用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发展“分水油纸伞”,希望能把这样独特的古老技艺传承下去,毕师傅说:“分水油纸伞能在我的手里得到传承,这既是我的幸运,更是我的一种责任,所以我们全家都会为了它,贡献我们全部的精力与时间,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感受它的魅力。”
六代传承
毕家成为分水油纸伞第一家
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现在已难以考证。但据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岭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由此可见,至少在清代,分水油纸伞已在泸州城乡广泛运用,且其制作工匠之多,工艺水平之高,使用者之众,却是有案可稽的。
据泸州史学界的广泛说法:分水岭油纸伞厂的油纸伞工艺的使用和传承,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制作历史起码四百年以上。而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传统制作工艺也从第一代传人毕长科开创以来,历经第二代传人毕天建,第三代传人毕祥禄,第四代传人毕朝贵,第五代传承人毕林泽,第六代国家级法定传承人毕六福,一脉相传至今。

毕六福又名毕六富,毕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1957年出生于四川泸州。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又被誉为中国“伞王”,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毕六福告诉记者,毕家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分水岭街上的人。他家的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是家族式,代代传承下来的,一脉相传至今。其曾祖父、曾叔父以及毕姓家族的许多人都是制伞的名手,解放前在四川各地开店设厂。
从十九世纪中叶直到新中国成立,毕家几代人在泸州市区、合江县先市镇等地开伞铺。后来,毕六福的曾祖父带着毕六福的爷爷,回到老家分水做伞,从此再没离开过分水。

毕六福说,他的曾祖父那辈有八弟兄,八弟兄除了曾祖父生下他爷爷兄弟俩外,其他七弟兄生的全是女儿。女儿长大都出嫁了,做伞的老人过世了,伞厂自然关闭。在泸州各地兴旺了近百年的“毕氏伞铺”渐渐谢幕,最后,只剩下分水一家。
耳濡目染
自幼与油纸伞结下一世情缘


“一把好油纸伞,上面覆的纸的接头是看不见的,只是一般外行人看不来。”毕六福说,从小就看着父母制作油纸伞,在还没有力气把油纸伞完全撑开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和油纸伞打交道了。
分水油纸伞厂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泸县制伞生产合作社。那时,毕六福的父母都是伞厂的工人。毕六福出生于1957年,刚懂事时就跟在父母身边,看他们做伞。当看到一堆楠竹片,在父母手中变魔术般变成一把把精致美观的油纸伞时,年幼的毕六福充满了好奇。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自己做一把油纸伞。

毕六福的母亲主要做“网伞”这道工序,毕六福常常乘母亲上厕所或去吃饭时,偷偷拿起伞来,接着母亲未完成的网线继续做。旁边的师傅们见他做得不错,都称赞他:“毕三(毕六福排行老三)这个娃儿有出息!小小年纪就会网伞了!”
看着毕六福聪明伶俐,学做伞悟性也高,伞厂的师傅们纷纷主动教他。毕六福的母亲见他做得有模有样,也就慢慢让他跟着做。毕六福说,那时,厂里常常是大人干,小孩子就跟着大人学着干。制作油纸伞的工艺就是这样传承了下来。

说起油纸伞的制作过程,毕六福侃侃而谈,有一代宗师的范儿。他拿了一把还没有覆纸的伞架说,“这制伞最开始的步骤就是选材,什么时候砍竹子,砍什么样的竹子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立春前不能砍竹子,要不然会生虫,最好是八月十五后再砍。选竹子还得选‘撑展’的。”
在众多师傅的指点下,他很快就学会了制伞的一些简单工序。母亲见他做得有模有样,也慢慢让他做了。

刚学艺的毕六福在做伞时,掌握不了力道轻重,力气太大会把伞面压破,力气轻了伞面就没有漂亮的造型,伞面上的凤凰姿态就不漂亮,没有神鸟的精气神。“传统的制伞要经过90道工序,最多可达到101道工艺,要用到100多仲工具,每一道工艺都有秘诀,父亲看到我哪里做得不好,就会轻轻地打一下,我现在这点手艺是他‘打’出来的。”

而事实上,毕六福的父亲是一直不同意他学做油纸伞。因为干这一行工资太低,那时候做一把伞,只有几毛工钱,一个月辛辛苦苦地做下来,养家糊口都有困难。虽然父亲不同意,但毕六福还是一直偷偷地学,自己揣摩做伞的技艺,一直到1975年,毕六福下乡当知青。后来,知青返城,毕六福也回到了分水镇。根据回城的安排,毕六福回到父母的单位——分水油纸伞厂接班,真正开始了他和油纸伞一生不解的情缘。
艰难传承
不改初衷在困境中苦苦支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尼龙折叠伞的兴起,完全依靠手工精雕细琢的油纸伞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短短一二十年间,江南地区手工油纸伞生产企业纷纷关门停产。分水油纸伞在孤独中坚守着,随时面临着倒闭工厂倒闭,油纸伞技艺失传的危险。
“以前油纸伞是生活的必需品,遮太阳、遮雨,大家都需要,80年代布伞开始大量生产了,取代了油纸伞的地位。”毕六福说。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厂里开始另寻生路,成立了钢骨布伞车间。由于钢骨布伞所需的原材料要从江浙一带运来,算下来成本很高。一把伞做出来,比在市场上买一把还贵。做这样的伞只能是越做越亏,没多久钢骨布伞车间倒闭,伞厂还是只能做油纸伞。那时的伞厂就如同一页扁舟在风雨中飘摇,艰难地维持着。

1994年,当时的分水乡书记牟政全找毕六福谈话,要他出来带领伞厂职工干。厂里开职工大会,全厂职工一致推选毕六福任伞厂厂长。毕六福说:“当时的情形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上。”
之后不久,油纸伞厂不少优秀师傅退休了,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传统手艺,开始到沿海打工。做油纸伞的人才开始出现了断层。1996年,制作油纸伞的桐油大幅度涨价,厂里试着用化学油做伞,时间长了伞面就粘住了,伞纸也变得又脆又硬。要保住传统,必须用桐油!但是这样一来,更没什么利润了。

毕六福和厂里的骨干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把油纸伞厂带出困境,让这门传统手艺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市场经济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上级部门研究决定:伞厂个人承包!承包费从2万降到8千元,也没有人敢来揭“黄榜”。毕六福在没人承包的情况下,主动担起了单子,把伞厂承包下来。 此后4年,他把厂里的退休工人推荐到妻子开的蜂窝煤厂去担200个蜂窝煤以作每月的退休工资。毕六福说:“那个时候只能勉强地维持,总想不能让这门几百年的老手艺砸在我手里。”
守望文脉
最大心愿想开油纸伞传习所


2005年12月9日,泸州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检查验收进入最后一天。国检组在泸州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泸州市郊素有“川南小峨嵋”之称的方山风景区进行检查验收。当天,分水油纸伞厂把毕六福设计制作的中国独一无二的“伞王”和桐油纸伞制作工艺带到了现场进行展示。

高8米、直径12米、重达千斤的“中国伞王”,在2000把风格各异的桐油纸伞的陪伴衬托下,傲立于接待中心楼顶,超常的“体格”、精美的工艺,尽显其王者风范。在徐徐转动的“伞王”脚下,几名艺人正在熟练地石印、裱糊、上油、穿伞、网伞……这些独特的制作工艺,引起国检组领导、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不住地问这问那。

也正是这一次偶遇,让毕六福看到了油纸伞发展的新希望。“要真正留住这把伞,还是要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此后,江阳区开始了油纸伞申遗保护的“三级跳”。
2006年9月,分水油纸伞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四川省将分水油纸伞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3月,泸州市将油纸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成功获得批准。分水油纸伞的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价值获得了认可。毕六福被推举为代表性传承人。

“我的任务就是传承。”这是毕六福向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有义务传承文化,弘扬传统,这也是历史赋予我的责任,是时代给予我的使命。”

分水油纸伞申遗成功后,毕六福第一件事就是让在成都过着白领生活的儿子毕原绅和儿媳周俊辞职回家,跟着自己学习做伞。“油纸伞的手艺是一辈辈人传下来的,不能丢!儿子、儿媳都读过书,上过大学,脑瓜子灵活,学东西快。”毕六福说,现在就连他4岁的孙女毕馨月和3岁的孙子毕圣东也在跟着学习做伞。他也琢磨着把儿子、孙女、孙子培养成分水油纸伞技艺的第七代和第八代传承人。

除了教儿孙辈学做伞,毕六福还在江阳区分水岭中学乡村少年宫里当起了义务教师,指导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学习油纸伞技艺。

“油纸伞技艺是我们当地的一种文化,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它、学习它,来传承这种中华文脉,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毕六福说,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能找块地,修建一个功能齐全的油纸伞技艺传习所。在那里展示油纸伞的历史文化,展示油纸伞制作的每一个工序,让更多的人可以亲身体验、动手参与油纸伞的制作。


    关注 天府文化娱乐指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