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深谷,奋斗以渡——林碧如 交大好故事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





文字作者 | 林碧如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茅以升
第一次听闻茅以升这个名字,大约是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讲起钱塘江大潮时的一语带过。那时年纪尚小,并不知道这钱塘江大桥与平日里路过的形形色色的桥相较有什么特别,更不知道未来我将走入茅以升先生的母校,成为他千万后辈中的一员。

几年后,当站在钱塘江边,亲眼看那“涛如连山喷雪来”盛况之时,我才发觉这飞跃在浩浩荡荡浪潮之间的桥的不平凡。那时的我天真地觉得,能够挡住这雷霆万钧的自然之势,于洪涛深谷间建起一座大桥的人,必然是动画片中大力神海格力斯般的人物,强壮勇敢。

待“茅以升”三字再次进入我的视野已是初中,又是一次语文课上,茅先生的作品细腻笔触兼具理性之光,将桥之美娓娓道来,缓缓勾勒出了我熟悉的江南水乡景色,颠覆了我的想象。原来茅先生并非如我儿时所想强壮英勇、无所不能,仿若超人般飞天入地力能扛鼎;也不是后来我所想象的埋头苦学、不善言辞的 “书呆子”的样子,他也能写出流畅优美如专业作家所书的语句。

我想他该有双清亮透彻的眼睛,既可以看穿钱塘浪打天门石壁开背后的安定本色,为其埋下“定海神针”,也能看到眼前小桥流水的暗藏深意,为一道优美又富有弹性的线条着迷。
▲ 茅以升先生


后来的日子匆匆如一路向西的钱塘江水,我再未在别处与茅以升先生的大名相遇,直到进入大学。

甫入交大,听说学校里有个茅以升学院,我不由得惊喜,惊喜自己与茅先生的缘份,然而现实残酷,我与茅院失之交臂,进入的专业也非自己的第一志愿。陷入迷茫之时,我又一次听到了茅先生的故事。不同于从前听闻的零碎片段,这次听到的故事完整丰富,茅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也丰满了起来。

幼时所幻想的大力神形象再次浮现,茅先生虽非生而力大无穷的神祇,但他却拥有自己的力量,可以抚平风浪,在滚滚洪涛间不失自我,茅先生说:“桥何名欤?曰奋斗。”

茅先生也确然是位美学家,他不仅令座座桥梁在他手下熠熠生辉,让那些跳动的曲线展现美丽,艺术也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学术上的精钻细研是白描般的仔细勾勒,一丝一毫都力求精准;生活中的粗放随性是写意般自由的挥毫泼墨,不拘小节自由坦荡。一张一弛之间,他的人生精彩如画。
 ▲ 钱塘江大桥


桥,伴随茅先生一生,连他自己也成为了一座平稳安定的大桥。他沟通两岸安定了江潮滚滚的钱塘;战火纷飞时联结校内外筹措人力物力安定了颠沛的学校;人生遭遇惊涛骇浪之时,他也淡然道“幸赖桥梁以渡”。

此时我不由得觉得自己的窘境微不足道。生活的波涛未及眼前,面对小小浪花便一蹶不振何其幼稚?身为交大人,理当像茅先生一样,做一座桥,在风波间安定以对。

时至今日,茅以升先生依然是一座桥,帮助我这般暂时迷失方向的后来人找到克难之道。

站在图书馆前看着茅先生的浮雕,他静静注视这所校园,目光穿过略显厚重的历史尘埃,散发着坚定和智慧的光芒,又仿佛能看透未来,守护着他面前行色匆匆的学子们。我突然意识到,茅以升这个名字,并不是茅以升学院数百名同学胸前的勋章,而是历届交大学子肩上的责任。为了不负茅以升之名,我们将茅先生为事克严为学勤谨的精神继承下去,以奋斗的姿态面对风浪。

任他洪涛深谷,我自奋斗以渡。


林碧如,女,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通信工程1班

学生处扬华E媒体中心记者。
ashen | 编辑


    关注 扬华微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