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状元讲故事】书法“二王”的故事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合称为“二王...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合称为“二王”。
今天,就听小状元给大家韶韶

“书法二王”的故事吧!
王羲之是如何来到南京的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山东珏琅琊(今属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王羲之的二叔濮阳太守王廙(yi)多才多艺,善作文,工书画,会音乐、射御、博弈、杂技,以书法最知名,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王寓听说琅琊王及王氏家族南渡,遂丢弃官职,带着老母和家族人南奔渡江。幼年王羲之和母亲、哥哥,还有三叔王彬,也就随王廙来到南京。
“东床快婿”的故事




由于王氏家族势力强盛,一度控制了东晋朝政,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羲之自然也得到了家族中诸位长辈很好的关照。

他幼时不爱说话,但堂叔王敦却夸他说:“汝是吾家佳弟子。”长大后,堂叔王导让他“坦腹东床”被太尉郗鉴看中,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成为了“东床快婿”。
王羲之的书法之路




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架势,手指也不停地画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天长日久,王羲之腕力劲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
王羲之爱鹅




据说王羲之很爱鹅,他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入木三分”的故事




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他在茶几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几天后,有人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
也有相传,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少年王献之聪明好学


王羲之对子女的书法要求严格。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还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王献之苦练书法,临池十八缸


小献之问母亲:“我要写多少年才能赶上父亲?”母亲说:“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加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不服,将全部习字给母亲看,并说:“请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一样了?”

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王献之知道了差距,从此锲而不舍,刻苦练字,在书法上突飞猛进。

其字后来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终成书法大家。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同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被人们称为“二王” 。
唐太宗深爱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的岳父郗鉴也是书法世家,小舅子郗愔(yin)的字原先比王羲之写得还好,但后被王羲之超出。

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收藏了很多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令大臣们学习其书法。

据传唐太宗死后将所收藏的王羲之书法全部一起陪葬,这也是现存王羲之真迹甚少的原因。
夫子庙里“书法二王”的踪迹




现在,平江桥至桃叶渡的秦淮河北堤岸,镌刻有王氏父子的书法作品。秦淮河画舫码头大型的浮雕“秦淮流韵”上,也有“书法二王”的浮雕。


 说到夫子庙的名人,大家想到的肯定有王、谢两大名门望族,他们聚居在此,名人辈出。下一期小状元想讲故事,就给大家韶韶夫子庙最早名门望族的故事。

關注我



按住



識別
智慧夫子庙


    关注 智慧夫子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