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整治,究竟给贵屿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两年时间的铁腕整治,使得数十年来无序拆解、污染失控的贵屿,终于迎来了根本的转机,并逐渐踏上了循环经济的正途...



两年时间的铁腕整治,使得数十年来无序拆解、污染失控的贵屿,终于迎来了根本的转机,并逐渐踏上了循环经济的正途。而这,还只是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治污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

2015年12月,南方慢慢进入冬天。而汕头市潮阳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依然一片火热。

外界对贵屿镇的关注,毫无例外是从废旧电子拆解污染开始的。“电子垃圾第一镇”的成长经历,让贵屿镇乃至潮阳区都承受着难以消除的痛。经过两年时间的铁腕整治,这个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毒的地方”,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

傍晚时分,记者从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门口出来时,随风飘来的,不再是两年前燃烧塑料的焦味,而是不远处村民做饭的炊烟和饭菜香。“潮阳治污,完成了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外地回来的乡贤,由衷地点赞说。

两年的整治,究竟给贵屿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铁腕整治

曾经,这是潮阳人最大的心病。

本地村民林伯,亲眼见证了贵屿的变迁。“10多年前,北港河还可以游泳洗菜,后来水变浑了臭了,再后来就又黑又臭,到处是垃圾了。”他难过地说。

超过5000电子和塑料拆解户、上10万的从业者,用最原始的方式,实现他们的发财梦——架起一个简陋的支架,徒手焚烧电路板、酸洗金属配件,留下了他们想要的贵重金属。至于释放出来的有毒废气和酸雾,则任其飘在空气中;他们还将一盆盆废酸液直接倒在地上,流入河流。

令人窒息的刺鼻气味,塑料等废弃物堆满了街边巷口,以及飘在乌黑河水面上的垃圾……触目惊心的场景,充斥着贵屿的每一个角落。

“贵屿的问题,不仅是污染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直言。2011年9月开始,潮阳新一届领导班子将贵屿的整治,当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执行。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得到空前的关注。自此以后,贵屿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从国家部委到省、市的考察组不计其数,针对贵屿治污的相关政策也密集出台。2014年9月开始,省委省政府督查组、省环保厅每个月都到贵屿督查……这给当地带来了巨大压力的同时,治污也有了空前的共识。

潮阳的思路是,贵屿所有的拆解业务,必须进入园区统一处理。

刚刚进入贵屿镇,记者看到道路旁一个闪着黄灯的站卡。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所有装载了废原料的货车,进来时都必须登记,然后统一入园。

在村民的记忆中,整治之前,每天都有无数的货车进入贵屿镇,满载着来自全国甚至漂洋过海而来的电子垃圾。但是贵屿每年究竟拆解了多少电子垃圾,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数字。“有的说几十万吨,有的甚至说上百万吨,没有统计,也没法控制。”潮阳区委常委、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黄志荣说,现在政府设了卡,就管住了电子垃圾的来源。

“我们下了死命令,园区外面不能再有一家电子拆解户存在!”潮阳区区长林定亮强调说。两年来,潮阳以雷霆之势取缔了数千家违规拆解户,打击园外焚烧、酸洗等行为。对剩余的1200多家电子拆解户,限期全部合作组建公司进驻园区。

从驻扎在贵屿的各种各样的工作队、工作组,就可以看出政府治污的决心之大、措施之严。

由区公安分局派驻的环保警察中队,由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贵屿联合执法队等形成了强大的巡查网络。从每个村、每条巷,到大道设卡,再到跨镇巡检,就是要让拆解户在园区外无处可藏。

在最忙碌的时候,专职分管贵屿整治的黄志荣,几乎每天都驻扎在贵屿。即使是在路上,他也会留意周边的镇里,防止拆解户流散过去。

转型与巨变

贵屿雷霆整治的同时,还要实现升级和转型。

2013年,贵屿整治问题引起了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当时贵屿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彻底关闭,二是彻底整治,并且要拿出时间表。”陈新造对记者坦言,潮阳对此进行了几场讨论,争议很大。最后还是从民生第一考虑,决定对这个在贵屿存续了数十年、有着上十万从业者的产业采取整治,引导发展循环经济。

从原来失控的污染,到如今有序的循环经济,贵屿迈出的步伐很不容易。从一块废手机的处理流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园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废旧手机外面运进来登记之后,由集中交易市场分到拆解户手里。经过拆解,完好的元件、金属部件等可以直接送回交易市场;产生的普通垃圾由转运站送到填埋场填埋,危废垃圾则进行专业处理。

最体现技术环节的,是废电路板的处理。废元器件、PCB裸板,用火法冶炼或物理处理等办法筛出铜块;而含金、银等稀有金属元素的线路板,就通过湿法冶炼提取贵金属。

“整个环节中,关键的是火法、物理和湿法处理,以及污水处理等环节。”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郑金雄说。

经过三年建设,这些处理环节以及整机拆解、交易中心、仓储物流甚至电商、检验检测等设施,已一应俱全。当地干部、施工队伍三班倒,争取尽快完成整治方案的24个任务,以迎接省委省政府的验收。

贵屿还要挖掘城市矿产的潜力。

自2010年起,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部委评选5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贵屿也多次申请,但一直没有申请下来。

“申请不下来的原因,是贵屿规范的项目一直没有建设起来,特别是缺乏湿法和火法冶炼项目。”黄志荣告诉记者,现在设施建成后,发展城市矿产的条件也就具备了。

不过,陈新造意识到,电子拆解行业污染太大,因此规模上还是要控制。“我们既要实行进园管理,也要推动贵屿产业的转型。”他告诉记者,现在预留的土地,就是要瞄准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落地。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瞄准手机生产、玻璃加工等一些企业,逐渐减少贵屿对废旧电子拆解的依赖。

治污将来时

实现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和现代化,是贵屿整治的目标。据了解,未来贵屿还要朝着生态镇的方向努力。

“原来非法经营的拆解户,现在变成合法经营;原来分散、无组织的作坊,全部组建了公司;原来随意排放的废气、污水,有了专门的环保设施处理;原来的手工操作,现在都实现了机械化。”对于贵屿的变化,黄志荣总结说。

数年来的苦战,给贵屿带来的巨变是当初想象不到的。

不过,贵屿污染的沉疴积弊由来已久,电子拆解根深蒂固。即使检查完成后,贵屿整治的道路还很长。更为重要的是,贵屿怎样才能跳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接下来也不能有丝毫松懈,特别要做好巡查工作,确保园区外不能再有非法拆解现象,不能死灰复燃。”陈新造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而对存量污染的治理,也是潮阳必须面临的一大考验。

不用数据去证明,本地村民已经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巨变。而土壤、北港河的污染整治,却并非一蹴而就。

“特别是受污染的土壤和河流底泥的处理,这是未来的工作难点。”潮阳区环保局局长陈敏镌说,目前,正在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做土壤污染调查,并搞了三个修复试点。一个是选择了一块受到严重污染的区域,将受污染的泥土挖掉并填上安全的土;一个是选择北港河200米河段,对底泥进行固化处理;还有一个则是通过种植修复。如今填土地块变成了一块工业用地。而种植修复示范点,通过四轮种植后种出的水稻水果等,检验也基本合格。

试点的结果还算不错,但试点的范围终究很小。如果要将整个贵屿来一次彻底的改头换面,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空气污染,关闭污染源就能带来明显改变。相比而言,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很艰巨,需要专业技术和漫长的时间,而且还要大量的资金。”陈敏镌坦言,正在修复的北港河底泥处理,短短的200米就花掉了1800多万元。

时间、技术和资金,正是贵屿治污面临的更为长远的挑战。



因部分内容来源于南方杂志,故本人不对以上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及其他潜在责任与义务,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微信:GYSL88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阅读原文 更多文章[/b]


    关注 贵屿塑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