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红色老故事】抗倭古村庄阿庄

 

抗倭古村庄阿庄 我县东沟东北原阜益公路上有一座水泥公路桥桥名叫” 阿庄桥” ,旁边的村庄叫阿庄,村叫阿(ā)...









抗倭古村庄阿庄


我县东沟东北原阜益公路上有一座水泥公路桥桥名叫” 阿庄桥” ,旁边的村庄叫阿庄,村叫阿(ā)庄村。“阿”字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如阿大、阿宝,或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如阿婆、阿哥。

听耆宿讲,很早以前这个地方叫过鹅(é)庄。但“鹅庄” 这个名字就不亲昵了,为什么会这么称呼呢?查江苏省阜宁县地名录(阜宁县地名委员会编) ,阿庄大队只有阿庄、陆舍两个自然村。又查《阜宁县志》(民国二十一年本) 卷二 地理志 村庄,民国18年(1929) ,全县废市乡名称,复改村街为乡镇,阿庄属阜宁县第四区,叫倭子庄 (倭子乡) ,照此理解为:“鹅庄” 原先叫 “倭庄” 或“倭子庄”。“阿(ā)” 字,地方方言亦念“阿(é) ”字,与鹅同音,就讲成鹅庄了。“鹅庄” 谐音阿(é) 庄名子不雅,就叫阿(a)庄。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商务印书馆 1985年北京:对倭的解译为:”倭”(wo),我国古代称日本。倭寇,解释为:14世纪至16世纪,屡次骚扰抢劫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由此看来,倭子庄(倭子乡) 都应与倭寇有关。


查《阜宁县志》(清光绪十一年本) 和(民国二十一年本) ,庙湾还有“ 平倭碑” 的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倭寇屡犯我大江南北沿海,嘉靖元年(1552) ,倭寇首犯庙湾,此后倭扰江北,进犯淮扬通泰地方,都以我庙湾为入侵地,焚掠残杀,为祸甚烈。时江北海疆口岸,以我射阳河口(在今阜城镇东五里余) 、淮河口(今废黄河旁云梯关) 、灌河口最为重要。嘉靖36年(1557)3月,倭寇4000余人自金沙登岸,扫荡通泰,直犯我山阳郡,时南京国子监祭洒沈坤母丧家居,率状元兵亲当矢石,射中渠魁,乘胜追杀。倭寇东窜盐城遂入庙湾,兵备副使于德昌与参将刘显合兵夹击,于我东乡蛤蜊港痛歼倭寇。嘉靖38年(1559)4月,倭寇沿海东掠,窜至山阳县马逻乡,巡抚都御史李遂子材、参将曹克新等奋击之,会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来援,倭寇大败退踞庙湾。李遂令刘景韶塞堑夷木,压垒而阵,以火焚其舟。倭寇乘夜雨潜逃,迫击至虾子港(匣子港),斩首4000余人,倭寇复灭,江北倭患悉平。为纪念庙湾蛤蜊港歼灭倭寇之战的重大胜利,喻口巡检司、盐城等处海防把总、庙湾巡检司、庙湾盐课司等,在庙湾城关帝庙内,(今嘉隆国际大酒店沿岗路东),特勒《平倭碑》一方。据《射水纪闻》 戴文葆 著,戴文葆少时就读于东城观海书院(今石字路实验小学操场东北教学楼东头)旧址,课余和同学越小河北游,自城隍庙而西即到关帝庙观《平倭碑》,此碑“立于廊下壁间,碑不甚高,略呈方形,正文20行,每行约20-30字,已有漫漶而不可辨别者。”日寇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国阜宁县政府将《平倭碑》移至旧常平仓址民众教育馆抗日中心展览馆中,后公园新辟,乃迁至园中之西方庵公共图书馆(今原县公安局东门沿岗路东侧)内。1938年4月28日,日寇侵犯沟墩,5月2日失守。5月6日,阜城亦被日寇占领,放大火烧27天,百分之八十房屋化为灰尽,全县沦陷阜城人民在此以前已将此碑埋入土中。
倭寇盘踞庙湾期间,乡民相继奋起执干戈保卫家园,今东沟镇东北的倭子庄,传说为当时倭寇屯驻之地,倭子庄上有一条沟约3里多,名倭子沟,昔日曾是庄民破倭寇于此沟而得名。



庙湾人民英勇抗倭的事迹、遗存颇多,东沟有“ 竹园赵” 、倭子庄、倭子乡、倭子沟,庙湾有“ 尸桥” (时人称“ 矢桥”) 、“倭丘港”(时人称“ 倭丘” ,即鬼子坟)。阿庄亦是庙湾(阜宁) 人民抗击倭寇侵略战争胜利纪念的历史古村庄之一。

文字来源于阜宁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阜宁红色老故事】抗日英雄方世英烈士在阜宁

❄【阜宁人物】阜宁平民诗人曹小春

❄【阜宁红色老故事】在为温饱而奋斗的日子里

❄【阜宁红色老故事】红色古镇硕集

编辑:悠悠


    关注 精彩阜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