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拥有好人缘?千万不要成为这样的人,都应该看看!

 

你听电台,我送书...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主播|海宝 朗读音频
01
跟很多人一样,我欣赏自信的人。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不仅能使其他人在与之亲近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对他抱以信任,而且他往往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影响力,其他人如果长期在他身边,耳濡目染他遇事时的冷静沉着、待人时的不骄不躁,常常会不知不觉深受其感染,在自己的待人接物中也会自发地以他为效仿的榜样。

同时,跟很多人一样,我不喜欢自以为是的人。我们也称他们为自大者、自负者、刚愎自用者。

他们总是坚信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才干、自己的选择,即使旁人能提供与之相反的明显的客观事实或提出另一些颇有价值的方案,他们依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他们给我们的印象毫无疑问也是“自信”的,但是当我们在团队或者集体中遇到此类人时,我们总觉得这样的“自信”很多时候不是“明智”,而是“无知”;不是高瞻远瞩的“达观”,而是闭目塞耳的“狭隘”;不但无助于高效地解决问题、带来整体的“发展进步”,而且以盲目的独断阻挠问题的根本解决,造成毫无价值的“内部消耗”,甚至直接导致关键时刻的失败。
02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而没有一个人愿意被他人指摘为“自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会发现“自信”与“自负”之间的界限似乎并不像其字面上看起来那样泾渭分明、清晰可辨。

在青年学生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初入文学、哲学领域,对盛名远播的前辈学者方才略知一二、其人其作还不明究竟,就开始夸夸其谈、指手画脚、评点江山。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学生只是暴露了自己的“才疏博浅”和“自命不安”。

我的老师凡是碰到这样的学生,就会向他推荐一两本相关的著作或文章,应该是在暗示对方烦了“自负”的毛病。我们很多时候看起来自信满满,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事实上不过是夜郎自大、自视过高罢了。
03


所谓“自信”与“自负”,其实呈现在外的表象十分接近,都是“相信自己”,而它们的本质差别则在于“程度”相异。若“自信”保持“适度”,才是真正的“自信”;一旦“自信”过度就变质成“自负”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度”的差别,以为那是无关实质的小问题,却不知古人所说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何等的真理,绝大多数的“质变”都起始于点点滴滴而渐行渐远的“量变”。

就像我们对孩子的爱,“适度”便是真爱,“过度”就成溺爱,不但无益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还有损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美其名为“爱”,却早已在“过度”之中偏离了“爱”的本质,反受其“害”;口口声声“为他好”,却已然成为了无形之刃,切割了他最为宝贵的“自由意志”。

同样的道理,“自信”一旦过度就会变质,“自负”便是那“变质”了的自信,就像变质的牛奶不再是单纯的牛奶,而多了好多奇怪的化学物质,不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而是危害健康的毒药。
本周10本免费纸质书籍由读客图书赞助下周三(9.6)号公布

你能抽中吗?[/b]
具体步骤如下




    关注 掌门1对1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