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开学那些事(下)

 

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克服困难,所向披靡。...





养成习惯助成长,这里当然指的是良好习惯,经验告诉我们,每天人的行为,80%-90%都是按照习惯进行的,可见习惯对人的生活和生命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在这里先看两个小故事。

泰国有很多大象,是被栓在树桩上的,按照大象的力量来推测完全可以把树桩拉倒,但是为什么这些大象会稳稳当当的被限制住呢,就是因为在小的时候它们就是这么栓在树桩上,那时他们的力量还小,挣脱不了树桩,所以慢慢的形成了习惯,就不再去挣脱了。

上帝为了试探一个乞丐能否被点醒,就扮成一位老人去跟乞丐交流老人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您拿去做什么呢?”乞丐说:“我要买一部手机。”老人问:“你买手机做什么?”乞丐说:“我用手机联系各个地区,哪里人多我就到哪里去乞讨。”

老汉又问:“假如给你十万块钱呢?”乞丐说:“那我就买辆小汽车。”老人又问:“你买汽车做什么?”乞丐说:“我用汽车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去乞讨。”

老人接着又问:“假如我给你1000万呢?”乞丐回答说:“那我就把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买下来,把这里其他的乞丐都赶走,我一个人在这里乞讨。”

这两个故事,一个是行为习惯,一个是思维习惯的结果。我们细心的观察不难发现,成功的人会永远的成功,而失败的人是会永远的失败,这就是习惯的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每天晨跑,他就会几十年如一日地跑,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事可做,四周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克服困难,所向披靡。习惯形成的品质,也是可以迁移的,例如在体育锻炼中形成的毅力,也会迁移到学习中。

关于养成良好习惯的话题,有很多专家学者演说。今天在这里我想说几点我个人认为需要注意的方面。

生活习惯是基础学习习惯,核心是培养规矩的意识,从按时作息开始,定做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要列出每一天时间安排表,并遵照执行,也就是说如果生活习惯不好,不能够按时的起床,生活物品随意乱放等等这些不良的习惯,必然会影响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生活中有不良的习惯,首先要予以纠正,纠正不良习惯往往比养成新习惯难度更大,但必须要有决心去纠正他,家务劳动习惯是培养责任感的关键。哈佛大学一项调查结论,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就业率之比是15:1,犯罪率之比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离婚率也低,研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发展,特别是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家长把家务和孩子的零花钱集合起来,我不建议这么做,做家务给零花钱,一是会将亲情,降低到商业关系,容易培养唯利是图的心理,会导致孩子对劳动产生负面的认识,用金钱和礼物换取良好行为的做法是有风险的,还有的家长把家务活当作惩罚孩子的工具,也是不合适的。

培养良好习惯,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的孩子先复习再写作业,有的孩子,直接写作业,这两种习惯哪一种好,先复习再写作业,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因为先复习,可以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复习可以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及时复习,也符合记忆规律,复习完在写作业可以提高效率减少错误,要养成这种习惯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帮助,这种习惯时间久了,学习成绩会有明显的提升。

第二个问题,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孩子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善学乐学。如何培养小学阶段的孩子会学习的习惯以下有五点,供家长参考。

一,就是会观察,会观察周围的现象,不只是用眼睛看,也要动脑筋。观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二,就是会思考会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够提出疑问。

三,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

四,在阅读过程当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分析,阅读课文并同时,听懂老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的知识。

五,能把老师讲述过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动手写,是一个重要的习惯。

我在小时候养成的摘抄和整理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开始的时候是由我的妈妈为我选择的片段让我摘抄,后来在摘抄和整理的过程当中,让我尝到了很多乐趣和甜头,记忆更加深刻,还能提高写作水平。看、想、读、写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不是各自独立的,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是克服固定型思维习惯。养成成长型思维习惯。很多孩子都有这种情况,平时表现还不错可一到要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就会怯场发挥不好,甚至会出现拉肚子、胃疼和头疼这些身体反应。而有些孩子就能够勇于面对,不怕压力和挑战,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况呢?

孩子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类是固定型思维,另一类是成长型思维,当遇到困难时,固定型思维就会说这太难了,我做不了,我干脆放弃吧!成长型思维会说这很难,也许我应该试试其他办法来解决,不然的话下次遇到还是不会。

当面的错误时,固定型思维会说真倒楣,我又搞错了,我真是不够聪明,但愿以后不要再遇到它。成长型思维面对挫折会说,错误让我知道没有掌握,我要修炼这个部分的能力,以后不能再失误了。

思维模式,让孩子的执行率产生了差异,人的这种思维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家长批评指责会让孩子感觉不论过程多么努力都是无用的,会使孩子形成固定性的思维。思维模式也是可以改变的,当然越早改变就好,帮助孩子改变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的评价就要改变,要从看重结果改变为看重过程。

有个孩子高考前很紧张,爸爸对他说,你担心考不好是不是,爸爸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这就足够了,爸爸已经满意了。这句话一下子是孩子放松了下来,当然最后孩子仍然考得很好,改变思维模式,要进行思维模式的训练就是通过对话把不同思维模式都展现出来。开始训练时可以让孩子扮演固定型思维习惯,家长扮演成长型思维习惯,以后再进行交换。

例如数学这次没考好,通过演示这两种思维模式差异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说我就是笨,我就是数学学不好,或者说这次太难了,大家都没有考好。成长型思维会说,这次我有好几个题目是会做的但写的时候写错了,下次我留心一点就好了,还有几个题目不会,我等会儿要研究一下,把它学会这样下次考试就不害怕了。让孩子看到,用来种思维模式是可以选择的,他不是被决定的。这样多次训练熟练了以后,成长型思维模式,就会建立起来。




    关注 真正好家庭幸福教育机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