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泽随村,“隐逸文化”为何这般鲜活?

 

不同的季节,走进古村的角角落落,都像一幅长卷,总能触摸到“隐逸文化”的存在。...



秋分时节的泽随古村,

呈现出的是另一种美丽。




“隐逸文化”鲜活在哪?


有一些美丽,就像秋天飞舞的落叶,注定要被清爽爽的风儿飘散,有一些民风淳朴的故事,一直被写在历史的尘埃中反复流传。很惭愧,古村的故事,我是从村里和同事们的聊天中了解的,老实说,以前我对古村无知,但接踵而来的一次次倾情注入,让我用心融化其中。古村泽随,从历史的尘埃中走来,饱经沧桑。如今,为何仍这般鲜活?
你今生去过的每一处地方都是与你有缘的
隐逸文化-“活灵活现”
《徐氏家谱》载:最早定居者为徐氏家族,始祖徐文宁,本居西安(衢县)之峡山,元大德间,游龙游诸山,至两县交界处,相阴阳,观流泉,而宅居焉。占之得“泽雷随”,因此泽随名其村。
在泽随村,一幢幢古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乌黑而旧迹斑驳的瓦墙,层层上叠的马头墙,在泽随村小巷中穿梭,让人感到宁静而古朴的悠远…
这些古建筑中,一半以上常年有人居住
听古村老人们讲,这些老房子虽然年代久远,但整个夏天,哪怕外面骄阳似火,老屋里自带清凉,从不用空调和风扇。
小小的弄堂、白墙和黑瓦、精雕的牛腿、小而高的天井,典型的徽派民居呈现眼前。半开敞的堂屋,左右厢房,俗称“明堂暗厢”。上楼一圈走马廊,栏杆雕工精细。雕有“福禄寿喜”,寓意美好。
从古至今,古村里的人,始终对家乡的美食豆豉念念不忘。泽随以徐姓为主,无官宦、名人,多为平民百姓,代表着最朴素的村庄体系。在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大多数不识字,但传统文化和道德礼教通过口口相传、潜移默化的形式传递下来,这种自然朴实的传统农耕文明同样是宝贵的财富。
复原本貌-“只争朝夕”
村中最高处“珠峰”,千年古樟遥望几里外的“真武山”,南侧建有宗祠,这里逐步发展成以家族聚居为基础的村落。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现存146幢古建筑,明、清、民国建筑皆有,以清代居多。
据了解,古村塘沿厅随着历史变迁,饱尽了风涮雨雪的洗理,虽已半边塌陷,但更有几分历史的神秘。近几年来,经过县文广新局和乡镇的共同努力下,强调塘沿厅是明代建筑,保护价值极大,于是保护塘沿厅责无旁贷。
随着古村民间意识的觉醒,大家都自发地开始保护起泽随古建筑。在村委会的村规民约里明文规定,不允许拆除改建古建筑,村民造新房必须参照徽派建筑建设……2012年,泽随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村。
回顾古村从2014年开始讨论修缮到规划设计,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善举对古村原貌的复原让我们信心满满。专家组一致认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要保留原址、原状、原物,原真性再现古代生活的图景,修旧如旧。
老泽随人都记得“上湖”和 “下湖”呈“八卦阴阳鱼”状呈现,但因淤泥堵塞、多次改造等诸多原因,面积越来越小,似乎看不太出原有的面貌,后来我们古断地将“上下湖”四周增添的水泥栅栏拆除,还原其本貌。
经过三年的奋战,76幢古建筑不同程度地得到修缮。古村落保护的碎片化,割裂了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会切断流淌的文化血脉。因此,对古村落进行整体性、活态性、原真性、延续性的保护,恢复其原有的生机与活力。
生态文化-“观念渐变”

时下,当你走进古村塘沿厅时,会被眼前琳琅满目的民间藏品所吸引,这得益于本村人赵碧云的友情赞助,他早年从事民间收藏,得知村里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与村里商议后,将收藏多年的一些宝贝装置于塘沿厅,成立民俗博物馆,对游客开放。






在塘沿厅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福禄寿星-星木雕”、威武大刀、老织布机、清代农用独轮车等珍贵物件。展出藏品主要以明、清及近代民间生活用品为主,与村庄历史轨迹吻合,使藏品与古宅相互印衬。
《今日龙游》报道《泽随古村寻宝》


今年,镇里组织了“古村寻宝”“文化旅游节暨首届油菜花节”等活动,把古村落与周边乡村旅游紧密连在一起,体验了一把“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让不少游客意犹未尽。随着古村知名度的提高,将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古村落,把村民的利益与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联系在一起,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古村文化鲜活起来。
一座崭新的占地400多平方米的村游客接待中心已投入使用。并邀请文艺大师驻村,提升文化内涵,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艺术讲座;打造写生基地,吸引周边艺术院校的学生前来写生。
     这个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

需要我们一起去寻找,

洗去伤痕后的泽随古村已焕然一新,

走进古村的任何一个角落,

都像一幅长卷,

总能触摸到“隐逸文化”的存在感。

泽随古村,你我他心中永远的家园。


图文/祝剑波

参赛单位/“龙游县塔石镇人民政府” 微信平台




    关注 微龙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